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这部作品是从笑声中开始的,一些孩子结成“强盗帮”,效法英雄好汉“拦路抢劫”,他们的行为是那样荒诞不经,令人捧腹。这既是孩子心态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闪耀着当年西部拓荒者的孩子们粗犷、豪迈的心灵光芒。一个顽皮的穷孩子哈克,只身逃上小岛,以钓鱼为生,后来在大河上出生入死,饱经磨难,可是他却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后退一步。当年西部拓荒者、淘金者与密西西比河上水手们对自由的追求,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在它之前或之后,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序言
据说,1835年11月30日,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畔的那个名叫汉尼伯(Hannibal)的小镇上出生时,天上突然出现了哈雷彗星。我们都知道,哈雷彗星每隔75年才会出现一次。马克·吐温长大后,很希望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还能再见到一次哈雷彗星。果真,1910年4月21日,一个春天的午后,在马克·吐温临终前,他的愿望奇迹般地实现了!这一年他也正好75岁。他不仅亲眼看到了生命中第二次从天空中闪过的哈雷彗星,他自己也作为人类文学天空里的一颗耀眼的巨星,一旦升起,便闪烁着恒久不灭的灼灼光华。
马克·吐温出生时,汉尼伯还只是密苏里州一个处于荒原边陲的、不到两千人口的小镇,小得就像密西西比河边的一颗钮扣。马克·吐温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他像自己笔下的哈克贝里·费恩和汤姆·索亚一样,成了小镇上和密西西比河湾的顽童。据他的母亲回忆,吐温小时候比他的几个哥哥要活泼和调皮得多,他不爱上学,经常逃学到附近的密西西比河边游玩。那时他还常常在河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似乎是在观察这条流经家乡的大河两岸上的一切:神秘的岛屿,茂密的树林,缓慢浮动的木筏,还有静静流淌、永不停息的河水。
马克·吐温12岁时,在小镇上当法官的父亲去世了,从此他就彻底离开了自己所讨厌的学校。他辍学回家,成了到处流浪的野孩子。当然,父亲的去世,也使年幼的马克·吐温极为悲伤,使他开始对自己的顽皮和错误感到内疚。不久,家里人把他送到密苏里的一间印刷厂里当排字工,希望他能在此学点学问,挣点钱补贴家用。他先后做过报童、排字工、学徒工、密西西比河上的水手等。少年时代的贫穷和流浪生活,成了马克·吐温日后广阔而悲凉的文学生涯的摇篮。
有一天下午,他在大街上闲逛时,捡到了一张被风刮起的废纸。这件事,对他后来的文学生涯具有重大的意义。这张纸是一册历史书上掉下来的一页,上面讲的是15世纪初期,法国一位巾帼英雄琼达克在鲁昂森林里被捕的情景。女英雄的不幸,深深触动了少年马克·吐温的心灵。琼达克是什么人?他不知道,也从未听老师讲过她的故事,但是他非常敬佩这位女英雄。此后,他开始寻找所有有关这位女英雄的书,在阅读的同时,也渐渐有了自己动手写作的想法……一位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的伟大作家,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文学萌芽期。
许多人都知道“马克·吐温”这个笔名的来历。马克·吐温原名叫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他在密西西比河上当水手和领航员的那些日子里,曾经立过一个志向:“以船员终其身,愿死在机轮旁。”在那个时期,他饱览了密西西比河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为后来成为作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当时,轮船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时,通常以12英尺的水深较为安全。当水手们喊出“两倍6英尺水深”即“MarkTwain”时,处于高度警觉的舵手,就有了安全感,可以放心驾驶了。这段生活留给了马克·吐温深刻的印象,当他开始了写作,要离开他所热爱的领航员工作时,为了纪念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他就选用了水手们常喊的“MarkTwain!”这句话,作为了自己的笔名。
马克·吐温一生中创作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中以他小时候的经历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为脍炙人口,如今已经成为不朽的文学名著,在世界文学宝库里放射着独特的光彩。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在人物情节上是互相关联的。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汤姆和哈克找到了强盗藏在山洞里的钱,每人分到了六千块金元,后来撒切尔法官给他们拿去放了高利贷。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里,原来扮演汤姆“随从”角色的次要人物哈克成了主角。
哈克是当时美国社会里被认为没有教养的“野孩子”,他的父亲是一个无赖和酒鬼,抛下儿子在外面游荡和鬼混。哈克被道格拉斯寡妇收养着。这个寡妇教哈克讲究“规矩”和“体面”,一心想把这个野孩子改变成一个“模范儿童”和明天的“上等人物”。可是哈克却忍受不了这种“教化”。后来,他的酒鬼父亲又跑来跟他纠缠,要他的钱,甚至把他关在树林的木屋里。哈克*终想办法逃了出来。在一个小岛上,他遇到了寡妇姐姐家的黑奴吉姆。
吉姆是因为误以为女主人准备把他出卖给南部的一个庄园主而逃亡出来的。他们两个人一会儿乘着划子,一会儿坐着木排,日夜漂流在古老的密西西比河上,开始过着在他们看来是自,由和快乐的生活。然而,那个女主人并没有放过吉姆,她悬赏捉拿了他。后来,女主人去世了,她在遗嘱里让吉姆获得了人身自由。但是,调皮的哈克与汤姆为了满足他们的“冒险”愿望,想利用这次机会,学习书中的英雄,帮助吉姆逃出监狱,因而制造出了一连串的恶作剧。
