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相遇:刘心武话里有画》著名作家刘心武的这部文学人生回忆录,均为作者亲历的文学往事,这些属于纪实散文的个体言说,情感真挚,文字讲究,内容丰富,浸透人格底色,传递文字灵魂。书中“重返”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深情又略带忧郁的回忆文字,回忆如烟往事,掀动情感波澜,深究人性诡谲,充分又细腻地传达了作者的个人经验与气息,具有丰厚的历史纵深感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为读者和文学研究者更深切、完整地理解那个不同寻常的时代,思索和明了人生的诸多“情感之结”,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读本。
这是一部文学人生回忆录,是理解和穿透心武先生前半生创作的*要的路径,也是体会和了解中国人的二十世纪的风云的一个路径。书中记录了作者亲历的文学往事,情感真挚,文字讲究,内容丰富,浸透人格底色,传递文字灵魂,从中可以读出作者对于世事、人情、写作和生活的态度。
《命中相遇:刘心武话里有画》著名作家刘心武的这部文学人生回忆录,均为作者亲历的文学往事,这些属于纪实散文的个体言说,情感真挚,文字讲究,内容丰富,浸透人格底色,传递文字灵魂。书中“重返”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深情又略带忧郁的回忆文字,回忆如烟往事,掀动情感波澜,深究人性诡谲,充分又细腻地传达了作者的个人经验与气息,具有丰厚的历史纵深感和广阔的文化视野,为读者和文学研究者更深切、完整地理解那个不同寻常的时代,思索和明了人生的诸多“情感之结”,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益的读本。
插图:1957年初冬,我15岁那年,忽然有个妇女出现在我家小厨房门外。我望着她,她也望着我。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我在想的是:她算孃孃,还是婆婆?那时候我家住在北京钱粮胡同海关宿舍里。那宿舍原是大富人家的带花园的四合院。我家住在有垂花门的内院里,但小厨房是另搭在一边的,一株很高很大的合欢树,像巨伞一样罩住小厨房和住房外的部分院落。走拢小厨房的那位妇女,穿着陈旧的衣衫,戴着一顶那个时代流行的八角帽(帽顶有八处摺角,带帽檐),她脸上尽管有明显的皱纹,但眼睛很大很亮,那时我随父母从重庆来到北京,还保持着重庆地区的话语习惯,对较为年轻的妇女唤孃孃,对上了年纪的妇女唤婆婆,但是眼前的这位妇女,年纪介乎二者之间,我望着她只是发愣。她望够了我,一笑:“像天演啊!你是他幺儿吧?”我父亲名天演,显然,这位妇女是来我家做客,我就朝厨房里大喊一声:“妈!有客来!”妈妈闻声提着锅铲出得厨房,一见那妇女,似乎有些意外,但很快露出真诚的微笑,而那妇女则唤妈妈:“刘三姐,好久没见了啊!”妈妈忙把她引进正屋,我就管自跑开去找小朋友玩去了。我妈妈姓王,在她那一辈里大排行第三,因为嫁给了我爸爸,同辈亲友都唤她刘三姐,后来广西民族歌剧《刘三姐》唱红了,又拍了电影,有来我家来拜访的人士跟传达室说“找刘三姐”,常引出“你开什么玩笑”的误会,但我从小听惯了人家那么称呼妈妈,看电影《刘三姐》绝无关于妈妈的联想。我玩到天擦黑才回到家里,那时爸爸下班回来了,那位妇女还没有走,爸爸妈妈留她吃晚饭,她就跟我们同桌吃饭,这时妈妈才让我唤她胡孃孃,我唤她,她笑,笑起来样子很好看,特别是她摘下了八角帽,一头黑黑的短发还很丰茂。我家常有客来,留饭也是常事。爸爸妈妈跟客人交谈,我从来不听,至于客人的身份,有的直到今天我也搞不清。但是就在胡孃孃来过后的一个星期天,妈妈责备我到处撂下书报杂志,督促我整理清爽,我懒洋洋地应对,妈妈就亲自清理床上的书,其中一本是长篇小说《福玛·高捷耶夫》,妈妈正看那封面,我一把抢过去:“正经好书!高尔基写的!”妈妈就说:“啊,高尔基,那胡孃孃当年很熟的呀!”我撇嘴:“我说的是苏联大文豪高尔基啊!你莫弄错啊!”妈妈很肯定:“当然是那个高尔基,他常请胡孃孃去他家讲谈文学的啊!”我发懵,这怎么可能呢?我那时候虽然还只是个中学生,但是人小心大,读文学书,爱读翻译小说,高尔基的《福玛·高捷耶夫》有的成年人读起来也觉得枯燥难啃,我却偏读得下去。