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注疏》·三卷、附《直指详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张伯端撰,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叔,天台人。自云熙宁中游蜀,遇异人传授丹诀。元丰中卒於荆湖,世俗传以为仙,亦无可考验也。是书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其中所云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者,即《参同契》三日出为巽,震生庚西方之旨。其云药重一斤须二八者,即《参同契》上弦兑数八,下弦艮亦八之旨。其云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者,即《参同契》三五与一,天地至精,可以口诀,难以书传之旨。其云木生於火本藏锋,要须制伏觅金公者,即《参同契》河上姹女,得火则飞,将欲制之,黄芽为根之旨。其馀亦皆彼此阐发。然其书初出,第道家自相授受,儒家罕有传述者。至乾道中,翁葆光始析为三篇,作注以申绎其义,又附以《悟真直指详说》一篇。传之既久,或讹为薛道光撰,而葆光之名遂不显。逮元至顺间,戴起宗访得旧本,重加订正,於是定为葆光之注,而复为疏以发明之。是二人者皆未闻其羽化飞昇,亦未闻其长生久视。但据其书而论,则所云假真阴真阳之二物,夺天地之一气,以为丹饵,归丹田气海之中,以御一身。后天地之气,则一身之气翕然归之,若众星之拱北辰。其说亦似乎近理。故录而存之,以备丹经之一种。葆光字渊明,号无名子,象川人。起宗字同甫,集庆路人,延祐中尝官绍兴儒学教授,其始末则均无可考云。
《胎息经》·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幻真先生注,不著名氏,亦不著时代。经与注似出一人。大旨本《老子》谷神不死一章,而畅发其
《群仙珠玉集成》·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编辑者名氏。第一卷赋二十二篇,第二卷论十七篇,第三卷歌词六十六首,第四卷为钱
《文子缵义》·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杜道坚撰。道坚字南谷,当涂人。武康计筹山昇玄观道士也。其始末无考。是书诸家书目亦罕
《古文参同契集解》·三卷(内府藏本)明蒋一彪撰。一彪自号复阳子,馀姚人。魏伯阳作《参同契》,原本三篇。自彭晓分章作解,后
《关尹子》·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旧本题周尹喜撰。案《经典释文》载喜字公度,未详何本。然陆德明非杜撰者,当有所传。李道
《诸真玄奥集成》·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载编。第一卷为宋张伯端《金丹》四百字,解者为黄自如。第二卷为石泰《还源篇》,
《华山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金王处一撰。处一始末未详。前有大定癸卯泥阳刘大用序。其书皆载华山神仙故事。盖道藏之馀
《读丹录》·(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彭在份撰。在份号从野逸人,莆田人。是书论道家炼丹养生之法。前列道宗,起汉栾巴以下
《古参同契集注》·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吴龙撰。吴龙字绍闻,南昌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是集前有自序
《金丹诗诀》·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唐纯阳真人吕岩撰,宋云峰散人夏元鼎编。元鼎即作《阴符经讲义》者也。卷中诗句皆言
《道德宝章》·一卷(内府藏本)宋葛长庚撰。长庚字白叟,闽清人。为道士,居武夷山。旧本题紫清真人白玉蟾。白玉蟾其别号,紫清
《道德经悬解》·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国朝黄元御撰。元御有《周易悬象》,已著录。是书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於原文章
《列子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康熙后壬寅自序,署其号曰复堂,不知何许人也。其注用林希逸口义本稍为删
《列仙通纪》·六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薛大训撰。大训字六诂,吴县人。是书采摭道藏神仙故实,始於黄帝,次为穆天子传,次
《鹤林类集》·(无卷数,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明道士郭本中、步履常同编。以述其师周玄真之灵异者也。玄真字元初,吴县人,居玄妙
《抱朴子内外篇》·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晋葛洪撰。洪有《肘后备急方》,已著录。是编乃其乞为句漏令后,退居罗浮山时所作。抱
《黄白镜》·一卷、《续黄白镜》·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李文烛撰。文烛字晦卿,自号梦觉道人,丹徒人。其第一卷专言丹汞之术
《列子》·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周列御寇撰。前有刘向校上奏,以御寇为郑穆公时人。唐《柳宗元集》有《辨列子》一篇,曰
《实地论》·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有永乐乙酉自序,称养和子题。不知何许人也。上卷二篇,曰一宗,阐寡欲延年
《徐仙翰藻》·十四卷、附《赞灵集》·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至元乙未福州教谕周壮翁序,似元时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