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外别传》·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俞琬撰。其书以邵子《先天图》阐明丹家之旨。考《先天图》传自陈抟。南宋以来,无不推为伏羲之秘文,卦爻之本义。袁枢、林栗虽据理以攻之,然不能抉其假借之根,口众我寡,无以相胜也。迨元延祐间,天台陈应阔始指为《参同契》炉火之说,其言确有根据。然宗河洛者深讳之,巧辨万端,轇轕弥甚。惟琬作此书,绝无文饰。其后序有曰,名之曰《易外别传》,盖谓丹家之说虽出於《易》,不过依仿而托之者,非《易》之本义也。可谓是非皎然,不肯自诬其心者矣。后序称是书附《周易集说》后。其子仲温跋亦云,《易外别传》一卷,先君子之所著,而附於《周易集说》后者。今通志堂所刊《集说》,纳喇性德序中虽称《易图纂要》一卷、《易外别传》一卷附焉,而印本实无此卷。岂初鋟於木,后觉其不类而删之耶?《白云霁道藏目录》以此书与《易图通变》、《易筮通变》同载於太玄部若字号中,并题曰雷思齐撰。考揭傒斯为思齐作序,称所著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和陶诗》,吴全节序又称其别有文集,而均不及此书。殆《云霁》以三书同函而误欤?
(案此书纯为道家之说,自序中已明言之。旧虽附於《周易集说》之后,今移置於道家。盖一家之书,可以不分品目,自相系属。若区别门类,则宗旨各殊,不容以黄、老之谈参羲、文之笈矣。)
《真诠》·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葆真子所留真诠,余旧尝删节之,犹病其多。今重为订正,撮其要旨云
《悟真篇注疏》·三卷、附《直指详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张伯端撰,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伯端一名用成,字平叔,天台
《参同契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兆成撰。兆成字宜赤,上虞人。案《浙江遗书目录》,载有两陈兆成。其作《太极图说注
《集仙传》·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书录解题》载《集仙传》十二卷,曾慥撰。称其书记岑道愿而下一百六十二人
《玄真子》·一卷、附《天隐子》·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玄真子》,唐张志和撰。志和字子同,婺州人。初名龟龄。肃宗时以
《道德经注》·二卷、附《阴符经注》·一卷(洗马刘权之家藏本)国朝徐大椿撰。大椿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已著录。是编以《老
《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朱子撰。考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朱子以《参同契》词韵皆古,奥雅难通,读者浅闻
《道德指归论》·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旧本题汉严遵撰。《隋志》著录十一卷。晁公武《读书志》曰:《唐志》有严遵《指归》四十
《墉城集仙录》·六卷(两淮盐政采进本)蜀杜光庭撰。记古今女仙凡三十七人。云墉城者,以女仙统於王母,而王母居金墉城也。张君
《抱朴子内外篇》·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晋葛洪撰。洪有《肘后备急方》,已著录。是编乃其乞为句漏令后,退居罗浮山时所作。抱
《阴符经考异》·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朱子撰。《阴符经》出於唐李筌。晁公武《读书志》引黄庭坚跋,定为筌所伪托,《朱子语
《诸真玄奥集成》·九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载编。第一卷为宋张伯端《金丹》四百字,解者为黄自如。第二卷为石泰《还源篇》,
《仙苑编珠》·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题唐王松年撰。松年,天台道士。《文献通考》作唐人,然书中有梁开成二年事,则已入
《神仙感遇传》·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蜀杜光庭撰。记古来遇仙之事。《云笈七签》所载凡四十四条,此本凡七十五条。然第五卷末
《摄生消息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旧本题元邱处机撰。处机,登州栖霞道士。为全真之学,自号长春子。尝应元太祖召,入西
《真灵位业图》·一卷(内府藏本)旧本题梁陶宏景撰。宏景有《真诰》,已著录。《真诰》见於唐、宋志,朱子谓其窃佛家至鄙至陋者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琰本文士,故是编所注较他家具有条理,其辟詹谷以容
《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宋张君房撰。君房,岳州安陆人。景德中进士及第。官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
《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陈葆光撰。葆光,江阴道士。是书采摭古来仙人事实集为四字俪语,而自注之。盖王松
《古老子》·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旧本题许剑道人手刊。卷首有自题绝句一首云:道人自昔不谈玄,何事幡然绘此篇。料得浮云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