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至真文字,人间至亲情感”。这本由王小波的胞兄王小平博士撰写的回忆录,以“零距离的胞兄视野,向我们披露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少年史,他如何从艰难的时世走来,登上了时代的思想巅峰。”作者与王小波既是手足兄弟,也是心性相通的知己,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原生态地描绘了一个落难的多子女家庭里,孩子们艰难却也不乏快乐的成长历程,作者和小波作为一对投契的兄弟,经历了自由不羁的童年与少年岁月,也经受了青春凶猛的年华。即使在最荒唐、无望的时代,他们也保持着对知识的敬畏和对高贵精神的追求。当然,也有着源于生命冲动的不羁与狂野,恶作剧、对武力的崇拜,饥饿年代的铤而走险及招致的惩罚与羞辱,在书中都有真实具体的呈现。可即使在最卑微无助的年代,身处蓬蒿之间,他们的生活中却没有失却书籍、诗歌、精神磨砺的陪伴,没放弃对丰富的精神与高贵灵魂的打造。王小波多年以后的成功,从少年时代即已打下了基础。他文学写作中许多精彩华章,在这本书中也都能够找到其源头。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关于兄弟情谊的书,也是关于一个知名艺术家心灵成长史的著作。王小平的同学、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评价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文本,使我们对当代中国文学史上这位特立独行的重要作家有了更加丰满的认识。”作为王小波的妻子,社会学家李银河在看了这部书稿后则感慨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王小波是怎样炼成的”。
本书带给读者的不仅是关于王小波的往事记忆,而且是关于他们成长年代的一次认真的清理与真实无欺的交代,特别是关于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社会百态的种种细节的描述,诸如除四害、深耕密植、大炼钢铁、全民写诗、饥饿年代、反右、文革时期的文斗与武斗,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出国潮……一代人的成长历程,在书中都有令人惊喜的存真保留,读之不仅大开眼界、感喟不已,且深具有趣味,更重要的是,这种出之真实经历的记述,无意中成就了一部民间版的当代中国史。
对于王小波生活中那些极具私密性的生活内容,本书也作了真实无欺的实话实说,他的爱情、婚姻、他的病故,都一一作了真实的披露。
如果将文字分为高级和平常,那么这本书无疑是可以列入高级文字之列。读之,能够感受到满足的快感,文字之间仿佛埋藏着兴奋剂。这种令人兴奋的元素是智慧,是思想,也是智慧与思想人性化的表达方式,具体体现为一种优雅与睿智的语感。读之触目难忘。李银河女士阅读书稿后,对作者文笔之精美备极赞叹。王小波曾说:我哥哥的智力超我十倍。姑且不论智力是否真的超出十倍,但观书中文字,即可知王氏家族成员强悍的智商与文化涵养的确令人诚服。作为哲学家的王小平,在本书中却操着地道的北京话,说着在北京和中国发生过的那些“夯事儿”,一种洞穿世事、人性后的释然与幽默感时时按捺不住地流露出来,这幽默是王小平式的,它不是俏皮,更不是无厘头,而是一种因为智慧饱满优越而自然溢出的因子。这幽默是以知识为底气的。从中依稀可以看出王氏兄弟之间隐秘的气质关联,喜欢王小波的读者,一定会从这些文字中嗅到某种熟悉的气息,得到满足与慰藉,并欣慰于在王小波那里戛然而止的文字作风,由于这本书的存在,而避免了失传的命运就,这实乃文字爱好者的一桩欣慰之事。
作为美国 图兰 大学的哲学博士,作者承袭着家族思辨传统的香火。本书的思辨穿越了现实,而进入了存在的层面,作者进行的思想透析是自然的、优雅的。书中关于生死、宿命的思考与分析,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慨。而这些对生死的思考,既来自于本书作者的哲学家的使命,也来自于现实的无奈遭际:在同一年里,他的两个优秀的弟弟王小波和王晨光博士接连离世。这锥心的打击不仅成为兄长王小平心中永远的痛楚,也成为家族成员不愿碰触的伤口。写出这一切,对于作者而言充满艰难。因此,这也是一本充满勇气的作品。
本书正式出版前,试读本已经引起主流媒体的强烈兴趣,并被一批书评人誉为“提前进入2012好书榜”的精品之作。
王小平,1949年生于山东济南。上山下乡期间在北京京西煤矿下井十年。1978年进入社科院研究生哲学系,1981年毕业。1991年于美国图兰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居美国。
我们陷入精神上的惶恐,没日没夜地想这些事情,很羡慕那些头脑一根筋的人轻易获得的无上幸福,希望刹那间忘掉那些邪恶的知识,变得像兔子一样心志单纯。但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正像一个人没法阉割自己一样。已经进入脑子里的东西就难以拿掉,除非你能证明那些东西是谬误。黑格尔说,你可以把黑暗中的一棵树当作人,但你一旦看清它是棵树,就没法再把它看作一个人。这就是说,思想从简单到复杂是一条不归路。思想单纯是一种天生的美德,但它就像贞操一样,一旦失去就无法复得。
——引自第107页
一般来说,旷日持久地凝神思索的人迟早会想出一点什么来,当然,别人是否会承认他思考的价值是另一回事。这种人在脑子深处有一个锚点,或者说一个在思维的饱和溶液里偶然形成的晶核,思想以晶核为中心一层层结成晶体,所以像晶格一样,有内在的系统和鲜明的个性。与此相反,世上多数人的思想是外力规范而成,思想深处未必有根。
——引自第88页
规范论和刑法解释论(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从内容来看,本书涉及刑法理论上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不法与责任的同时存在原则、主观违法要素、过失犯、不作为犯、共...
