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作。作者摒弃了时人常用的“大革命史”的写法,而将本书定位为“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把法国大革命置于整个法国史之中来观察,以问题主导模式来剖析大革命。
作者尽力以不偏不倚的态度、严肃的社会学分析方法以及对史料文献的调查,对旧制度之下的社会和大革命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通过将法国与美国、英国、德国进行比较,更深刻地提示了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提出了许多关于革命的新观点。与革命倡导的民主平等的价值观不同,作者更强调自由的价值。
本书是《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权威经典英文本,文字流畅,通俗易懂,完整地保留了原书的全部注释。
一部一百五十年前剖析法国革命的西方学术专著,为何在21世纪的中国掀起阅读的热潮?
盛世危言,温故知新
“法国革命对于那些只愿观察革命本身的人将是一片黑暗,只有在大革命以前的各个时代才能找到照亮大革命的灯火。”
革命与改革的不解之缘
三千贵族迁居于凡尔赛,路易十四有政治目的。贵族分散于各地,与地方势力结合,这是古今中外朝廷心腹之患。中国历史上打豪强、削藩镇,不绝如缕,屡见史乘。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坐稳的人首先要削藩,削藩有武力削藩,有和平迁藩。把贵族统统给我搬到我眼皮底下,可谓和平迁藩。你们在我眼皮子底下花天酒地,*好是醉生梦死,但不能分散到全国各地区,走出我视野。
这样的一个结构对法国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贵夫人既有闲又有钱,能干什么?女人天生是敏感的动物,对艺术、对异端邪说,对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比男人敏感。女人们就在男人留下的客厅里开沙龙,聚集、收养各种各样的异端邪说,挖男人的坟墓。沙龙与宫廷近在咫尺,却是后者的坟墓,却寄生在一处!没有贵妇们的沙龙,就没有启蒙运动。这是路易十四根本没想到的事情。
下一个皇帝就是路易十五。一个花花公子,他爹留下来这样一个花团锦簇的帝国够他消费了。尽管他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但是不妨碍眼前每一分钟的享乐。所以他这个时代留下的名言跟他爸就不一样了,叫做“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用俗话来说就是击鼓传花,这盘子不崩在我的手上就行。
路易十六相比之下是*开明的。巴士底狱没有政治犯,如果路易十四、路易十五时期关进去某某某这样的人物,到路易十六也早就把某某某放走了。但是1789年7月14日,大革命的民众还是要攻占巴士底狱。为什么要攻?因为老百姓在流传这里面还有政治犯。打下来以后才发现没有,只有几个精神病。其次,他接受启蒙哲学。启蒙哲学*富有民粹主义情结的是卢梭,卢梭认为上流社会*腐败,下流社会*干净,高贵者*愚蠢,卑贱者*聪明。那么高贵者怎么变得聪明起来?应该向底层社会学习,每一个人习得一门手艺,做木匠、种地,都可以。路易十六还真信这个,他习得的手艺是做锁匠,开锁。全法国各种疑难杂锁都收集来,一把一把琢磨着打开。可是*后一把锁他打不开了,那就是法国的中央集权。
路易十六娶的太太是奥地利公主,也就是玛丽•安东内特皇后。她酷爱文艺,像此前所有的贵夫人一样,民间各种各样的争奇斗艳的新学说、新歌剧都要引进宫内。比如法国歌剧叫《费加罗的婚礼》,描绘的是启蒙哲学*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但是王后不知轻重,打开凡尔赛大门,把《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法国社会阶层明确地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僧侣,第二等级是佩剑贵族,第三等级是商人。按现在的标准就是,第二等级是政府官员,第三等级就是民营企业家。而第三等级之下,也就是说自耕农、小手艺匠人就没有等级身份。这个制度并不像后来我们宣传的,是农奴制、万恶的压迫。早在十三世纪法国就已经明言废止农奴制。到大革命时,三分之二是自耕农,都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从中世纪大庄园、大奴隶主手中把自己先解放出来,这一进程已经走了五六百年。这就是当时法国的情况,有封建制,但并不是*黑暗、*落后的。
经济呢?那时处在繁荣的上升阶段,并不是我们过去说那种革命公式,一穷二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越深反抗越深。这么一个并不算*差的状况,怎么会触发这么大的革命呢?这才是托克维尔这本书要解答的问题。
一个还不算*黑暗的国家,在并不是*黑暗的时代触发了反抗性*强的大革命,有长期原因,也有短期的导火线。长期的原因,托克维尔说,革命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受压*紧的时候,而是发生在原来压得很紧,然后逐渐放松的时候。这个道理其实很好理解。
好坏且不论,单就革命发生机制以及与专制压迫的关系来讲,从我们的体会也能证明二百年前托克维尔讲的是对的。真压紧了,无从反抗,一松开,危机可能反而来了。我并不是说以后不能松,或者松了是坏事,一开始就不应该松,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改革已经开始,改掉了一部分,使得没有改的这一部分显得分外触目,更令人讨厌,更令人无法忍受,或者说改掉的那部分与未改不改的那部分不匹配,后者坚持不改,这个时候革命就来了。
★ 我们现在很多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王岐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国务院副总理)
★ 这是有识、有忧人士的公共读物。
——朱学勤(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 《旧制度与大革命》几经检验,自成一家,已成为研究法国18世纪,特别是大革命历史的必读著作,称之为一颗“史学珍珠”亦不为过。
