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图说》·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於至正六年。上卷为图者七,下卷为图者二十。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乃圣人即理推数,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谓作《易》兼取《洛书》。又引朱子之说,谓圆图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又谓“朱子《易本义》於先天、后天卦位必归其说於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是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云云。其说较他家为近理,然犹据陈抟以来相传之图书言之。其实《河图》、《洛书》虽见经传,而今之五十五点、四十五点两图,其为古之图书与否,则经传绝无显证。援《左传》有《三坟》,而谓即毛渐之书,援《周礼》有《连山》、《归藏》,而谓即刘炫之书,考古者其疑之矣。且《系辞》言《洛书》,不言即《九畴洪范》。言《九畴》,不言即《洛书》。卢辩注《大戴礼记》,始云明堂九室法龟文,其说起於后周。阮逸伪作《关朗易传》,因而述之。於是《洛书》之文始传为四十五点,而《九畴》亦遂并於《易》。义方知《九畴》之非《易》,而不知《洛书》本非《九畴》,其辨犹为未审。至其谓自汉以来惟孟喜本《易纬稽览图》推《易》《离》、《坎》、《震》、《兑》各主一方,馀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为有图之始,寥寥千载,至陈抟始本《易》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说,为横、圆、大、小四图,传穆李以及邵子。又本“帝出乎震”之说,为《后天圆图》,内《大横图》之卦为《否》、《泰》,反类方图。则於因《易》而作《图》,非因《图》而作《易》。本末源流,粲然明白。不似他家务神其说,直以为古圣之制作,可谓独识其真矣。其所演二十七图,亦即因旧图而变易之。奇偶之数,愈推愈有。人自为说,而其理皆通。譬之自古至今,弈无同局,固亦不妨存之以备一家焉。
《读易镜》·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沈尔嘉撰。尔嘉字公亨,常熟人。是书悉依今本次序,每一卦一节,列《经》文於前,列讲义於
《周易时义注》(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章佐圣撰。佐圣字右臣,歙县人。其书依经训解,而以《卦图》一卷附於后。大旨主於言
《周易本义》·十二卷、附《重刻周易本义》·四卷(内府校刊宋本)宋朱子撰。是书以《上、下经》为二卷,《十翼》自为十卷。顾炎
《胡子易演》·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胡经撰。经号前冈,庐陵人。嘉靖己丑进士。《明史·艺文志》载胡经《易演义》十八卷
《大易衍说》(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盖明人旧录藏本也。其书乃乡塾讲义,随文敷衍,不能发明大旨
《大易阐微录》·十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刘琯撰。琯字献白,枣强人。先天之图,於《周易》之上别尊羲《易》,其传出自陈抟
《易说要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国朝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是书用王弼本,仅解《上经》、《下经》。前有康熙甲申《自
《周易古经》(无卷数,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雷乐编。乐,建安人。嘉靖间由贡生官广州训导。是书《明史·艺文志》不著录,朱彝尊
《易疏》·五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黄端伯撰。端伯字元公,江西新城人。崇祯戊辰进士。除宁波府推官。福王时官礼部仪制司郎中
《周易去疑》·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舒宏谔撰。宏谔字士一,旌德人,老於授徒。故钞撮讲章,纂而成帙,以便课诵。其举例有
《周易图说》·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於至正六年。上卷
《经义管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饶一辛撰。一辛字冶人,南城人。是书成於雍正丙午。凡《图说》七、《周易统天旋卦赋》
《河洛先天图说》·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天真撰。天真字汝迪,号去伪,兴国州人。由岁贡生官安仁县训导。其言《易》,大
《图书质疑》(无卷数,河南巡抚采进本)明薛侃撰。侃字尚谦,号中离,揭阳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行人司司正。事迹具《明史》本
《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内府藏本)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婺源人。据董真卿《周易会通》载,是书有方平至元己丑《自
《周易本义晰》(无卷数,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胡良显撰。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举人,官武城县知县。是编皆推
《易汉学》·八卷(光禄寺卿陆锡熊家藏本)国朝惠栋撰。是编乃追考汉儒《易》学,掇拾绪论以见大凡。凡《孟长卿易》二卷,《虞仲
《易经会通》·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邦柱、江柟同撰。邦柱字砥之,万历丙午举人。柟字楚馀。皆休宁人。其所徵引至一百七
《读易纪闻》·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张献翼撰。献翼字幼于,昆山人。后更名敉,嘉靖中国子监生。《明史·文苑传》附见《皇
《周易传注》·七卷、附《周易筮考》·一卷(直隶总督采进本)国朝李塨撰。塨字刚主,号恕谷,蠡县人。康熙庚午举人。官通州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