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变通》·六卷(永乐大典本)
元曾贯撰。贯字传道,泰和人。天历辛巳举於乡。官绍兴府照磨。元季兵乱,弃官家居。乡人推率义军,后御龙泉寇,战败抗节死。事迹见《江西通志》。所著《四书类辨》、《学庸标旨》诸书,俱湮没不传。惟朱彝尊《经义考》载有《周易变通》之名,亦以为已佚。今检《永乐大典》所录《周易》各卦下,收入贯说尚多,其标题实作《易学变通》。知彝尊未见原书,故称名小误矣。谨裒辑汇次,釐为六卷。其《豫》、《随》、《无妄》、《大壮》、《晋》、《睽》、《蹇》、《中孚》八卦为《永乐大典》所原阙者,今无可校补,亦姑仍其旧。是书纯以义理说《易》,其体例每篇统论一卦六爻之义,又举他卦辞义之相近者参互以求其异同之故。如《乾卦》云:“《乾》六爻不言吉,无往而非吉也。初九处之以勿用,即初九之吉。上九处之以无悔,即上九之吉。二之见,五之飞,三四之无咎,皆然。盖位或过於中,而圣人处之则无不中。位或失於正,而圣人处之则无不正。所谓刚健中正,纯粹以精者。吉有大於此乎!”《坤卦》云:“或疑六三王事为六五之事,然《乾》主君道,《坤》主臣道,王事乃九五大人之事,故《坤》卦三五,圣人皆有戒辞者,其所以正人臣之体,为虑深矣。”《艮卦》云:“敦《临》、敦《艮》皆吉,何也?曰敦者,厚道也。厚於治人则人无不服者,《临》是也。厚於治己而己无不修者,《艮》是也。人之自处容可处於薄乎?”凡此诸条,立义皆为纯正。其他剖析微细,往往能出前儒训解之外。间取互体立说,兼存古义,尤善持平。在说《易》诸家,可谓明白而笃实。且其成仁取义,无愧完人。而《元史·忠义传》失於记载,殊伤漏略。今蒐辑遗文,著之於录,非惟其书足重,亦因以表章大节,发潜德之幽光焉。
《易传义》·十二卷(内府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取程子《易传》、朱子《易本义》合为一书,冠以《图说》、《纲领》各一篇。皆从
《周易像象述》·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吴桂森撰。桂森字叔美,无锡人。万历丙辰岁贡生。尝从顾宪成、高攀龙讲学东林。又从
《周易辨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喻国人撰。国人字春山,郴州人。其书大旨谓先儒多是非倒置,以十为《图》,九为《书》,
《周易象通》·八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朱谋撰。谋字郁仪,宁献王七世孙。万历间以中尉摄石城王府事。是书惟释《上、下经》文
《易或》·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徐在汉撰。在汉初名之裔,字天章,晚年乃易今名,字寒泉。歙县人。初与赵振芳同著《易原》
《周易辑闻》·六卷、附《易雅》·一卷、《筮宗》·一卷(内府藏本)宋赵汝楳撰。汝楳,商王元份七世孙,资政殿大学士善湘之子。
《学易述谈》·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方时化撰。其子庞笔而志之,故以《述谈》为名。其《易》学之第三种也。分《密义述》二
《杨氏易传》·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宋杨简撰。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五年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大夫。事迹具《宋史
《周易卦变图传》·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吕怀撰。怀字汝愚,号巾石,永丰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事迹附见
《易象大旨》·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薛甲撰。甲字应登,江阴人。嘉靖己丑进士。授至江西按察司副使。是书《经》文之外,惟《
《田间易学》·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国朝钱澄之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饮光,自号田间老人,桐城人。家世学《易》,又尝
《周易辨录》·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杨爵撰。爵字伯修,富平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山东道监察御史。以上疏极论符瑞,下诏狱
《易小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毛奇龄说《易》之语,而其门人编次成书者也。奇龄所著经解,惟《仲氏易》及《春秋传》二
《读易馀言》·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明崔铣撰。铣字仲凫,一字子锺,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谥文敬。
《周易本义通释》·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元胡炳文撰。炳文字仲虎,号云峰,婺源人。尝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州学正
《易史参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叶矫然撰。矫然字思菴,闽县人。顺治壬辰进士,官乐亭县知县。是书於每卦象爻各证以史
《大易合参讲义》·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用行撰。用行字翼承,新建人。是书大旨以朱子为主。首列《本义》,而以《正义》
《读易管窥》·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隆元撰。是编卷一为《考略》,次列《河图》、《洛书》诸图。其《河图旋毛》、《洛书
《易纬通卦验》·二卷(永乐大典本)案《易纬通卦验》,马端临《经籍考》及《宋史·艺文志》俱载其名。黄震《日抄》谓其书大率为
《读易自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金綎撰。綎字丝五,吴县人。是书随笔记录,未分卷帙。首为总论,次为《系辞》、《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