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725—785)唐代僧人、书法家、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他性情疏放,锐意草书,更喜饮酒交结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其书法以【狂草】名世。其狂草继承张旭又有新的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极大。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于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是在高明得多。怀素的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这确实要归功于他的极度苦修中得来。怀素传世的书迹较多:计有《千字文》、《清静经》、《圣母帖》、《藏真帖》《律公帖》、《脚气帖》、《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四十二章经》等。就怀素作品加以研究,其风格并非全部相同,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尚未完全摆脱前人作风都:如《圣母》、《食鱼帖》、《苦笋帖》、《藏真》诸帖,保留晋法甚多,《圣母帖》且多有颜真卿作风。二是他自成一家本领作风,如《清静经》、《四十二章经》、《自叙帖》、《大草千字文》等。三是循和平淡的书风。《大草千字文》区别于《小草千字文》是怀素另一风格的代表,其大开大合、率意灵动的书风,为后人所称道。
(明信片绘本)凤凰民间美术图片 本书特色 “凤凰”是一个寓意了人世间阴阳和合的美好词汇。凤凰的民间美术则把人世间阴柔与阳刚的美丽体现到一个人文境界的极限。远古的...
1996-2010-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作品集 本书特色 ★ 大8开硬精装,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收录24位优秀美术教师的国画、书法、油画、版画、雕塑等共...
本书系综合考古、收藏、科技、美术众多领域成就,对中国青铜器学科作全面回顾及系统研究的专著。上编通论从青铜器的起源、发现和
借天工-幻园-第二辑 内容简介 曾仁臻著的《幻园(第2辑借天工)(精)》以“幻”系列画作为主体,借山营庐,结水飞梁,山石树木与亭台楼阁交织糅合,互为起兴,或幻化...
本書藉由一張私人收藏的珍貴史料建築圖,帶領讀者一窺暗藏了370年未曾曝光、屬於豐臣秀吉的大阪城的真實風貌。西元1583年,豐臣秀
★璀璨闪耀:跨世纪设计艺术珍品 本书特色 设计艺术发展**的闪耀存在。***盘点横跨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的近300件设计艺术珍品。★璀璨闪耀:跨世...
100国家公园 内容简介 数百万年来,地球始终自然的演化,直到人类的现代义明开始干扰它的自然平衡,使得地球上的物种大量而迅速的灭绝消失。人类对这个迫在眉睫的危险...
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 内容简介 古典园林是中国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方面的著作已有多部,角度不一,成果各异。本书则选择了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的角度,...
图解思考与设计表现-俄罗斯列宾美院建筑创作课程精编 本书特色 《图解思考与设计表现——俄罗斯列宾美院建筑创作课程精编》是作者郑昌辉这些年海外建筑学习和工作的体会...
《紫禁城宫殿》由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于倬云主编,协助编撰的都是故宫有关方面的专家。文字分导论、分论及图
周信芳全集:19:三:佚文卷 内容简介 《周信芳全集》共24卷,包括演本、文论、曲谱、影像、佚文、演剧广告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
回家电影人系列:大型文化纪实电视节目丛书 本书特色 《回家》的创作缘起和文化诠释,曾让我们迷茫于编辑手段及表现形态的考量。我们诉求电视制作理念上的“真实记录,艺...
罗银胜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著有《顾准传》(团结出版社)、《潘序伦传》(立信会计出版社)、《才情人生乔冠华》(团结出版社)、《红色外交家乔冠华...
设计+咖啡 本书特色 全球风行的工作新观念,只工作,不上班!我没有任何的知识、智慧、全凭着一己的兴趣与兴之所至的想法,而拥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虽然只是小小的成就...
林家铺子 本书特色 刘凤禄主编的《林家铺子》讲述了:1931年,日本武装侵略中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掀起抵制日货运动。这一风潮也波及浙江...
《教孩子和时间做朋友》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帮助年轻的爸爸妈妈解决孩子教育中实际烦恼的图书。本书从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发现孩子
颜色釉瓷鉴定 本书特色 瓷器由于在历史上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存世量极大。这些瓷器承载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科研、观赏和收藏价值,被历代...
唐人转轮圣王经-中国历代名家名品集萃 内容简介 唐人书《转轮圣王经》一卷,纸本,纵三二点五厘米,横二八九点五厘米,凡一百八十五行,行十七字,曾录于吴荣光《辛丑销...
金文名品-中国碑帖名品-[二] 本书特色 本书的编排,西周部分以铭文内容分类,排序兼顾时代先后、文字多寡;东周部分则以国别为序。本书的释文、注释,是在吸收古文字...
《欧罗巴的苍穹下》是作为文化史来书写的,所以始终尝试着容纳和穿插尽可能多的视角和层次。在《欧罗巴的苍穹下》的写作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