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百家诗选》·二十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宋王安石编。安石有《周礼新义》,已著录。是书去取,绝不可解,自宋以来,疑之者不一,曲为解者亦不一,然大抵指为安石。惟晁公武《读书志》云:《唐百家诗选》二十卷,皇朝宋敏求次道编。次道为三司判官,尝取其家所藏唐人一百八家诗,选择其佳者凡一千二百四十六首,为一编。王介甫观之,因再有所去取,且题曰:欲观唐诗者,观此足矣。世遂以为介甫所纂,其说与诸家特异。案《读书志》作於南宋之初,去安石未远。又晁氏自元祐以来,旧家文献,绪论相承,其言当必有自,邵博《闻见后录》引晁说之之言,谓王荆公与宋次道同为群牧司判官。次道家多唐人诗集,荆公尽即其本,择善者签帖其上,令吏抄之,吏厌书字多,辄移所取长诗签,置所不取小诗上。荆公性忽略,不复更视。今世所谓:《唐百家诗选》曰“荆公定”,乃群牧司吏人定也,其说与公武又异。然说之果有是说,不应公武反不知。考周煇《清波杂志》,亦有是说,与博所记相合。煇之曾祖与安石为中表,故煇持论多左袒安石,当由安石之党以此书不惬於公论,造为是说以解之,托其言於说之,博不考而载之耳?此本为宋乾道中倪仲传所刊,前有仲传《序》,其书世久不传。国朝康熙中,商邱宋荦始购得残本八卷刻之,既又得其全本,续刻以行,而二十卷之数复完,当时有疑其伪者。阎若璩历引高棅《唐诗品汇》所称,以元宗《早渡蒲关诗》为开卷第一,陈振孙《书录解题》所称,非惟不及李、杜、韩三家,即王维、韦应物、元、白、刘、柳、孟郊、张籍皆不及,以证其真。又残本佚去安石原序。若璩以《临川集》所载补之。其文俱载若璩《潜邱劄记》中。惟今本所录共一千二百六十二首,较晁氏所记多十六首。若璩未及置论,或传写《读书志》者,误以六十二为四十六欤?至王昌龄《出塞诗》,诸本皆作“若使龙城飞将在”,惟此本作“卢城飞将在”,若璩引唐平州治卢龙县以证之;然唐三百年,更无一人称“卢龙”为“卢城”者,何独昌龄杜撰地名?此则其过尊宋本之失矣。
《三苏谈》·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高阜撰。阜字康生,号萝栖,祥符人。所录凡苏洵文二卷,苏轼文六卷,苏辙文二卷。每
《风雅翼》·十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元刘履编。履字坦之,上虞人,入明不仕,自号“草泽闲民”。洪武十六年,诏求天下博学之
《李太白诗选》·五卷、《杜少陵诗选》·六卷(内府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李白诗选之首有杨慎序,辨白里贯出处甚详。末云:“吾
《唐诗叩弹集》·十二卷、《续集》·三卷(内府藏本)国朝杜诏、杜庭珠同编。诏有《云川阁诗集》,已著录。庭珠,秀水人,尚书臻
《岳阳纪胜汇编》·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梅淳撰。淳,当涂人。隆庆辛未进士。初,元释天镜尝辑录岳阳楼石刻诸诗,其本久佚
《桥门听雨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金庠编。庠,苏州人。永乐己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乃永乐七年会试,得陈
《宋文纪》·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鼎祚编。鼎祚所辑《八代文纪》卷溢三百,其版行者,自《皇霸》至《西晋》而止。鼎祚殁
《吴兴艺文补》·四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董斯张、闵元衢、韩千秋同编,而韩昌箕为校录刊刻。斯张有《吴兴备志》,元衢有《
《莆风清籁集》·六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国朝郑王臣编。王臣字慎人,一字兰陔,莆田人。乾隆辛酉拔贡生,官至兰州府知府。是集
《古诗选》·三十二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士祯编。士祯有《古欢录》,已著录。此编凡五言诗十七卷,七言诗十五卷。五言自汉
《薛涛李冶诗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薛涛,蜀中妓;李冶,乌程女道士。涛与元稹相倡和;冶亦尝与刘禹锡游,皆中唐人也。
《唐诗鼓吹》·十卷(通行本)不著编辑者名氏。据赵孟頫《序》,称为金元好问所编,其门人中书左丞郝天挺所注,国朝常熟陆贻典题
《玉台文苑》·八卷、《续玉台文苑》·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玉台文苑》,明江元禧编。《续集》,江元祚编。二人兄弟而元禧自
《崇川诗集》·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国朝孙翔编。翔字吕溪,南通州人。是集辑通州及州属如皋、泰兴、海门三邑之诗。自宋、元
《溯洄集》·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魏裔介撰。裔介有《孝经注义》,已著录。裔介尝选国初诗为《观始集》,今未见传本。是
《宋诗删》·二十五卷(内府藏本)国朝顾贞观编。贞观字华封,无锡人。由监生考授秘书院中书,后中康熙丙午举人,迁国史院典籍。
《古今禅藻集》·二十八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明释正勉、性通同编。其裒辑则释普文也。普文字理菴,正勉字通可,并嘉兴人;性通
《牍隽》·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国朝萧士琦撰。士琦字季公,泰和人,前明贡生。是编选自汉至宋尺牍,分三十二门。卷首有其
《御定四朝诗》·三百一十二卷康熙四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右庶子张豫章等奉敕编次。凡宋诗七十八卷,作者八百八十二人。金诗
《明珠玉》·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王谔编。谔字秉忠,江阴人。是编成於成化甲午。选明一代之诗,自刘基以下凡数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