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洋诗钞》·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吴雯撰。雯字天章,本辽阳人。顺治六年,其父允升任蒲州学政,卒於官。雯兄弟孤弱,不能归,遂寄籍於蒲州。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不中选。其卒也,刑部尚书王士祯为志墓,称初见其诗,有“泉绕汉祠外,雪明秦树根”,“浓云湿西岭,春泥沾条桑”,“至今尧峰上,犹见尧时日”诸句,吟讽不绝於口。所作《居易录》中,又亟称雯《西城别墅》诸篇。赵执信《怀旧诗序》亦称雯拙於时艺,困踬场屋,体貌粗丑,衣冠垢敝,或经岁不盥浴,人咸笑之。然诗才特超妙。其诗一刻於吴中,再刻於都下,三刻於津门。后士祯为删定,存千馀首,亦见墓志中。因雯没之后,未及刊行。故《怀旧诗序》曰“莲洋卒后,阮翁为作墓志,且删定其集,迄今将二十年,未行於世。意其时阮翁耄而多忘,未几遂亡,未及归诸吴氏也。池北书库散失殆尽,莲洋集从可知矣”云云。然其集实已归吴氏。乾隆辛未,汾阳刘组曾裒其全稿刻之,又以士祯所评者别刊一小册并行。越十三年甲申,蒲州府同知山东孙谔始从雯侄敦厚得士祯所定原本,简汰重刊,详载士祯之评,并以刘本所遗者补刻於后,以所见墨迹补之。其士祯所删而刘本误刻者,咸为汰去。凡得古诗二卷、近体五卷、补遗一卷、诗馀一卷、文一卷,冠以墓志,而附以同时唱和题咏之作,即此本也。雯天才雄骏,其诗有其乡人元好问之遗风。惟熟於梵典,好拉杂堆砌释氏故实,是其所短。刘本无所别择,故颇伤冗滥。此本沿新城之派,又以神韵婉约为宗,一切激昂沉著之作,多见屏斥。反似邻於清弱,亦不足尽其所长。然终较刘本为简洁,故置彼录此。惟雯诗本足自传,不籍士祯之评为轻重,而刊此本者牵於俗见,务引士祯以重雯。所载士祯评语,繁碎特甚。如《题汪如轮看剑图诗》下附记云:“原本评语‘奇作’二字似阮亭先生笔迹,‘胸有造化’四字非阮亭先生笔迹,刻本并作一处,误。”又如《城曲眺望诗》下附记原本题下有“墨笔评刘长卿之诗也,不知何人评,阮亭先生改作似刘长卿”云云。此亦何关宏旨,而字句异同乃如是。其考证今悉删除,以廓清耳目焉。
《东墅诗集》·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周述撰。述字崇述,东墅其别号也,吉水人,永乐甲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事
《覆瓿草》·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林烴撰。烴字贞耀,闽县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林瀚传》
《寻壑外言》·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李绳远撰。绳远有《姓氏谱》,已著录。是集诗二卷,文三卷,其诗格意颇清,文亦谨饬,
《南畇文集》·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彭定求撰。定求有《周忠介公遗事》,已著录。案:定求之学出於汤斌,斌之学出於孙奇
《西菴集》·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孙蕡撰。蕡字仲衍,广东顺德人。洪武三年举於乡,旋登进士。授工部织染局使,迁虹县主簿
《鸥汀长古集》·二卷、《前集》·二卷、《别集》·二卷、《续集》·一卷、《渔啸集》·二卷、《顿诗》·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皇甫少元集》·二十六卷、《外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皇甫涍撰。涍字子安,长洲人,嘉靖壬辰进士,除工部主事,官至浙
《考古文集》·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赵捴谦撰。捴谦有《六书本义》,已著录。《明诗综》引黄宗羲之言,谓其诗集名《考古馀事
《丰对楼诗选》·四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沈明臣撰。明臣生平所作诗凡七千篇,属其犹子九畴选定为四百篇,今未见传本。是集
《晏元献遗文》·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宋晏殊撰。殊有《类要》,已著录,《东都事略》称殊有文集二百四十卷。《中兴书目》作九
《吴草庐文抄》·(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署甲辰春退谷手选。盖康熙三年孙承泽所定本也。於吴澄《支
《定峰乐府》·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沙张白撰。张白原名一卿,号定峰,江阴人。是集皆所作乐府,或用古题,或自制新题,曹
《蓝山集》·六卷(永乐大典本)明蓝仁撰。仁字静之,崇安人。《明史·文苑传》附载《陶宗仪传》末,称“元末杜本隐居武夷山,仁
《襄阳遗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范明泰编。明泰有《米襄阳外纪》,已著录。此乃所辑米芾遗文。考芾《宝晋英光集》,世有
《赤城集》·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顾起纶撰。是集乃万历戊寅起纶游赤城所作。上卷为诗六十一首,下卷为游记一篇,而
《冯定远集》·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冯班撰。班有《钝吟杂集》,已著录。班与其兄舒皆以诗名一时,称海虞“二冯”。其侄
《托素斋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黎士宏撰。士宏字媿曾,长汀人。顺治甲午举人,官至陕西布政司参议。是集诗四卷,文六
《韦苏州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韦应物撰。应物,京兆人。新旧《唐书》俱无传。宋姚宽《西溪丛话》载,吴兴沈作喆为作补
《明宣宗诗文》·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按《明史·艺文志》载《宣宗文集》四十四卷,今未见传本。此册仅《广寒殿记》一
《约园诗钞》·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郭雍撰。雍字仲穆、一字书禅,福清人,约园其号也,康熙癸巳举人。是集各体诗共二百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