林琴美,活跃于日本的缝纫、刺绣、针织等手工艺品领域,曾经常年参加北欧各地举办的针织研讨会,掌握了各式各样北欧风情的针织技巧。主要作品有《北欧针织奇迹》、《神奇的...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德鲁•格鲁夫如何缔造了世界上最重要公司的故事。公司的“外交家”诺伊斯被视为圣父、“思想家”摩尔被视为圣灵、...
西野智彦,1958年生于长崎县。庆应义塾大学毕业后,任职时事通信社,长期报道通产省、日本银行、日本经济团、外务省、首相官邸、大藏省等新闻,1995年从公司辞职。...
余党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主持人。整本书阅读“三题定位,思辨读写”首创者,多年来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倡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由十三届quan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典共7编1260条,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
黑社会性质犯罪专题整理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编研究述评、下编代表性论文精选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研究概况、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重点研究问题与争议...
李曼宜1925年生于北京,194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后入华北人民文工团,在此与于是之相识相爱,并于1950年结婚。1983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开始...
香.香药.药香 本书特色 《香香药药香》编*者刘山雁。《香香药药香》以中药四气五味原理,论述人与香、香品的关系,介绍了香药.药香的药用保健作用及配伍与制作,及日...
中国药材标准名录 内容简介 《中国药材标准名录》以汇编的形式,对历版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等百余本药品和药材标准,以及各地方未成册标准,进行了细致的归纳整理,...
☆日本47个都道府县,旅行不止“京阪神奈”☆北海道、四国、九州、冲绳……一路向南,从不会日语到走遍日本☆彻底摆脱打卡式旅游,升级你的旅行技能,走出不一样的“巡游...
步非烟,81年七月出生,幸运地成为时髦名词“80后”一员。小时候,在班级中秘密进行地下手抄文学的创作,用不切实际、想入非非的文字蛊惑人心。结果是同学们纷纷传看手...
★保罗·策兰的“灵魂姐妹”,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犹太裔女诗人奈莉·萨克斯 诗作全面译介★以动人的感情力度,描述犹太民族世界性的悲剧【内容简介】奈莉·...
儿童文学。精选安徒生三大创作阶段最具代表性的35个故事。如《海的女儿》、《野天鹅》、《皇帝的新衣》、《冰雪女王》、《接骨木妈妈》、《皇帝的新衣》等脍炙人口的篇章...
独行,心理学家,畅销书作者,资深图书策划人。见过很多人,经历过很多事,看过很多风景,在丰富的人生阅历中,品悟生活真谛。特立独行,侠客风范,热爱生活。
查理,毕业于浙江大学,“组织促动飞轮”首创者,独立股权投资人,浙江大学MBA项目面试组成员。目前专注于商业基本面,首创以经营者思维,构建可视化的组织模型,萃取“...
王汎森,1958年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2004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主要从事明清至中国近代的思想史、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章太炎的思想》《古史辨运动的...
在成为数据科学家的道路上,从课堂练习数据迈向海量复杂数据是一道关卡。本书正为攻克这道关卡而作,12个章节即为12个鲜活的实践案例,从原始数据的读取、转换到建模、...
※ 田园诗与悲歌交织的双重世界,一个中德混血女孩记忆中上个世纪的重庆往事※ 阴影笼罩下真实的重庆大轰炸,再现抗日战争时期,大轰炸前后的重庆※ 重庆版 《城南旧事...
费恩曼,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曾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他在量子电动力学和粒子物理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纳米科技等新兴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费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