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真文字,人间至亲情感”。这本由王小波的胞兄王小平博士撰写的回忆录,以“零距离的胞兄视野,向我们披露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少年史,他如何从艰难的时世走来,登上了时代的思想巅峰。”作者与王小波既是手足兄弟,也是心性相通的知己,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原生态地描绘了一个落难的多子女家庭里,孩子们艰难却也不乏快乐的成长历程,作者和小波作为一对投契的兄弟,经历了自由不羁的童年与少年岁月,也经受了青春凶猛的年华。即使在最荒唐、无望的时代,他们也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高贵精神的追求。当然,也有着源于生命冲动的不羁与狂野,恶作剧、对武力的崇拜,饥饿年代的铤而走险及招致的惩罚与羞辱,在书中都有真实具体的呈现。可即使在最卑微无助的年代,身处蓬蒿之间,他们的生活中却没有失却书籍、诗歌、精神磨砺的陪伴,没放弃对丰富的精神与高贵灵魂的打造。王小波多年以后的成功,从少年时代即已打下了基础。他文学写作中许多精彩华章,在这本书中也都能够找到其源头。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关于兄弟情谊的书,也是关于一个知名艺术家心灵成长史的著作。王小平的同学、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评价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文本,使我们对当代中国文学史上这位特立独行的重要作家有了更加丰满的认识。”作为王小波的妻子,社会学家李银河在看了这部书稿后则感慨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王小波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关于王小波的往事记忆,而且是关于他们成长年代的一次认真的清理与真实无欺的交代,特别是关于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社会百态的种种细节的描述,诸如除四害、深耕密植、大炼钢铁、全民写诗、饥饿年代、反右、文革时期的文斗与武斗,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出国潮……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在书中都有令人惊喜的存真保留,读之不仅大开眼界、感喟不已,且深具有趣味,更重要的是,这种出之真实经历的记述,无意中成就了一部民间版的当代中国史。
对于王小波生活中那些极具私密性的生活内容,本书也作了真实无欺的实话实说,他的爱情、婚姻、他的病故,都一一作了真实的披露。
如果将文字分为高级和平常,那么这本书无疑是可以列入高级文字之列。读之,能够感受到满足的快感,文字之间仿佛埋藏着兴奋剂。这种令人兴奋的元素是智慧,是思想,也是智慧与思想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具体体现为一种优雅与睿智的语感。读之触目难忘。李银河女士阅读书稿后,对作者文笔之精美备极赞叹。王小波曾说:我哥哥的智力超我十倍。姑且不论智力是否真的超出十倍,但观书中文字,即可知王氏家族成员强悍的智商与文化涵养的确令人诚服。作为哲学家的王小平,在本书中却操着地道的北京话,说着在北京和中国发生过的那些“夯事儿”,一种洞穿世事、人性后的释然与幽默感时时按捺不住地流露出来,这幽默是王小平式的,它不是俏皮,更不是无厘头,而是一种因为智慧饱满优越而自然溢出的因子。这幽默是以知识为底气的。从中依稀可以看出王氏兄弟之间隐秘的气质关联,喜欢王小波的读者,一定会从这些文字中嗅到某种熟悉的气息,得到满足与慰藉,并欣慰于在王小波那里戛然而止的文字作风,由于这本书的存在,而避免了失传的命运就,这实乃文字爱好者的一桩欣慰之事。
作为美国 图兰 大学的哲学博士,作者承袭着家族思辨传统的香火。本书的思辨穿越了现实,而进入了存在的层面,作者进行的思想透析是自然的、优雅的。书中关于生死、宿命的思考与分析,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慨。而这些对生死的思考,既来自于本书作者的哲学家的使命,也来自于现实的无奈遭际:在同一年里,他的两个优秀的弟弟王小波和王晨光博士接连离世。这锥心的打击不仅成为兄长王小平心中永远的痛楚,也成为家族成员不愿碰触的伤口。写出这一切,对于作者而言充满艰难。因此,这也是一本充满勇气的作品。
本书正式出版前,试读本已经引起主流媒体的强烈兴趣,并被一批书评人誉为“提前进入2012好书榜”的精品之作。
王小平,1949年生于山东济南。上山下乡期间在北京京西煤矿下井十年。1978年进入社科院研究生哲学系,1981年毕业。1991年于美国图兰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居美国。
我们陷入精神上的惶恐,没日没夜地想这些事情,很羡慕那些头脑一根筋的人轻易获得的无上幸福,希望刹那间忘掉那些邪恶的知识,变得像兔子一样心志单纯。但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正像一个人没法阉割自己一样。已经进入脑子里的东西就难以拿掉,除非你能证明那些东西是谬误。黑格尔说,你可以把黑暗中的一棵树当作人,但你一旦看清它是棵树,就没法再把它看作一个人。这就是说,思想从简单到复杂是一条不归路。思想单纯是一种天生的美德,但它就像贞操一样,一旦失去就无法复得。
——引自第107页