在这部小说里,通过哈克的叙述,我们看到了当时密西西比流域贫困、衰落、凄凉的市镇与村落,看到了种族歧视、贫富不均等形形色色的事件和美国社会生活现状。
马克·吐温一向是以幽默和讽刺的风格著称于世的,但他认为,“为幽默而幽默是不可能经久的”,所以他的幽默只是一种艺术手段,他的创作目的是教育和批判。《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部作品里贯穿着一种强烈的感情,那就是对黑人命运真挚的同情与关切。他希望通过对种族歧视的讽刺、揭露和批判,*终改变黑人的命运。
吐温是一位叙述故事、营造气氛的高手。他在小说里仍然以前工业化的“自然”美国为背景,缓缓地把触角伸向了远处,让读者一步步进入了暴力、歧视、谋杀、贪欲的矛盾之中,看到了冷酷和黑暗的美国现实社会。
吐温的一生,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以及丑恶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
马克·吐温因此成为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海明威曾说,美国文学是从马克·吐温开始的。马克·吐温也是美国人心中*自然、*纯真的偶像。史学家和吐温研究家认为,马克·吐温既是一个正统的喜剧家,又是一个有喜剧性的悲观主义者;既是纯真的作家,又是黑暗的探索者;在文化上他既保守,也激进。配有大量注释的多卷牛津版《马克·吐温全集》所展示的作品内容的巨大跨度,让人感到他是世界上*多产、也是关注问题*广泛的作家之一。因为他毕生坚持采用美国的语言、美国的主题来创造富有美国精神的文学,他被后人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和“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海燕(高尔基中短篇作品精编) 本书特色 风吼着……雷响着……一堆堆的阴云,好像深蓝的火焰,在这无底的海的头上浮动。海在抓住闪电的光芒,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像日...
十日谈 内容简介 《十日谈》(1348-1353)是欧洲文学史上**部现实主义巨著,作品开头有个序曲,叙述了在佛罗伦萨瘟疫流行的背景下,十名青年男女在乡村一所别...
《白鲸》内容简介:美国浪漫主义作家梅尔维尔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史土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因描写了海上航行和纷繁的捕鲸生活,而
《傲慢与偏见》内容简介:简·奥斯丁著,张玲、张扬译的《傲慢与偏见/插图本名有名译丛书》讲述了乡绅之女伊丽莎白?班内特的爱情故
SM俱樂部裡永遠保有尊嚴的「女王」、在各種變態遊戲中尋求性滿足的「奴隸」、形形色色的脫衣舞孃、PUB裡追逐黑人的年輕女性、表面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而且还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名著名译插图本) 内容简介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悲观主义、缺乏理想、缺乏行动决心的青年人的悲剧。其实这位法国浪漫...
《局外人》内容简介:《加缪作品:局外人》是加缪的成名作、代表作,也是存在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形象地体现了存在主
《绿山墙的安妮(有声双语经典)》内容简介:绿山墙农庄的单身兄妹马修、马瑞拉委托邻居从孤儿院带回一个男孩领养,却阴差阳错迎来
红发特里斯丹 本书特色 一八四八年,小仲马的《茶花女》问世,爱到读者的势烈欢迎,以后几年中,他陆续出版了好几部小说,《红发特里斯丹》便是他一八五〇年的作品。这本...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内容简介:德国文学史中第一部重要的大都市长篇小说,现代小说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弗兰茨同妻子发生口角失手
《草婴译著全集·第二十卷》内容简介:《草婴译著全集》是著名俄苏文学翻译家草婴先生毕生翻译、创作的文学作品全编,共计21卷,约
在本书中,作者追踪一粒沙的身世,观察几朵云在历史与艺术作品中留下的记录,追溯古生物学者德日进在中国沙漠的骡队足迹。其表现
呼啸山庄 本书特色 艾米莉·勃朗特是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二姐,《呼啸山庄》是她毕生的唯一力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被誉为“人间情爱*...
《地下室手记》内容简介:《地下室手记》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书由主角地下室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地下
名家名译--一千零一夜(彩色插图本) 内容简介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文学的*高成就,古代阿拉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世界上*具生命力、*负盛名、拥有*多读者和...
海底两万里 本书特色 《海底两万里》讲述了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在*号上历时近十个月、行程两万法里的海底探险。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随着阿罗纳克斯教授...
《走出非洲》内容简介:《走出非洲》是丹麦作家凯伦·布里克森在1937年发表的自传体小说,描绘了1914年至1931年,作者在非洲经营咖
名著名译 (插图本)--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本书特色 马克·吐温的中短篇小说通常都围绕着一个具体情节展开,以挥洒自如的笔力极尽夸张之能事,使读者明知不能却渐...
《方重译坎特伯雷故事》内容简介:《坎特伯雷故事》是一部诗体故事集,大部分以有韵诗形式写成。全书由一篇总引和二十三篇故事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