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孟实文钞》是朱光潜先生的一部散文集著作,1936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次出版。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孟实文钞》收有文章15篇,包括:《我与文学》、《谈学文艺的甘苦》、《谈趣味》、《诗的隐与显》、《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与“神韵”》、《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小泉八云》、《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论小品文》等。本书是朱光潜先生早年时期谈论文艺理论方面的重要作品之一。谈论他如何走上文学道路,以及走上文学理论研究的道路后的些许甘苦和心得。体现了他研究文学的严肃的态度。全书以诗或诗论为中心,谈论了诗创作的兴趣培养问题,讲述了诗的“阴”与“显”,“隔”与“不隔”,“气势”与
“神韵”之间的问题,此外,还讲述了对王国维、柏拉图、安诺德、小泉八云等中外美学家思想的精彩评述,对美得规律,美得显现,美得范畴等一系列文艺理论问题进行细致地疏解。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孟实文钞》是朱光潜先生早年时期所写关于文学研究的论文,“代表十年来(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者对于文艺兴趣的倾向,可以说是一种单纯的精神方面的自传。作者对于文艺的趣味和现在一般人的不同,他是由学心理学而转到文学理论和美学的,所以研究的对象,特别注重诗,《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孟实文钞》包含关于诗的研究六篇,作家研究三篇,其他七篇。研究文学的人,不可不读。”
据我的教书经验来说,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记得从前在中学里教英文,讲一篇小说时常有别班的学生来旁听;但是遇着讲诗时,旁听者总是瞟着机会逃出去。就出版界的消息看,诗是一种滞销货。一部大致不差的小说就可以卖钱,印出来之后一年中可以再版三版。但是一部诗集尽管很好,要印行时须得诗人自己掏腰包作印刷费,过了多少年之后,藏书家如果要买它的**版,也用不着费高价。
从此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在欧洲各国,小说固然也比诗畅销,但是没有在中国的这样大的悬殊,并且有时诗的畅销更甚于小说。据去年的统计,法国*畅销的书是波德莱尔的《罪恶之花》。这是一部诗,而且并不是容易懂的诗。
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或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Lamb)的《莎士比亚故事集》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土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士比亚故事集》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或是崔颢的《长干行》:“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记得我**次读外国诗,所读的是《古舟子咏》,简直不明白那位老船夫因射杀海鸟而受天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蒙昧真是可笑,但是在当时我实在不觉到这诗有趣味。后来明白作者在意象音调和奇思幻想上所做的工夫,才觉得这真是一首可爱的杰作。这一点觉悟对于我便是一层进益,而我对于这首诗所觉到的趣味也就是我所征服的新领土。我学西方诗是从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入手,从前只觉得这派诗有趣味,讨厌前一个时期的假古典派的作品,不了解法国象征派和现代美国的诗;因为这些诗都和浪漫派诗不同。后来我多读一些象征派诗和英国现代诗,对它们逐渐感到趣味,又觉得我从前所爱好的浪漫派诗有好些毛病,对于它们的爱好不免淡薄了许多。我又回头看看假古典派的作品,逐渐明白作者的环境立场和用意,觉得它们也有不可抹煞处,对于他们的嫌恶也不免减少了许多。在这种变迁中我又征服了许多新领土,对于已得的领土也比从前认识较清楚。对于中国诗我也经过了同样的变迁。*初我由爱好唐诗而看轻宋诗,后来我又由爱好魏晋诗而看轻唐诗。现在觉得各朝诗都各有特点,我们不能以衡量魏晋诗的标准去衡量唐诗和宋诗。它们代表几种不同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确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确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
趣味是对于生命的澈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化,趣味也就要时时刻刻在进展和创化。水停蓄不流便腐化,趣味也是如此。从前私塾冬烘学究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古文观止》和了凡(纲鉴)。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这算是文学的趣昧么?习惯的势力之大往往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几分冬烘学究气,都把自己围在习惯所画成的狭小圈套中,对于这个圈套以外的世界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沉溺于风花雪月者以为只有风花雪月中才有诗,沉溺于爱情者以为只有爱情中才有诗,沉溺于阶级意识者以为只有阶级意识中才有诗。风花雪月本来都是好东西,可是这四个字联在一起,引起多么俗滥的联想!联想到许多吟风弄月的滥调,多么令人作呕!“神圣的爱情”、“伟大的阶级意识”之类大概也有一天都归于风花雪月之列吧?这些东西本来是佳丽,是神圣,是伟大,一旦变成冬烘学究所赞叹的对象,就不免成了八股文和试帖诗。道理是很简单的。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必有创造性,都必时时刻刻在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围在一个狭小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自然会僵死,会腐化。一种艺术变成僵死腐化的趣味的寄生之所,它怎能有进展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