妈妈又拿起一本法国作家巴比塞的《火线下》,说:“啊,巴比塞,胡孃孃跟他就更熟了啊。”我大喊:“天方夜谭!”妈妈不跟我争论,只是说:“好,好,你看完一本再看一本吧,不管看没看完都要放整齐,再莫东摆西丢的!”胡孃孃没有再到我家来。我没有故意偷听,但偶尔爸爸妈妈的窃窃私语,还是会传进我的耳朵。关于胡孃孃,大体而言,是划成右派分子,送到什么地方劳动改造去了。爸爸提到四川作家李劫人,“也鸣放了,有言论啊,可是保下来了,没划右”,很为其庆幸的声调,妈妈就提到胡孃孃:“她也该保啊!那陈毅怎么就不出来为她说句话呢?”爸爸就叹气:“难啊!”他们用家乡话交谈,“毅”发“硬”的音,但我还是听出了说的是谁,非常吃惊,不过我懒得跳出来问他们个究竟。1983年,爸爸已经去世五年,妈妈住到我北京的寓所,记不得是哪天,我忽然想起了胡孃嫖,问妈妈,她跟我细说端详。论起来,大家都是同乡。在上个世纪的历史潮流里,爸爸妈妈上一辈及那一辈的不少男女,走出穷乡僻壤,投入更广阔的生活,也就都有了更复杂扭结的人际关系。胡孃孃名胡兰畦,她虽有过一次婚姻,但遇上了陈毅,两个人沉人爱河,在亲友中那并不是秘密,他们山盟海誓,在时代大潮中分别后,互等三年,若三年后都还未婚,则结为连理。胡兰畦生于1901年,1925年大革命时期,活跃在广州,后来国民党分裂,胡兰畦追随国民党左派何香凝,何香凝让儿子廖承志先期去了德国,胡兰畦不久也去了德国,并在那里由廖承志介绍加入了德国共产党,组成了一个“中国支部”,积极投入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33年德国纳粹党上台,疯狂打击共产主义分子,廖承志和胡兰畦先后分别被逮捕入狱,那一年何香凝去了法国,并到德国将廖承志营救出狱,何先生与廖承志回到巴黎以后,就和我姑妈刘天素住在一起,我姑妈刘天素到法国留学,也是何先生安排的,不久,入狱三个月的胡兰畦也被营救出狱,也流亡到了巴黎,在那里写出了《在德国女牢中》,这个作品先在法国著名作家巴比塞主编的《世界报》上以法文连载,很快又出版了单行本,并被翻译成了俄、英、德、西班牙文,在世界流布。那时候的苏联文学界,能阅读中文原著的人士几乎为零,汉学家虽有,翻译中国当代作家作品很少,他们也许知道鲁迅,却未必知道冰心,丁玲在当时的中国才刚露头角,更不为他们所知,但他们却都读了俄文版的《在德国女牢中》,这虽然是部纪实性的作品,但有文学性,那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密切关注德国纳粹的动向,这部作品也恰好碰到阅读热点上,于是,1934年苏联召开第一次全苏作家大会,就向寓居巴黎的胡兰畦发出邀请,她成为唯一从境外请去的“中国著名作家”,参加了那次盛会。(当时中国诗人萧三常住苏联,参加了大会并致贺词。)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42年出生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曾当过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作。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四牌楼》获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奖。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2005年起陆续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录制播出《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节目并推出同名著作1-4部,引发国内新的《红楼梦》热。除小说与《红楼梦》研究外,还从事建筑评论和随笔写作。
作品目录前言金词吴激(四首)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春从天上来(海角飘零)风流子(书剑忆游梁)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蔡
傅雷编选古诗词:友人读本 本书特色 本书编者将珍藏的傅雷给友人所选的中国古典诗词选本手稿编成本书。这是这份手稿**次正式出版,它是理解傅雷教育思想的一个窗口,是...
