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仓子注》·九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旧本题何粲撰。不著时代。柳宗元《读亢仓子》称,刘向、班固录书无《亢仓子》,而今之为术者,乃始为之传注,以教於世。则注自宗元时已有。然宗元不著注者姓名,晁公武《读书志》乃作《亢仓子》二卷,何璨注。公武当南北宋之间,则何璨当在北宋以前。惟璨字从玉,与今本小异,或传写异文欤?注文简质,不类宋以后语,疑即宗元所见也。注中又杂以音释,为明黄谏所补。卷末有谏跋。谏喜作古字,所著有从古正文,颇迂怪不可行用。《亢仓子》多用奇字,与谏所学合,故谏喜而为之音释。然与注糅杂,不复识别,是则明人窜乱古书之恶习也。《亢仓子》为王士元所补,高似孙《子略》误以士元为王褒,纰谬殊甚。谏跋亦以为王褒所作,不能考正。盖谏平生之精力主於以篆改隶,以骇俗取名,其他皆未能深究,固其所矣。
《神隐志》·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宁王权撰。权有《汉唐秘史》,已著录。此书多言神仙隐逸摄生之事。权本封大宁,为燕王所劫
《香案牍》·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陈继儒撰。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是书述神仙故事,自轩辕以下凡七十二人,皆自
《列子》·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周列御寇撰。前有刘向校上奏,以御寇为郑穆公时人。唐《柳宗元集》有《辨列子》一篇,曰
《御注道德经》·二卷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撰。《老子》载《汉书·艺文志》,而不载其有注。《隋书·经籍志》以下,注其书者著
《冲虚至德真经解》·八卷(内府藏本)宋江遹撰。遹自署杭州州学内舍生。始末未详。是书乃所注《列子》。据旧刻标题,盖经进之本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陈致虚撰。致虚字观吾,自号上阳子。年四十,始从赵友钦学道,讲神仙炼养之术。
《关尹子》·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周尹喜撰。案《经典释文》载喜字公度,未详何本。然陆德明非杜撰者,当有所传。李道
《清微仙谱》·一卷、《附录》·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陈采撰。采,建安道士。是书自序,道教启於元始,一再传至老君,分为四
《阴符经集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袁淑真撰。是书前有淑真衔,称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其里贯则未详也。其本亦分三篇
《诸真玄奥集成》·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载编。第一卷为宋张伯端《金丹》四百字,解者为黄自如。第二卷为石泰《还源篇》,
《冥通记》·四卷(内府藏本)梁周子良撰。《隋志》作一卷,《宋志》作十卷,与今本皆不同。然第四卷目录末云,大凡四卷真本书杂
《列仙通纪》·六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薛大训撰。大训字六诂,吴县人。是书采摭道藏神仙故实,始於黄帝,次为穆天子传,次
《庄子注》·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晋郭象撰。象字子玄,河南人。辟司徒掾,稍迁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簿。事迹具《晋
《集仙传》·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书录解题》载《集仙传》十二卷,曾慥撰。称其书记岑道愿而下一百六十二人
《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内府藏本)明蒋一彪撰。一彪自号复阳子,馀姚人。魏伯阳作《参同契》,原本三篇。自彭晓分章作解,后
《古老子》·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题许剑道人手刊。卷首有自题绝句一首云:道人自昔不谈玄,何事幡然绘此篇。料得浮云无
《庄子解》·三卷(内府藏本)国朝吴世尚撰。世尚,贵池人。是编成於康熙癸巳,所说止《庄子》内七篇。大旨引《庄子》而附之儒家
《甘水仙源录》·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元道士李道谦撰。自老子言清静,佛言寂灭,神仙家言养生术,而张鲁等教人以符箓祈祷之事
《南华评注》·(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坦撰。坦字方平,号一菴,泰安人。是书成於康熙戊午。自序谓广求古注数十馀家,
《玄学正宗》·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俞琬撰。上卷列经传及儒先之说,以阐明《周易》坎离水火之旨;下卷载赋诗各一首,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