艺术和欣赏艺术的趣味都与滥调是死对头。但是每件东西都容易变成滥调,因为每件东西和你熟悉之后,都容易在你的心理上养成习惯反应。像一切其他艺术一样,诗要说的话都必定是新鲜的。但是世间哪里有许多新鲜话可说?有些人因此替诗危惧,以为关于风花雪月,爱情,阶级意识等等的话或都已被人说完,或将有被人说完的一日,那一日恐怕就是诗的末日了。抱这种过虑的人们根本没有了解诗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诗的疆土是开发不尽的,因为宇宙生命时时刻刻在变动进展中,这种变动进展的过程中每一时每一境都是个别的,新鲜的,有趣的。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这句话中“见”字*吃紧。特别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见”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我们的眼睛。我们如果沉溺于风花雪月,也就见不着阶级意识中的诗;我们如果沉溺于油盐柴米,也就见不着风花雪月中的诗。谁没有看见过在田里收获的农夫农妇!但是谁——除非是米勒(Millet),陶渊明,华兹华斯(Wordsworth)——在这中间见着新鲜有趣的诗?诗人的本领就在见出常人之所不能见,读诗的用处也就在随着诗人所指点的方向,见出我们所不能见;这就是说,觉到我们所素认为平凡的实在新鲜有趣。我们本来不觉得乡村生活中有诗,从读过陶渊明、华兹毕斯诺人的作品之后,便觉得它有合,我们本来不觉得城市牛活和工商业文化之中有诗,从读过美国近代小说和俄国现代诗之后,便觉得它也有诗。莎士比亚教我们会在罪孽灾祸中见出庄严伟大,伦勃朗(Rambrandt)和罗丹(Rodin)教我们会在丑陋中见出新奇。诗人和艺术家的眼睛是点铁成金的眼睛。生命生生不息,他们的发见也生生不息。如果生命有末日,诗才会有末日。到了生命的末日,我们自无容顾虑到诗是否还存在。但是有生命而无诗的人虽未到诗的末日,实在是早已到生命的末日了,那真是一件*可悲哀的事。“哀莫大于心死”,所谓“心死”就是对于人生世相失去解悟和留恋,就是对于诗无兴趣。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诗是培养趣味的*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一件干枯的东西。
……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黑格尔的《美学》、克罗齐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對擔任高中教師的笠井而言,加藤怜二是一個傷透腦筋,但又很可愛的學生。即使加藤對他告白,他依舊維持著老師和學生的界限,毫不
水浒解密 内容简介 《水浒传》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小说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但作品歌颂、美化宋江,鼓吹“...
永远的男孩女孩(从灰姑娘到哈利·波特) 本书特色 如果你对小熊维尼和小驴依唷还存有温情,或者你要是等不及哈里·波特第五集的出版,那就看看艾莉森&m...
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深得英国小品文神髓。从现在的眼光来看,梁遇春的作品依然无出其右,他的写作风格在当代并无传人,坊间
《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上)》内容简介:当简•爱和罗切斯特跨越身份地位的差异,终于站在神父面前要宣誓结合
启功全集-第1卷 本书特色 《启功全集》包括文论与书画两大部分,较全面地收录了启功先生撰写的专著、论文、诗词、题跋、书信、日记、讲学及口述历史,并选辑启功先生创...
阅读俄罗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学人写的将中国文学和俄国文学打通的读书随笔。意在探索俄罗斯文学的人文精神。见解独到,行文自然幽默,恬淡中充溢着激情,带着一份情感...
还珠格格之真相大白-琼瑶全集(53) 本书特色 窗外燃烧吧!火鸟雁儿在林梢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在水一方烟雨濛濛金盏花水灵一颗红豆幸运草六个梦菟丝花几度夕阳红潮...
楚安华在这世界上最恨的两个人,一个叫江洛,他父亲的同居人;一个叫楚安晴,他名义上的弟弟。要他如何不恨他们?恶耗传来,他已
诗经动物释诂(图文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专门解释《诗经》动物的现代著作,运用《诗经》学、训诂学和现代动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诗经》中出现的112种动物名称作了...
怀念狼-贾平凹作品集 内容简介 这部叙述无羁,寓意丰饶的长篇小说是一阙寻找天人合一的祈歌,作者苦著三年,历经四次修改后完成.猎人,记者,烂头在为商州尚 ...怀...
张国功,1972年生。现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编审。长期从事图书的策划、编辑工作,尤其是是在学术图书的出版方面,取得较好的评价。曾
小说课堂 本书特色 崔道怡,1934年生于辽宁省铁岭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被分配到中国作家协会的《人民文学》杂志从事编辑工作,1998年在常务副主...
中华学术与中国文学研究丛书-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上、下) 本书特色 《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上下册)》以魏晋二百年玄学兴盛为基点,着眼魏晋至明清一千多年文...
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受者潜于九地之下不管无心则攻,还是无我则受,总之,承欢要趁早软玄幻真耽美,说到底,也就是攻来受去的狗
瓶梅闲笔砚(梅节金学文存) 目录 牟言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前言《金瓶梅》成书的上限《金瓶梅词话》成书于万历的新材料《金瓶梅》词话本与说散本关系考校从套用、窜...
这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作者深具幽默感,在嘲人之外也能自嘲;眼光又极其敏锐,能看出生活中的荒谬情事,这些都极大地增添了
刑事证据规则运用手册 本书特色 《刑事证据规则运用手册》编辑推荐:《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条...
词学通论 本书特色 词学名家龙榆生吴梅专究南北曲,制谱、填词、按拍,一身兼擅,晚近无第二人也。掌故名家郑逸梅近代治曲学的,有两大家,一王国维,一吴梅。一般人大都...
你的误区-【美】威勒·德尔 本书特色 一个人光有发达的四肢、健壮的体魄,这并不是一个完全健康的人。在一个发育良好的体内,必须同时具有一种良好而健康的心理和精神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