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氏校定玉台新咏》·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冯舒所校,其犹子武所刊也。舒有《诗纪匡谬》,已著录。徐陵《玉台新咏》,久无善本,明人所刻,多以意增窜,全失其真。后赵宧光得宋嘉定乙亥永嘉陈玉父刊本翻雕,世乃复见原书。舒此本即据嘉定本为主,而以诸本参核之,较诸本为善。如序中“投壶玉女为欢尽於百娇”,据《神异经》及《西京杂记》改为“百骁”之类,皆确有依据,不为窜乱。然如苏武诗一首,宋刻本无标题,与《文选》同,舒乃据俗本题曰《留别妻》。徐幹《室思诗》六章,有宋孝武帝拟作及《艺文类聚》所引可证,乃据俗本改为《杂诗》五首、《室思》一首。《塘上行》据李善《文选注》本有四说,宋刻所题盖据《歌录》第二说,乃据《宋书》不确之说,改为魏武,移於文帝之前。石崇《王明君词序》,其“造新曲”句有李善《文选注》、刘履《文选补遗》可证,乃据俗本改为“新造”。杨方《合欢诗》五首有《艺文类聚》及《乐府诗集》可证,乃据《诗纪》改为《合欢诗》二首、《杂诗》三首。梁简文帝“率尔为咏”,为字本读去声,乃误读平声,遂据俗本改为“成咏”。王筠《和吴主簿诗》“青骹逐黄口”句,有《西京赋》可证。乃臆改为“青鹘。”皆未免失考。至於张衡《同声歌》之“恐慄若探汤”句,宋刻误“慄”为“瞟”;又“思为莞蒻席”句,宋刻误“莞”为“菀”,苏伯玉《盘中诗》有《沧浪诗话》可证,宋刻误连入傅元诗中。汉成帝时童谣“燕燕尾涎涎”句,有旧本《汉书》可证,宋刻误为“尾殿殿”,皆讹舛显然,而曲为回护,又往往失之拘泥。今赵氏翻雕宋本流传尚广,此刻虽胜俗刻,终不能及原本。故仅附存其目焉。
《蜀藻幽胜集》·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傅振商编。蜀虽僻处一隅,而自汉、晋以来,文章为盛。宋庆元中有程遇孙等《成都文类》
《义门郑氏奕叶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国朝郑尔垣编。尔垣既续郑昺之书为七卷,又编次遗文得十五种。曰元郑大和《贞和集》
《诗学权舆》·二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明黄溥编。案明有两黄溥。其一鄞县人,有《简籍遗闻》,已著录。此黄溥字澄济,自号石
《昭明文选越裁》·十一卷(内府藏本)国朝洪若皋编。若皋有《南沙文集》,已著录。是编取《昭明文选》重为删定,复捃拾诸家之注
《联句私抄》·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毛纪编。纪有《密勿稿》,已著录。是集前有引一篇,称昔在翰林,与僚友及诸司善鸣者会晤
《豳风概》·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蒋如苹编。如苹有《万历容城县志》,已著录。是集乃其官邠州知州时采历代歌诗之有关於风土
《东汉文纪》·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梅鼎祚编。鼎祚《西汉文纪》,根据《史》、《汉》,故多为典确。是编虽亦以正史为宗
《桥门听雨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明金庠编。庠,苏州人。永乐己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是编乃永乐七年会试,得陈
《秦汉文脍》·五卷(内府藏本)明陈继儒编。是编杂选秦、汉之文,如《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皆不标本书之名。又如
《六朝声偶删补》·七卷(内府藏本)明邵一儒编。一儒字仲鲁,海阳人。是书成於万历庚申之九月。时廷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
《论学绳尺》·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宋魏天应编,林子长注。天应号梅墅,自称乡贡进士;子长号笔峰,官京学教谕,皆闽人也。是
《兴观集》·一卷、附《山村遗诗、杂著》·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瞿暹编。暹旧藏仇远手书七言律诗三十八首,有元末明初诸人题
《徽郡诗》·八卷(安徽巡抚采进本)明陈有守、汪淮、李敏同编。有守字达甫,淮字禹乂,敏字功甫,皆休宁人。是编创始嘉靖丁巳,
《文苑英华辨证》·十卷(内府藏本)宋彭叔夏撰。叔夏,庐陵人,自署曰乡贡进士,其始末未详。《江西通志》亦但列其名於《绍熙壬
《五十家唐诗》·(无卷数,内府藏本)不著编辑者名氏。自唐太宗、元宗至储光羲凡五十家。各家之诗但分古近体,亦有载赋数首者。
《续三体唐诗》·八卷(内府藏本)国朝高士奇编。士奇有《春秋地名考略》,已著录。士奇尝校注周弼三体唐诗,因复辑此编。弼书以
《诗观》·十四卷、《别集》·二卷(内府藏本)国朝邓汉仪编。汉仪字孝威,泰州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以年老授中书舍人。是
《滕王阁集》·十卷(内府藏本)明董遵编。遵始末未详。是编成於正德中,辑滕王阁由唐至明之诗文。是阁自王勃、韩愈以后,为世所
《奕世文集》·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明萧自开编。自开,万安人。由荫生官詹事府主簿。是编辑其先世文集五种。凡《二休居士集
《练音集补》·七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国朝王辅铭编。辅铭字翊思,嘉定人。初,明翠校尝以嘉定代有作者,而诗篇多散逸,因采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