和钱理群一起阅读鲁迅 本书特色 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钱理群,80年代以来*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爱大学讲堂,更爱和青年人交流思想,宣布“告别青年”后...
古典文赋分类引用辞典 内容简介 丛书总序 编撰说明 写人篇 先唐文赋 形象 农夫 神人 书生 商人 美女 肖像 神态 五官 身姿 服饰 性情 生活习惯 情操 性...
《凡俗心愿》内容简介: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是我们祖先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凡俗心
漂流的岁月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记录了作者从孩童到青年的成长岁月和四处漂泊的感怀,也记录了作者在台大求学时诸位教授、大师解惑授业的厚重恩情;下篇呈现的...
小说月报新海外小说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3位作家包括:严歌苓、王瑞芸、虹影、余泽民、朱晓琳、张翎、肖铁、达理、简杨、笛安、袁劲梅、...
宋志坚集 本书特色 《中国杂文》系列丛书,当代作家选五十位,每人一部杂文,五十篇左右。另有合集十部,每部二十几位作家,共二百多位作家,四百多篇作品;现代作家二十...
希特勒的绝密宝藏-追踪纳粹藏匿称帝圣物纪实 本书特色 ◇二战美军秘密行动首度大公开◇融史学、艺术、心理学和军事于一体,与惊悚小说相媲美的真实故事★二战期间,纳粹...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解读-温故书坊 本书特色 2003年,我的大学同学张俊先生向我约稿,在一种极其自由的心态下,我写出了短文《唱高调还是唱低调:这是个问...
顽童小番茄-陪你一起慢慢长大 本书特色 小番茄出生不久后父母离异,她成为了一个由爸爸抚养的“单亲小孩”;但她同时又是一个“多亲小孩”,成长于几代人一起生活的大家...
秋扇词 内容简介 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编辑凡例、小梦词、小红楼、吹笛谱、半楼词、鹤背吹箫、孤飞云馆诗集等。秋扇词 目录 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总序当代诗词家别集丛书编...
《诗经》与训诂散论 内容简介 本书选收作者近二十多年来的《诗经》学和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共十八篇。《诗经》学方面,主要是研究清代陈奂、马瑞辰、王先谦等人的《诗经...
幸存者 本书特色 无论我们多么亲密的关系,总有一天会离开的,不过有的人走得早,有的人走得晚,早走的人解脱了,留下的人不应该有痛苦,应该快乐地活着,因为总有一天还...
张曼娟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张曼娟,现任职东吴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曾获“全国学生文学奖”小说首奖;教育部“文艺创作”小说**名;中华文学散文奖**名及中兴文艺奖章。...
俄国纪行 本书特色 《俄国纪行》是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与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 40天苏联之行(1947年7月至9月)的记录。这是一次巨人之间的伟大合作。斯坦...
新月如水 本书特色 疏朗的几笔墨痕,画着一道卷上的芦帘,一个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把壶,几个杯,天上是一钩新月…… ——郑振铎评丰子恺漫画新月如水 内容简介 ...
帕梅拉 本书特色 塞缪尔·理查森是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对英国文学和欧洲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帕梅拉》的重要贡献在于它把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
人文清园 本书特色 王元化生于乱世。1922年秋季,年幼的他随母亲入清华园与教授英文的父亲王芳荃相聚,住在清华南园。这个孩子小时玩耍的地方,正是王国维、赵元任、...
今天应该快活 本书特色 汪曾祺先生作品语言风格淡雅质朴、清新脱俗,读之满口噙香,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拥有大量拥趸,读者遍布各个阶层。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