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杜鲁门•卡波蒂、欧内斯特•海明威、亨利•米勒、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约翰•厄普代克、杰克•凯鲁亚克、加西亚•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阿兰•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斯蒂芬•金、奥尔罕•帕慕克、翁贝托•埃科
(雷蒙德·卡佛)艺术终归是艺术,但艺术也是一种高级的娱乐。我这么想有错吗?我不知道。但我记得二十几岁时,在读了斯特林堡的剧本、马克斯·弗里施的小说、里尔克的诗歌,听了一整晚巴托克的音乐和看了电视上关于西斯廷教堂与米开朗基罗的专题后,都会有我的人生发生了改变的感觉。你不可能不被它们影响,不被它们改变,不可能不因此而变成另一个人。但不久我就发现我的人生根本就不会改变,我一点也感受不到这种变化,不管它是否能够被察觉到。我终于明白艺术是一个有闲暇和闲钱才能追求的东西,就这么简单。艺术是一种奢侈,它不会改变我和我的生活。我想我终于痛苦地认识到艺术不会改变任何东西。不会。我根本不信雪莱荒谬的鬼话,说什么诗人是这个世界上“不被承认的立法者”。这是什么鬼念头!伊萨克·迪内森说她每天写一点,不为所喜,不为所忧,这个我赞成。那些靠一篇小说、一部话剧或一首诗就能改变人的世界观甚至人生观的日子即使有过,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写一些关于生活在特定状况下的特定人群的小说,也许有助于对生活的某个侧面有更好的了解,但恐怕也只有这一些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诗歌也许不同,苔丝收到过读了她诗歌的人的来信,说这些诗歌把他们从想去跳悬崖跳河之类的绝望中挽救了回来。但这是两码事。好小说是一个世界带给另一个世界的信息,那本身是没错的,我觉得,但要通过小说来改变事物、改变人的政治派别或政治系统本身,或挽救鲸鱼、挽救红杉树,不可能。如果这是你所想要的变化,办不到。并且,我也不认为小说应该与这些事情有关。小说不需要与任何东西有关,它只带给写作它的人强烈的愉悦,给阅读这些经久不衰作品的人提供另一种愉悦,也为它自身的美丽而存在。它们发出光芒,虽然微弱,但经久不息。
——引自第186页
《巴黎评论》:你把自己看作美国人吗?纳博科夫:是的。我是地道的美国人,地道得就像亚利桑那州的四月天。美国西部的植被、动物、空气,是我同远在亚洲北极圈的俄罗斯的纽带。当然,是俄罗斯的语言和风光滋养了我,我不可能在精神上同美国的本土文学,或者印第安舞蹈,或者南瓜派,亲近到什么程度;不过当我在欧洲边境上出示我的绿色的美国护照时,我确实感觉到一股温暖轻松的自豪感涌上心头。对于美国事务的粗暴批评会让我生气难过。在内政方面,我强烈反对种族隔离。在外交政策方面,我绝对站在政府一边。在不确定的时候,我的做法很简单,只要是让左派和罗素们不满的我就拥护。
——引自第71页
《日本味道》内容简介:《日本味道》是日本全才艺术家鲁山人历年来谈吃论食的文章。鲁山人曾创办会员制餐厅“美食俱乐部”“星冈茶
2015-散文-21世纪年度散文选 本书特色 我社自1980年起,曾经编选和出版过《1980-1984年散文选》《1985-1987年散文选》《1988-199...
《企业数字化转型》内容简介:《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财务实践系列”的第2本,除了倡导企业要从战略层面高度重
此生-肉身觉醒 本书特色 蒋勋首次呈现苦闷的肉身与文明的相遇这是蒋勋因急性心肌梗塞被送入急诊室做心导管手术、之后又进行长达半年的复健,死里逃生之后,他讲述并录制...
江山半壁人离乱 本书特色 1937年,我在路上捡到你遗落的书简。烽火八年里的一抹私人记忆。旷世才子佳人的情感秘密,解密经典爱情的真实面目。平实的语言、跌宕的故事...
《人生已经不迷茫 但是会迷路》内容简介:“银发川柳”是一种以老年人生活为题材的俳句作品,用自嘲的口吻描写幽默又心酸的真实老年
狐狸尾巴 本书特色 《狐狸尾巴》:这小男孩叫什么名字?只见他忙于嬉戏,一手一脚堆砌牢不可破的沙堡垒,把坏巫师和恶恐龙拒于千里之外。抓一把小石子,慷慨撒进浪,吓跑...
望海南 本书特色 300幅精美图片打造精美人文读本,深潜历史中的海南,深入风光无限的海之南,深度呈现未曾领略的南方之南!现所未见,不一样的海南!《大国崛...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诗选》内容简介:裴多菲·山陀尔是匈牙利最伟大的诗人,一八二三年一月一日生于基什克勒什,父亲是一个屠户
凉灯 : 山这边的中国(签名本)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推荐一:一次艺术与生活的亲密接触,一段边城与世界的交织纠缠。 画家寄居凉灯15年时间,叙述了一座苗...
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Bishop,1911-1979)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1934年毕业于瓦萨学院后,在纽约文学圈里的生活为其
昨宵风雨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1957年那场整风反右运动的半程,即在城市干部、知识分子中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的情况等内容。昨宵风雨 目录 上卷 70个日日夜夜...
蒙田:蒙田随笔 本书特色 来自法兰西,洋溢着“小清新”的永恒经典。钱钟书在《围城》中引用了蒙田“婚姻好比金漆的鸟笼,笼外的鸟拼命想冲进去,笼内的鸟拼命想飞出来”...
家族往事 本书特色 本书由老鬼、马勇、萧功秦、俞可平等17位作者执笔,围绕“家人、家庭、亲情”主题,撰写各自的家族往事。17个故事,17个家族的兴衰跌宕,逐帧刻...
此心未歇最关情 本书特色 《此心未歇*关情》是梁晓声的散文作品集,写父母亲情、乡亲父老,写与战友同事的交往以及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或温情细腻,或朴素简单,或迷茫无...
《怒江之战》内容简介:六十年前,十万中国远征军溃败怒江,五万英灵长存边缅,胡康河谷尸首如山,那片土著口中的魔鬼居住地无人再
张学良身后十大谜团 本书特色 作品本着实事求是的治学原则,根据海内外已经公开发表的论著、知情者回忆、专家分析点评等史料,又加入了本人对以上十个问题的理解进行撰写...
博言天下 本书特色 《博言天下》系著名学者陶东风的博客文章精选,内容主要为对当下的娱乐、文化、文学、教育等社会现象进行独到而又深邃的现场评说,具有中国知...
流浪巴黎的世界文豪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19世纪和20世纪曾在巴黎逗留或居住的各国文学家的秘史和趣闻,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勾勒出这些大作家血肉丰满的形象。他们...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文学三巨头”之一,影响世界文学的重要作家。译者:刘宗次: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曾参与《俄国文学史》和《俄国文学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