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集举正》·十卷、《外集举正》·一卷(编修朱筠家藏本)
宋方崧卿撰。崧卿,莆田人。孝宗时尝知台州军事。是书后有淳熙己酉崧卿自跋,称右《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一卷,附录五卷,增考年谱一卷,复次其异同为《举正》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所载同,而多外钞八卷。其注称年谱洪兴祖撰。莆田方崧卿增考,且撰《举正》以校其同异,而刻之南安。《外集》但据嘉祐刘煜所录二十五篇,而附以石刻、联句、诗文之遗见於他集者。及葛峤刻柳文,又以大庾韩郁所编注诸本号《外集》者,并考疑误,辑遗事共为《外钞》刻之。然则《外钞》非方氏书,特葛氏刻柳集以配韩,因而增入,故崧卿跋不之及也。据自跋与陈氏所录,则此书盖与《文集》、《外集》、《附录》、《年谱》并刻。此本惟有《举正》,盖所存止此也。十卷之末,又有《外集举正》一卷,而跋中不及。陈氏亦不及核其原刻,不标卷第,殆即附之十卷中欤?自朱子因崧卿是书作《韩文考异》,盛名所掩,原本遂微。越及元、明,几希泯灭。此本纸墨精好,内“桓”字阙笔,避钦宗讳。“敦”字全书,不避光宗讳。盖即淳熙旧刻,越五百载而幸存者。殆亦其精神刻苦,足以自传,故若有呵护其间,非人力所能抑遏欤!阎若璩号最博洽,其《潜邱劄记》中不知李浙东为谁,称得李翱全集,或可以考。今观此本第六卷《代张籍书》下,明注为李逊。且引旧书本传,“逊以元和五年刺浙东,九年召还,此书作於六七年间”云云。则若璩亦未见此本,可称罕覯之笈。其名曰《举正》,盖因郭京《易举正》之旧,见首篇之自注。考异删去此条,遂莫知其命名之义。其於改正之字用朱书(案刻本实作阴文,盖古无套版之法,不能作二色也。观《政和本草》称神农本经用朱书,而皆作阴文,是其明证。谨附识於此),衍去之字以圆圈围之,增入之字以方圈围之,颠倒之字以墨线曲折乙之,体例亦似较《考异》为明晰。所据碑本凡十有七。所据诸家之书,凡唐令狐澄本、南唐保大本、秘阁本、祥符杭本、嘉祐蜀本、谢克家本、李昞本,参以唐赵德《文录》、宋白《文苑英华》、姚铉《唐文粹》。参互钩贯,用力亦勤。虽偏信阁本,是其一失,宜为朱子所纠。然司马迁因《国策》作《史记》,不以《史记》废《国策》;班固因《史记》作《汉书》,不以《汉书》废《史记》;倪思尝集《国策》、《史记》、《汉书》之同异,纂为二书,今其《班马异同》犹有传本。然则虽有《考异》,不妨并存。此书以备参订,亦何必坚持门户,尽没前人著作之功乎!《书录解题》又曰:“《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朱侍讲以方氏本校定。凡异同定归於一,多所发明。《外集》皆如旧本,独用方本益《大颠三书》。”今考《外集举正》所列,自《海水诗》至《明水赋》,二十五篇之数俱全,无所谓《大颠三书》者,亦无所谓石刻、联句、诗文之遗於他集者。不知《考异》所据何本。此亦千古之大疑,姑阙所不知可矣。
《华阳集》·四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宋张纲撰。纲字彦正,金坛人。大观、政和间试舍法,三中首选。初与蔡京、王黼不合,二人每
《完玉堂诗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释元璟撰。元璟字借山,浙江天童寺僧也。是编分十集,曰《东湖集》、《名山集》、《
《陶诗汇注》·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吴瞻泰撰。瞻泰字东岩,歙县人。是编成於康熙乙酉。首卷载宋吴仁杰、王质二家年谱,
《姚文敏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姚夔撰。夔字大章,桐庐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敏,事迹具《明史》本传
《道园学古录》·五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记》,已著录。此集凡分四编,曰《在朝稿》,曰《应制稿》,曰《
《别本海陵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宋周麟之撰。麟之《海陵集》二十三卷、《外集》一卷,已著录。此本仅诗六十三首、文四篇
《东海文集》·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张弼撰。弼字汝弼,华亭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南安府知府,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
《别本攻愧文集》·三十二卷、《诗集》·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宋楼钥撰。钥有《攻愧集》,已著录。此本前后无序跋。又《文
《庄定山集》·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庄撰。字孔旸,江浦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南京礼部郎中,事迹具《明史》本传。官检讨时
《青村遗稿》·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元金涓撰。涓字德原,义乌人。本姓刘,先世避吴越王钱镠嫌名,改为金氏。尝受经於许谦,又
《南海集》·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士祯撰。皆其奉使祭告南海往还之作。上卷自京师至广州,下卷自广州至其家新城而止。盖
《孟浩然集》·四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唐孟浩然撰。浩然事迹具《新唐书·文艺传》。前有天宝四载宜城王士源序。(案士源即补《
《陈玉几诗集》·三卷(礼部主事任大椿家藏本)国朝陈撰撰。撰字楞山,号玉几,鄞县人。以书画游江淮间,穷愁寡合,故其诗多悽断
《傲轩吟稿》·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胡天游撰。天游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岳州平江人。当元季之乱,隐居
《存悔斋稿》·一卷、《补遗》·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元龚璛撰。璛字子敬,自高邮迁居平江。父潗,宋末官司农卿。国亡,不食
《鄱阳集》·四卷(永乐大典本)宋洪皓撰。皓有《松漠纪闻》,已著录。此其诗集也。皓建炎中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
《王天游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王达撰。达有《笔畴》,已著录。是集乃其门人王孚所编。卷末又有其门人《翟厚跋》,谓其
《自知堂集》·二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蔡汝楠撰。汝楠有《说经劄记》,已著录。是集诗七卷,文十七卷,其门人朱炳如所编
《益斋存稿》·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翁正春撰。正春初名允瑃,字克生,金华人。明季纵游江湖间,其诗颇多哀厉之音。是集诗凡
《震泽集》·三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王鏊撰。鏊有《史馀》,已著录。鏊以制义名一代。虽乡塾童稚,才能诵读八比,即无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