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翼》·十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刘履编。履字坦之,上虞人,入明不仕,自号“草泽闲民”。洪武十六年,诏求天下博学之士,浙江布政使强起之,至京师,授以官,以老疾固辞,赐钞遣还,未及行而卒。《浙江通志》列之《隐逸传》中。是编首为《选诗补注》八卷,取《文选》各诗删补训释,大抵本之“五臣旧注”,曾原演义,而各断以己意。次为《选诗补遗》二卷,取古歌谣词之散见於传记、诸子,及乐府诗集者,选录四十二首,以补《文选》之阙。次为《选诗续编》四卷,取唐、宋以来诸家诗词之近古者一百五十九首,以为“文选嗣音”。其去取大旨,本於真德秀文章正宗,其铨释体例,则悉以《朱子诗集传》为准。其论杜甫《三吏》、《三别》太迫切而乏简远之度;以视“建安乐府”,如“典谟”之后别有“盘诰”,足见风气变移,不知讽谕之语,必含蓄乃见优柔,叙述之词,必真切乃能感动。王粲《七哀诗》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此何尝非“建安诗”,与《三吏》、《三别》何异?又如《孤儿行》、《病妇行》、《上留田》、《东西门行》以及《焦仲卿妻诗》之类,何尝非“乐府诗”,与《三吏》、《三别》又何异?此不明文章之正变,而谬为大言也。又论《塘上行》后六句以为魏文帝从军,而甄后念之。不知古者采诗以入乐,声尽而词不尽则删节其词;词尽而声不尽,则摭他诗数句以足之。皆但论声律,不论文义,《乐府诗集》班班可考,《塘上行》末六句忽及从军,盖由於此;履牵合魏文帝之西征,此不明文章之体裁,而横生曲解也。至於以汉、魏篇章,强分比兴,尤未免刻舟求剑,附合支离。朱子以是注楚词,尚有异议,况又效西子之颦乎?以其大旨不失於正,而亦不至全流於胶固。又所笺释评论,亦颇详赡,尚非枵腹之空谈,较陈仁子书犹在其上,固不妨存备参考焉。又案:叶盛《水东日记》,称祭酒安成李先生,於刘履《风雅翼》常别加注释,视刘益精。安成李先生者,李时勉也。其书今未之见,然时勉以学问醇正,人品端方,为天下所重。诗歌非其所长,考证亦非其所长。计与履之原书,亦不过伯仲之间矣。
《西曹秋思》·一卷(庶吉士梁上国家藏本)明黄道周、叶廷秀、董养河倡和诗也。道周有《易象正》,养河有《罗溪阁诗》,皆已著录
《麟溪集》·二十二卷、《别篇》·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郑太和编。太和字顺卿,浦江人。世所称为义门郑氏者也。是集成於元
《元诗选》·一百一十一卷(内府藏本) 国朝顾嗣立编。嗣立有《温飞卿诗注》,已著录。是选凡三集,每集之中,又以十干分为十集
《清泉精舍小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黎民表编。民表有《瑶石山人稿》,已著录。兹编乃其家居唱和之诗,卷首自序称“友人
《群公小简》·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成化乙未徐传序,称苏文忠、方秋崖、赵清旷、卢柳南、孙仲益
《高言集》·四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国朝田茂遇、董俞同编。茂遇字佛渊,顺治戊子举人。俞字苍水,终於布衣。皆华亭人。是书题
《唐僧宏秀集》·十卷(内府藏本)宋李龏编。龏有《翦绡集》,已著录。此所选唐代释子之诗,自皎然以下凡五十二人,诗五百首。前
《诗准》·三卷、《附录》·一卷、《诗翼》·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旧本题宋何无適、倪希程同撰。其诗杂撮古谣歌词一卷,又附录
《国秀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唐芮挺章编。挺章,里贯未详,诸书称为“国子进士”,盖太学生也。前有《旧序》,谓是集编於
《广东诗粹》·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梁善长编。善长字崇一,顺德人。乾隆己未进士。此集所选广东诗,上起於唐,下至国
《于野集》·七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原编。原号西亭,青浦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给事中。是编刻於康熙庚子,乃其同郡朱霞
《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内府藏本)金元好问编。好问有《续夷坚志》,已著录。是集录金一代之诗,首录显宗二首
《元风雅前集》·十二卷、《后集》·十二卷(内府藏本)前集十二卷,元傅习所采集,孙存吾为之编次;后集十二卷,则存吾所续辑也
《御定全唐诗》·九百卷康熙四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诗莫备於唐。然自北宋以来,但有选录之总集,而无辑一代之诗共为一集者。
《国朝练音集》·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王辅铭编。辅铭既辑补翟校《练音集》,复采本朝诗人之作,编为此集。所收自官师
《隋文纪》·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鼎祚编。隋氏混一南北,凡齐、周之故老,梁、陈之旧臣,咸薈稡一朝,成文章之总汇。而人
《文俪》·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翼飞编。翼飞有《慧阁诗》,已著录。是书所录,自汉及唐皆以骈俪为主,略依《文选》之例
《衡门集》·十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明郑履淳编,其子心材续成之。履淳有《郑端简年谱》,心材有《郑京兆集》,均已著录。是
《姑苏杂咏》·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周希孟、周希夔同编。上卷为高启原唱,下卷为其祖南老续作。启诗凡古今体一百三十六首。
《荆南倡和集》·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元周砥、马治同撰。砥字履道,无锡人;治字孝常,宜兴人。《明史·文苑传》,并附载《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