△《汉武洞冥记》·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后汉郭宪撰。宪字子横,汝南宋人。官至光禄勋。事迹具《后汉书·方术传》。是书《隋志》止一卷,《唐志》始作四卷,《文献通考》有《拾遗》一卷。晁公武《读书志》引宪自序,谓汉武明隽特异之主,东方朔因滑稽浮诞以匡谏,洞心於道教,使冥迹之奥,昭然显著,故曰洞冥。陈振孙《书录解题》云,其《别录》又於御览中抄出。则四卷亦非全书,《别录》当即《拾遗》也。今宪序与《拾遗》俱已佚,惟存此四卷。核以诸书所引,皆相符合,盖犹旧本。考《范史》载,宪初以不臣王莽,至焚其所赐之衣,逃匿海滨。后以直谏忤光武帝,时有关东觥觥郭子横之语,盖亦刚正忠直之士。徒以潠酒救火一事,遂抑之方术之中,其事之有无,已不可定。至於此书所载,皆怪诞不根之谈,未必真出宪手。又词句缛艳,亦迥异东京,或六朝人依托为之。然所言影娥池事,唐上官仪用以入诗,时称博洽,后代文人词赋,引用尤多。盖以字句妍华,足供采摭,至今不废,良以是耳。若其中伏生受《尚书》於李克一条,悠谬支离,全乖事实。朱彝尊乃采以入《经义考》,则嗜博贪奇,有失别择,非著书之体例矣。
《前定录》·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蔡善继编。善继字伯达,乌程人。万历辛丑进士,官至福建左布政使。其书皆载古来前定之事
《北窗琐语》·(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余永麟撰。永麟,鄞县人。嘉靖戊子举人。官苏州府通判。书中叙日本出处、土
《果报见闻录》·一卷(大学士英廉购进本)国朝杨式传撰。式传字雪崖,鄞县人。是编皆述善恶之报,而大旨归心於二氏。其逆妇小善
《高斋漫录》·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曾慥撰。慥有《类说》,已著录。《类说》自序,以为小道可观,而归之於资治体,助名教,供谈
《避暑漫笔》·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谈修撰。修有《惠山古今考》,已著录。是编皆掇取先进言行可为师法,乃近代风俗浇薄可为
《筇竹杖》·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国朝施男撰。男字伟长,吉水人。顺治初,随征广西,以军功授广西按察使副使。是编前三卷为男
《笑海丛珠》·一卷(永乐大典本)旧本题唐陆龟蒙撰。然书中有苏轼、黄庭坚、僧了元及党进事,龟蒙生於唐末,何得预知?其为妄人
《杜阳杂编》·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唐苏鹗撰。鹗有《演义》,已著录。此编所记,上起代宗广德元年,下尽懿宗咸通十四年,凡十
《遂昌杂录》·一卷(内府藏本)元郑元祐撰。元祐字明德。至正丁酉除平江路儒学教授,移疾去。后七年复擢浙江儒学提举,卒於官。
《玉照新志》·六卷(内府藏本)宋王明清撰。此书多谈神怪及琐事,亦间及朝野旧闻,及前人逸作。所载胡舜申《己酉避乱录》,颇诋
《病逸漫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陆釴撰。是书杂记当时事实。如《明史·高启传》称启归居青邱,知府魏观为移其家,旦
《闇然堂类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潘士藻撰。士藻有《洗心斋读易述》,已著录。是书以所闻见杂事分类纂叙,大抵皆警世之
《螭头密语》·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明杨仪撰。仪字梦羽,常熟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其书杂记明代时事
《东南纪闻》·三卷(永乐大典本)不著撰人名氏,诸家书目亦不载,考书中有丙子之事,非复庚申之役语。丙子为至元十三年,前一年
《明遗事》·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皆记明太祖初起之事。始於壬辰六月,为元顺帝之至正十二年,止於洪武元年四月
《谿山馀话》·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陆深撰。所记一时名臣如刘健、章懋、刘大夏遗事颇详,又多谈闽事,盖其宦闽日所著也。
《觚不觚录》·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王世贞撰。世贞有《弇山堂别集》,已著录。是书专记明代典章制度,於今昔沿革尤详。自序
《读史随笔》·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忱撰。忱字遐心,秀水人。是书前四卷杂论黄帝至宋、元事,后二卷皆论明事,叙述独详
《甘泽谣》·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袁郊撰。晁公武《读书志》云,载谲异事九章,咸通中久雨卧疾所著。陈振孙《书录解题》述其
《云斋广录》·八卷、《后集》·一卷(内府藏本)宋李献民撰。献民字彦文,延津人。是书前有政和辛卯献民自序。所载皆一时艳异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