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图说》·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元钱义方撰。义方字子宜,湖州人。尝举进士,其仕履则不可考矣。是书成於至正六年。上卷为图者七,下卷为图者二十。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疑传写误也。其说谓《河图》为作《易》之本。《大传》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乃圣人即理推数,二者可以相通,故并言之,非谓作《易》兼取《洛书》。又引朱子之说,谓圆图有造作,且欲挈出方图在圆图之外。又谓“朱子《易本义》於先天、后天卦位必归其说於邵子,似歉然有所未足。是以不揆其陋,而有所述”云云。其说较他家为近理,然犹据陈抟以来相传之图书言之。其实《河图》、《洛书》虽见经传,而今之五十五点、四十五点两图,其为古之图书与否,则经传绝无显证。援《左传》有《三坟》,而谓即毛渐之书,援《周礼》有《连山》、《归藏》,而谓即刘炫之书,考古者其疑之矣。且《系辞》言《洛书》,不言即《九畴洪范》。言《九畴》,不言即《洛书》。卢辩注《大戴礼记》,始云明堂九室法龟文,其说起於后周。阮逸伪作《关朗易传》,因而述之。於是《洛书》之文始传为四十五点,而《九畴》亦遂并於《易》。义方知《九畴》之非《易》,而不知《洛书》本非《九畴》,其辨犹为未审。至其谓自汉以来惟孟喜本《易纬稽览图》推《易》《离》、《坎》、《震》、《兑》各主一方,馀六十卦每卦主六日七分为有图之始,寥寥千载,至陈抟始本《易》有“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因而重之”及“天地定位”等说,为横、圆、大、小四图,传穆李以及邵子。又本“帝出乎震”之说,为《后天圆图》,内《大横图》之卦为《否》、《泰》,反类方图。则於因《易》而作《图》,非因《图》而作《易》。本末源流,粲然明白。不似他家务神其说,直以为古圣之制作,可谓独识其真矣。其所演二十七图,亦即因旧图而变易之。奇偶之数,愈推愈有。人自为说,而其理皆通。譬之自古至今,弈无同局,固亦不妨存之以备一家焉。
《周易会缉》(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吴映撰。映字沐日,晋江人。其书大旨皆宗朱子《本义》而折衷於《蒙引》、《存疑》诸
《周易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钱士升撰。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丙辰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事迹附见《明史·
《周易象义合参》·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吴德信撰。德信字成友,九江人。是书以《系辞》、《文言》、《说卦》、《序卦》
《周易衍义》·十六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胡震撰。震自署曰“庐山深溪”,又题“将仕佐郎南康路儒学致仕教授”。书前有《自序
《易纂言》·十卷(内府藏本)元吴澄撰。澄字幼清,号草庐,崇仁人。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以荐擢翰林应奉文字,官至翰林学士
《读易举要》·四卷(永乐大典本)宋俞琬撰。是书《文渊阁书目》、焦竑《经籍志》、朱睦《授经图》皆著於录。然外间传本殊稀,故
《易象意言》·一卷(永乐大典本)宋蔡渊撰。渊,蔡元定之子,而从学於朱子。故是书阐发名理,多本师传。然兼数而言,则又西山之
《易经会通》·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王邦柱、江柟同撰。邦柱字砥之,万历丙午举人。柟字楚馀。皆休宁人。其所徵引至一百七
《易经补义》·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方芬撰。芬字舒林,歙县人。其书全列《本义》於前,而以己所发明附赘於末,皆标“补”字
《周易会通》·十四卷(内府藏本)元董真卿撰。真卿字季真,鄱阳人。尝受学於胡一桂。斯编实本一桂之《纂疏》而广及诸家。初名曰
《易经衷论》·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张英撰。英字敦复,桐城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谥文端。是书专释六十四
《图易定本》·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邵嗣尧撰。嗣尧,郇阳人。康熙庚戌进士,官至江南提学副使。其言《易》,以《河》、
《淮海易谭》·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明孙应鳌撰。应鳌字山甫,贵州清平籍,南直隶如皋人。嘉靖癸丑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
《大易则通》·十五卷、《闰》·一卷(湖北巡抚采进本)国朝胡世安撰。世安字处静,别号菊潭,井研人。前明崇祯戊辰进士,历任少
《周易劄记》·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明逯中立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人。万历己丑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以建言贬陕西按
《周易正解》·二十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郝敬撰。敬字仲舆,京山人。万历己丑进士。历官缙云、永嘉二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
《易通》·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赵以夫撰。以夫字用父,宗室子。居於长乐。嘉定十年进士。历官资政殿学士。是书前有以夫《自
《周易起元》·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陈图撰。图字寄严,永丰人。是书以《太极》、《先天》、《河》、《洛》诸图合而演之
《周易爻变义蕴》·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元陈应润撰。应润,天台人。始末未详。《黄溍集》有是书《序》,称其字曰“泽云”。
《易辰》·九卷(江西巡抚采进本)明贺登选撰。登选号澹馀,鄱阳人。崇祯甲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书以三百八十四爻取象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