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成集》·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蜀杜光庭撰。光庭有《了证歌》,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光庭《广成集》一百卷,又《壶中集》三卷。《通志·艺文略》载《光庭集》三十卷。今此本十二卷,仅表及斋醮文二体。《十国春秋》所载《序毛仙翁略》文一篇,又《泸州刘真人碑记》、《青城县重修冲妙观碑记》、《云昇宫广云外尊师碑记》、《三学山功德碑文》诸目,皆不载集中。盖残阙之馀,已非完本也。考《通鉴》载蜀主以光庭为谏议大夫,而集有《谢除户部侍郎表》,史并不言其为此官。又《通鉴》载王宗绾取宝鸡、岐,保胜节度使李继岌降,复姓名为桑弘志。而集中《贺收复陇州表》称:“节度使桑简以手下兵士归降。”是弘志又名简,而史不之及。又有《贺太阳当亏不亏表》,称“今月一日丁未巳时,太阳合亏於轸十一度”。今以史志核之,蜀高祖永平元年正月丁亥朔、后主乾德三年六月乙卯朔、五年十月辛未朔,皆当日食,而独无丁未日。蜀用胡秀林永昌历,或其法与中国不同。是可以备参考。又其在唐末时为王建所作醮词,有称川主相公者,有称司徒者,有称蜀王者,有称太师者。考之於史,建以西川节度同平章事守司徒,封蜀王,一一皆合。而独失载其太师之号。又有称汉州尚书王宗夔、镇江侍中王宗黯者,二人皆王建养子。《十国春秋》具详其官,而独不纪其尝为汉州刺史、镇江军节度使。又有《越国夫人为都统宗侃还愿词》,称“俯迫孤城,遽淹旬月,俄开壁垒,大破凶狂,成扫荡之功,副圣明之奖”云云。而史记王宗侃为北路行军都统伐岐,青泥镇之战,侃兵大败,为蜀主所责,无功而还。与所言全不相合。光庭骈偶之文,词颇赡丽,而多涉其教中荒诞之说,不能悉轨於正。独五季文字阙略,集中所存,足与正史互证者尚多。故具录之,以为稽考同异之助焉。
《鸿逸堂稿》·(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王艮撰。艮有《易赘》,已著录。是集前有顾祖禹《序》,称王子名炜,盖艮本名炜,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一百七十六卷谨案圣祖仁皇帝御制诗文,篇章繁富,前后共分四集,以次成编。自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以前为《
《曹文贞诗集》·十卷、《后录》·一卷(江苏蒋曾莹家藏本)元曹伯启撰。伯启字士开,砀山人,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天历初官至陕
《云山堂集》·六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魏裳撰。裳字顺甫,蒲圻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济南府知府。《明史·文苑传》附载《王
《豫章文集》·十七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宋罗从彦撰。从彦字仲素,沙县人。以累举恩授惠州博罗县主簿。绍兴初卒。淳祐间追谥文
《广宴堂集》·二十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樊山王朱翊钅氏撰。翊钅氏字匡鼎,自号隐真子,荆王瞻堈六世孙,万历庚子袭封。其父
《东山诗选》·二卷(永乐大典本)案《东山诗选》散见《永乐大典》中,皆题葛元承撰,而不著时代爵里。今考集中《早发》诗云:“
《稽留山人集》·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陈祚明撰。祚明字允倩,钱塘人。《浙江通志》称其博学善属文,以贫佣书京师,殁於
《芦川归来集》·十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宋张元幹撰。元幹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又曰芦川老隐。周必大跋其《送胡铨
《吴山鷇音》·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林云铭撰。此其寓杭州时所作诗文,故署以“吴山”。其曰“鷇音”,则取《庄子》语也。
《玉岩集》·九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周广撰,广有《江西通志》,已著录。所著诗文,自释褐以前,曰《初稿》;
《樊绍述集注》·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孙之騄撰。之騄所辑《尚书大传》,已著录。樊宗师之文见称於韩愈。愈所为墓志,称其
《摛文堂集》·十五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宋慕容彦逢撰。彦逢字淑遇,宜兴人。元祐三年进士。调铜陵主簿。复中词科,
《来复堂集》·二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曾维伦撰。维伦字惇吾,江西乐安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嘉兴府同知。是集前有万历丁
《南斋摘稿》·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魏骥撰。骥字仲房,号南斋,萧山人,永乐乙酉举人,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召修《永乐大
《杜律注评》·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与郊撰。与郊有《檀弓集注》,已著录。是编因元张性《杜律演义》略施评点。每首皆有旁
《金文靖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金幼孜撰。幼孜有《北征录》,已著录。幼孜在洪武、建文之时,无所表见。至永乐以迄宣德
《且亭诗集》·(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杨思圣撰。思圣字犹龙,钜鹿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申涵光所作《小传
《临安集》·六卷(永乐大典本)明钱宰撰。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人。元至正中中甲科。亲老不赴公车,教授於乡。明初徵修《礼
《吴草庐文抄》·(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署甲辰春退谷手选。盖康熙三年孙承泽所定本也。於吴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