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胡祗遹撰。祗遹,磁州武安人。《元史》本传载其字曰绍开。然今民将在祗遹乃文考绍闻衣德言,实周书康诰之文。核其名义,疑“绍开”当作“绍闻”,《元史》乃传刻之讹也。中统初,张文谦宣抚大名,辟祗遹为员外郎,后官至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延祐五年,追赠礼部尚书,谥文靖。是集为其子太常博士持所编。前有其门人翰林学士承旨刘赓《序》,称原本六十七卷,岁久散佚。今据《永乐大典》所载,裒合成编,厘为赋、诗、诗馀七卷,文十二卷,杂著四卷,语录三卷。其间杂著一卷,祗遹一生所学具见於斯。然体例最为冗琐,有似随笔劄记者,有似短章小品者,有似莅官条约者,有似公移案牍者,层见错出,殆不可名以一格。考贾谊《新书》,皆以所作治安策及言事诸疏割裂颠倒,各自为章,别标篇目,说者以为平时纪录之稿,其后联缀成篇而上之。祗遹是集,或亦是例欤。史称其官右司员外郎时,以论事忤奸相阿哈玛,外迁太原路治中,提举铁冶,欲以岁赋不办责之。及其莅职,乃以最闻。官荆湖北道宣慰副使时,辨诬告不轨之狱。官济宁路总管时,擘画军政八事,并修《明学校之法》。又称其所至皆抑豪右,扶寡弱,敦教化,厉士风。盖以吏治名一时,而无一语及其文章。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於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元代词人,往往以风华相尚,得兹布帛菽粟之文,亦未始非中流一柱矣。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甚至如《黄氏诗卷序》、《优伶赵文益诗序》、《赠宋氏序》诸篇,以阐明道学之人,作媟狎倡优之语。其为白璧之瑕,有不止萧统之讥陶潜者。陶宗仪《辍耕录》载其锺爱歌儿珠帘秀,赠以《沉醉东风》小曲,殆非诬词矣。以原本所有,姑仍其旧录之,而附纠其缪於此,亦足为操觚之炯戒也。
《东牟集》·十四卷(永乐大典本)宋王洋撰。洋字元渤,山阳人。以省试第二名中宣和六年甲科。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
《复初集》·三十六卷(庶吉士戴震家藏本)明方承训撰。承训号鄈邖,徽州人。是集乃承训所自编,前有万历癸未《自序》,称家世役
《渐斋诗草》·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赵汉撰。汉字鸿逵,平湖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参政。是集刻於嘉靖乙卯,诗学
《程念斋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程楷撰。楷字念斋,饶州人,成化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是集末有《方蓂跋》,称其家居时所
《崌山人集》·八卷(礼部主事任大椿家藏本)国朝汪舸撰。舸字可舟,婺源人,流寓扬州。性不谐物,偃蹇贫病以殁。是集为舸所自定
《寇忠愍公诗集》·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宋寇准撰。准事迹具《宋史》本传。初,准知巴东县时,自择其诗百馀篇为《巴东集》。后
《处实堂集》·八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张凤翼撰。凤翼有《梦占类考》,已著录。是编诗四卷,文三卷,末一卷曰《谈辂》,则其
《孙可之集》·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唐孙樵撰。樵字可之,又字隐之,自称关东人。函谷以外,幅员辽阔,不知其籍何郡县也。大
《司勋文集》·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罗虞臣撰。虞臣字熙载,广东顺德人。嘉靖己丑进士,官吏部稽勋司主事。事迹附见《明史·
《别本浚谷集》·十七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赵时春撰。此本凡诗二卷,赋及杂文十五卷,有其甥周鉴《序》。《明史·艺文志》载,
《定斋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宋蔡戡撰。戡字定夫,其先兴化军仙游人。端明殿学士襄之四世孙也。祖绅,绍兴中官左中大夫,始
《鲁文恪存集》·十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明鲁铎撰。铎字振之,号莲北,景陵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卒赠礼部侍
《震川文集初本》·三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归有光撰。有光有《易经渊旨》,已著录。是编为其子子祐、子宁所辑。前有万历三
《唯室集》·四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宋陈长方撰。长方有《步里客谈》,已著录。是集诗文散入《永乐大典》各韵下。据
《丰川全集》·二十八卷(内府藏本)国朝王心敬撰。心敬有《丰川易说》,已著录。此集乃所作语录及杂著,大抵讲学者居多,乃康熙
《田子艺集》·二十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田艺蘅撰。艺蘅有《大明同文集》,已著录。此为文选、诗选十八卷,乃其为诸生时所
《咏史六言》·一卷(侍讲刘亨地家藏本)国朝周宣武撰。宣武字燮轩,长沙人,乾隆壬戌进士。是编杂采史事,以六言绝句评论之,或
《孙白谷集》·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孙传庭撰。传庭有《鉴劳录》,已著录。史载崇祯十一年李自成自蜀还走陕西,传庭扼诸澄城
《绩学堂文钞》·六卷、《诗钞》·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梅文鼎撰。文鼎有《历算全书》,已著录。其以“绩学”名堂者,初大
《茶山老人遗集》·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元沈贞撰。贞字元吉,自号茶山老人,长兴人,入明不仕。劳钺《湖州府志》称所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