一般来说,旷日持久地凝神思索的人迟早会想出一点什么来,当然,别人是否会承认他思考的价值是另一回事。这种人在脑子深处有一个锚点,或者说一个在思维的饱和溶液里偶然形成的晶核,思想以晶核为中心一层层结成晶体,所以像晶格一样,有内在的系统和鲜明的个性。与此相反,世上多数人的思想是外力规范而成,思想深处未必有根。
——引自第88页
精彩摘录明兰曾羡慕地夸嫣然祖父如何和善,庄先生笑说了一句“越是修炼得道的,越是不着半分烟火痕迹”,想想也是,官场上能混得
使徒子,超人气漫画作者,新浪微博600万粉丝,却自称过气网红,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哈佛大学景观建筑系,却因为画狗而被网友熟悉。2015年初开始在新浪微博连载漫...
遥远的大陆上,人族和魔族在多年前的大会战中形成了脆弱的均衡,双方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现在,这个脆弱的均衡被满怀雄心的魔族皇帝打破了。上百万的魔族士兵超过边境,一...
一味地崇尚大都市的舒适,你真的幸福了吗?半农半X,用减法快乐过日子创造以自己为主角的人生从“苦求没有的东西”到“发现既有的东西”一定有一种生活,可以不再被时间或...
《佛教伦理学导论:基础、价值与问题》旨在向对佛教感兴趣的学生、学者、广大读者系统介绍佛教伦理学。英文版由剑桥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该书以清新简洁的风格为那...
本书主要采用认知语言学和语法化的理论方法,从来源上把汉语名量词分为三类,即“名词来源的名量词”“动词来源的名量词”和“复
Robert Macfarlane is a British nature writer and literary critic.Educated at Not...
作品目录古代历史黎明纪元先民的到来英雄纪元“长夜”瓦雷利亚崛起瓦雷利亚的孩子们安达尔人的到来万船横渡瓦雷利亚的“末日浩劫
九序,潇湘书院人气作者。无论世界如何变,坚守原则。不爱高大上,不爱高逼格,只爱年少青春不可复制的旧梦,迷恋不安的青春,迷恋年少纯真的悸动,用自己诚挚的灵魂,换取...
托尼·阿特伍德博士(Dr. Tony Attwood),1952年出生,英国心理学家,世界知名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研究专家,有三十多年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研究、临床诊断...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2006年11月16日)美国经济学家,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创始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
当代男科名方验方大全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记述中医治疗方法,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中西医病名概念完全一致者,一般只设西医病名,不立中医病名;...
在这本书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以最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见地,文字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入浅出的层层奥义。下笔行云流水,诙谐幽默又字字珠玑。在轻快的...
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玉米生产基本情况,阐述了不同玉米生态类型区内玉米生产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玉米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玉米种植机械化技术...
《赢》中,韦尔奇结合亲身管理实践及大量鲜活的案例,将其在工作与生活中“赢”的智慧倾囊相授,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诸多层面,包括商业生活的要旨、企业领导的管理智慧、普...
树下野狐,北大毕业,2001年7月开始创作的《搜神记》,开创了中国新神话主义的东方奇幻风格,掀起全球华人网络的“搜神热”,迅即在港台正式出版,是近年来最著名、最...
★入选BookAuthority(全球排名首位的书评网站)推荐的有史以来100部超受欢迎的惊悚小说★入选BookBub(美国图书网站)评选的2010年代15部惊...
祁?猿通背经典:守住健康古今自救自护之法 内容简介 祁·猿通背包含中华传统武术艺苑中的健身术和技击术, 是内外兼修, 具有完整体系的优秀拳种。祁·猿通背囊括了通...
唐诗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中华诗文鉴赏辞典类图书是一套重在普及、雅俗共赏的图书。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荟萃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诗经...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7-1804),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宪法的起草人之一,财经专家,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他是美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