——张芝联(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其主要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1835)、《论美国的民主》第二卷(1840年)、《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曾担任法国外交部长,这段参政的经历使其能够更真切的观察和思考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关系。
《我国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制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区域创新系统为对象,首先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其次,分析
虎门销烟-漫说中国历史-45 本书特色 《漫说中国历史》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历史,用纵横双线的结构铺叙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是一部荡气回...
《以色列的诞生:希望1》内容简介:《以色列的诞生:希望.1》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以色列建国史巨著,也是一曲令人唏嘘的卫国英雄之悲
《从罗布沙漠到敦煌》内容简介:1900—1901年、1906—1908年、1913—1916年,英籍匈牙利人奥雷尔·斯坦因先后到我国新疆及河西地区
农耕图-中国古典科普绘本 本书特色 蒋军晶编文、焦秉贞绘图的这本《农耕图(精)》自宋代流传至今已700多年,并收到历代帝王的推荐,尤其是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两朝皇帝...
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后汉书解读 内容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东汉断代史,为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所撰。范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南)人。晋安帝隆安二年(3...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人思想演变研究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动乱时期,又是我国古代文化思想反思、创新和重组的时期。一方面自两汉以来占据统治地位的...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本书特色 2012年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名 获奖理由:《倒转红轮》以俄国20世纪几个知识分子代表和19世纪几个知识分子类型...
人民公社化运动纪实 本书特色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五十年代后期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中,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1958年8月毛泽东...
事是风云人是月:王充闾读史:上下卷 本书特色 作者在为本书撰写的序言中,对于自己过往的历史文化散文写作观做了详尽的表述与深入阐释。本书中所收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历...
本书为《严耕望史学著作集》中的一种,对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深入细致的考辨研究,堪称这一领域的巨著。卷上魏晋南朝地方
辛亥:国运1911 本书特色 本书将带你还原百年的历史现场,重温一个时代的风云激荡。再现晚清王朝大厦将倾之末日残景;缅怀辛亥先烈缔造共和之砥志艰辛。本书特色:1...
《中国粮食安全》内容简介:端牢中国饭碗,共筑全球粮安。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五年来,国家
遍地天子-大唐的裂变 本书特色 朱温篡唐自立又大伐诸侯,使河东成为不满朱温的各种势力投奔的中心,再加上朱温的继任者昏聩无能,后梁集团内部也人心涣散,而李克用及后...
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杨奎松教授近年来所撰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的一个结集,涉及近代政治、军事、外交乃至重要历史的研究著作10余种。书中既...
中国大历史系列:帝相之争-皇权与相权的博弈 本书特色 当至高无上的皇权遭遇强劲有力的相权时,一场不可避免的拉锯战即将爆发——或是皇权衰弱,或是相权占据上风,或是...
五百年来谁著史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作者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重新审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有力...
非常梦-中国古代历史上的22个奇梦 本书特色 《非常梦》是*好读的历史枕边书,看中国历史,从“梦”读起。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角度,22个*著名、*有趣味的历史奇梦,...
瑞典史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世界历史文库”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瑞典从石器时代直到今天的历史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从史前时期到维京霸权时期、瑞典国家的形...
《不可不知的防灾避险常识》内容简介:本书主题明确,实用性强。第一,直接围绕“灾”和“险”;第二,除地震之外,全面涉及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