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通解》·二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明郝敬撰。敬有《周易正解》,已著录。言《礼记》者当以郑《注》为宗。虽朱子掊击汉儒,不遗馀力,而亦不能不取其《礼注》。盖他经可推求文句,据理而谈。三《礼》则非有授受渊源,不能臆揣也。敬作此注,於郑义多所驳难,然得者仅十一二,失者乃十之八九。如谓“未仕者不税人”,税当为襚。“国君七个,遣车七乘”,个字同介。《月令》“冬祀行”是祀井,非祀道涂之行,若祀道涂,则祀土矣。又谓“乡人禓”是袒裼相逐,不读为阳,郑训为强鬼,非也。又谓“动乎四体”为人之四体,非龟也。凡此之类,有前人已言者,亦有自立义者,固足以匡郑氏之误。至於《曲礼》“葱处末”,郑训为熟葱,本自不误。盖上文有脍炙、有醯酱。脍为细切之肉,腥细者为脍,炙为炮肉,皆二物也。葱分生熟,亦承上二物而来。而敬引“井渫不食”,谓即渫字,通为屑,盖葱屑也。考之《尔雅》、《说文》、《玉篇》、《广韵》诸书,古无训为屑者也。又谓醆酒涚于清,汁献涚于醆酒,犹明清于旧泽之酒,本以茅泲醴盛於醆,和之以水,加郁金汁以献,如今人以水和饮陈酒之类。旧泽谓旧酒醲厚如膏泽。郑援《周礼》,谓明酌为事酒,醆酒为盎齐,清为清酒,汁献作汁沙,旧泽当作旧醳,皆误。今详推郑义,皆援据精详,无可驳诘。敬乃以意更易,徒形臆断。又谓袭上有衣,不宜又加以裼,多衣则累,古义不明。不知锦在裘上,上有絅衣,经典分明,何可居今而议古?又谓孚尹,孚为信,尹为割,郑作浮筠者非。不知玉之浮光旁达,犹诚信之及人,若第训孚为信,则下文固有信字在,岂非重文累句乎?大抵郑氏之学,其间附会谶文以及牵合古义者,诚不能无所出入,而大致则贯穿群籍,所得为多。魏王肃之学百倍於敬,竭一生之力与郑氏为难,至於伪造《家语》以助申己说。然日久论定,迄不能夺康成之席也。敬乃恃其聪明,不量力而与之角,其动辄自败,固亦宜矣。
《日讲礼记解义》·六十四卷谨案是书为圣祖仁皇帝经筵所讲,皆经御定,而未及编次成帙。皇上御极之初,乃命取繙书房旧稿,校刊颁
《仪礼节要》·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朱轼撰。轼有《周易传义合订》,已著录。是编分《冠》、《昏》、《丧》、《祭》四大
《读礼问》·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国朝吴肃公撰。肃公有《诗问》,已著录。是书取礼家丧服之制意所未喻者辨之,又杂论俗礼之不
《古周礼释评》·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明孙攀撰。攀字士龙,宣城人。是书因朱申《周礼句解》稍为订补,别以音释、评语标注上方
《仪礼章句》·十七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国朝吴廷华撰。廷华字中林,初名兰芳,仁和人。康熙甲午举人,由中书舍人历官福建海防
《三礼会通》·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国朝张必刚撰。必刚字继夫,潜山人。乾隆壬戌进士。是书凡《典制考》一卷、《郊社辨》一卷
《檀弓原》·二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明姚应仁撰。应仁字安之,徽州人。是编取《檀弓》上、下二篇,删节陈氏《集说》,益以诸家
《读礼疑图》·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季本撰。本有《易学四同》,已著录。是书辨论《周礼》赋役诸法,祖何休、林孝存之说,以
《仪礼郑注句读》·十七卷、附《监本正误、石经正误》·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国朝张尔岐撰。尔岐有《周易说略》,已著录。是
《稽礼辨论》·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刘凝撰。凝字二至,南丰人。由贡生官崇义县训导。是书凡为《论》者十六、为《辨》者六
《周礼集传》·六卷(湖南巡抚采进本)国朝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义拾遗》,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谓:“朱子曾称《周礼
《仪礼惜阴录》·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书逐节逐句分解,撮标注义,颇为明简,
《书仪》·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宋司马光撰。考《隋书·经籍志》,谢元有《内外书仪》四卷,蔡超有《书仪》二卷。以至王宏、王
《三礼图集注》·二十卷(内府藏本)宋聂崇义撰。崇义洛阳人。周显德中累官国子司业。世宗诏崇义参定郊庙祭玉,因取三《礼》旧图
《重刊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六十九卷(大学士于敏中家藏本)国朝梁万方撰。万方字广菴,绛州人。朱子《仪礼经传通解》本未竟之书
《礼记惜阴录》·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徐世沐撰。世沐有《周易惜阴录》,已著录。是书合《曲礼》、《檀弓》、《杂记》各为
《周官翼疏》·三十卷(山西巡抚采进本)国朝沈淑撰。淑字季和,常熟人。雍正癸卯进士。是书汇辑汉、唐、宋、明以来及国朝李光地
《礼记要旨补》·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戈九畴撰,闻人德行增补”。蔡必大《序》又称:“古睦守戈公以闻人先生旧所传《
《礼记意评》·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朱泰贞撰。泰贞字道子,海盐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汉儒说《礼》,考《礼》之
《二礼经传测》·六十八卷(原任工部侍郎李友棠家藏本)明湛若水撰。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乙丑进士,历官南京吏、礼、兵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