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诺贝尔"袭来。只有在莫言荣获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后,
“诺贝尔奖”这个字眼才史无前例地与我们拉近了距离。我们**次不用眺望,也无需仰望,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它。
《南方周末》汇聚多年积累,精心打造了这本《一本书读懂诺贝尔奖》,既有关于诺贝尔奖知识点的介绍,又有对于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经济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获得者们的深度访谈。诺贝尔在遗嘱中写到,能够获得这一奖项的人是“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可不必追根溯源,仅截取距离我们*近的十年,便可大致了解全貌。
《一本书读懂诺贝尔奖》是国内首次全面解析诺贝尔奖、**次把其前世今生清晰展现给读者的“不得不读”之书。本书由黄灿主编。
国内首次全面解析诺贝尔奖、**次把其前世今生清晰展现给读者的“不得不读”之书。
《南方周末》汇聚多年积累,精心打造了这本《一本书读懂诺贝尔奖》,既有关于诺贝尔奖知识点的介绍,又有对于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经济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获得者们的深度访谈。诺贝尔在遗嘱中写到,能够获得这一奖项的人是“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可不必追根溯源,仅截取距离我们*近的十年,便可大致了解全貌。本书由黄灿主编。
客家迁移万里寻踪 本书特色 本书是《客家文化研究丛书》系列之一的《客家迁移万里寻踪》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固始人改写了福建历史》、《客家精神城堡的坚守与超越》...
悦读-27 本书特色 褚钰泉主编的《悦读MOOK》内容介绍:一位素昧平生的读者日前给编辑部来信,说他在一次旅途中偶然发现一本《悦读》,翻阅之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作品目录第一章 庞贝:繁华的哀伤第二章 巴比伦:天堂的失落第三章 特洛伊:神谕指引的黄金城第四章 统万:惟一遗存的匈奴都城第
备考播音主持专业100天-李泊带你走进直播间 内容简介 山东人民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李泊,面对报考各大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讲述自己辅导考前学生的经验和做为电...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视听传媒的历史变迁 本书特色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视听传媒的历史变迁》:新闻与传播学应用系列丛书世界广播电视发展史-视听传媒的历史变迁 目...
瑶族调查报告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20世纪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经典著作丛书”之一,是20世纪经典瑶族调查报告的合集,其中又以20世纪前半期的成果为主。当时的调查研...
面具-人类的自我伪装与救赎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引领人反思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丛书。它以面具、微雕艺术品、药草、花卉等日常可见的寻常事物为切入点,向人们展示了人类不断...
中国现代新闻思想史 内容简介 新闻思想史研究的是前人,特别是新闻精英人物的思想和观点,但绝不只是重述前人的观点,而是要将其放在产生这些思想、观点的历史语境中来考...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第二卷)》内容简介:全书十六篇文章,透过澳门,研究明清时期西人绘制的中国地图。通过这些地图,可以看到西
新·世说 本书特色 本书是卢铿先生继阐释“新住宅运动”的《博弈广厦》和“新文化地产”理论体系的《新东方主义》两本书的出版后的又一部重要文集。该书从“生命体验、精...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内容简介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研究项目,北京地区数十所高校图书馆的期刊工作者参加了研究。研究工作自...
透视大众文化 本书特色 《透视大众文化》对大众文化、理解大众文化的关键词进行了界定、梳理和分析,进而对1980—90年代中国一分为三的文化空间进行了深入思考。全...
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 本书特色 《又见东方--后殖民主义理论与思潮》是作者王宁应重庆大学出版社约请,和作者过去的博士生生安锋和赵建红博士共同完成的,其...
名家看电影:1949-2005 本书特色 本书邀请众多名家,对1949年至2005年的中国大陆五十余部电影进行点评,并附有每部影片的详细资料及图片,勾勒出半个世...
追寻男性杂志的意义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男性杂志市场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这一现象引发了学者的思考:就性别政治而言,男性生活杂志的兴起有何意义?这一...
文献论理与考实 内容简介 《文献论理与考实》是有关历史文献学理论与实证的论文集,内容有三个部分:其一名之日“论理篇”,所收文章对若干文献学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热言时代:南方都市报2008年度名家评论精选:第三辑 本书特色 名家荟萃,精英发言,天下大事,尽我评说。如果将来全国人大开会时有此议题,希望有关人士转达:在国家...
《公家花园的迷宫》内容简介:《公家花园的迷宫》,陈丹燕“外滩非虚构系列”之一。小说讲述了公家花园,那个因“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直面冲击:中国经济学家建言》内容简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不确定的时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媒介与学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视角 本书特色 本书从清末民初以来的文化学术背景剖析开来,对媒介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术的演进、学科的诞生、学术的趋向在学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