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与陈寅恪是大学同班同桌?陈寅恪对华罗庚不满?陈寅恪与竺可桢都认为1962年的天象“五星连珠”与时局女主崛起有关联?
著名文史学者张荣明教授,以竺可桢的日记为依据,从中钩沉出竺可桢与陈寅恪的种种交往,及双方对同时代人的评论、对时局的解析。期间的许多故事均为前人所未注意。全书图文并茂,观点故事甚为新奇但又查有实据。
1.在复旦读书时,竺可桢与陈寅恪不仅是同班,尤为难得的竟是同桌。
2.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与陈寅恪的首次晤面,由于竺是管理科学院研究所的领导,陈寅恪坦率地谈到他对华罗庚的不满。
3.1962年陈寅恪与竺可桢探讨天象“五星连珠”与时局女主崛起之关联,可以说是找到了华山论剑的真正高手。
4.1966年3月20日,这两位当年同桌共读的双子星座*后一次相晤,一位病卧在榻,一位行色匆匆,自此一别,“文革”如山洪暴发般汹涌逼来,此生再无相见聚首之日矣。
张荣明,1952年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著名文史学者,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研究,近年尤注重晚清民国人物研究,已在海内外出版《中国古代气功与先秦哲学》、《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从老庄哲学至晚清方术》、《庄子说道》等十多部学术著作。
青年邓小平 本书特色 由李天雄著作的《青年邓小平》是一部革命史诗,是一幅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因为作品里记录的不仅仅是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它涉及中国革命和党内一些重...
开放人文-我的大脑敞开了:数学怪才爱多士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数学家保罗·爱多士的传记。爱多士是20世纪世界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无疑也是*古怪独特的数学家之一...
洪秀全 内容简介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
《欧洲大历史》内容简介:《欧洲大历史》由现代历史学家何炳松所著,作者以美国名史家鲁滨孙(James Harvey Robinson)与比尔德(C
秦始皇 本书特色 秦始皇都有哪些列祖列宗?他的父子兄弟都是些什么人?对其人生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女人都有谁?他的手下曾有哪些丞相?为其付出过汗马功劳的将军有几何?著...
欧美影视明星绝对档案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大量图片,介绍目前欧美影视界知名演员的详细个人体貌档案、个人成长经历,从事影视经历与主要作品等。欧美影视明星绝对档案 目...
《献给折颈男的协奏曲》内容简介:关于人气杀手兼侦探黑泽的几个小故事。近日来,社会上恶性杀人事件频发,死者均被折断颈骨,死状
戴安娜追逐爱情的王妃 内容简介 本书由王妃*爱的传记作家所著。2004年6月25日出版,是对王妃成年生活的展现和评价。是对一位女性诚实的,无偏见的叙述。一个我们...
猛将陶勇 本书特色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
庸父贤子-明宪宗成化 明孝宗弘治 本书特色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原名朱见濬,是明朝历史上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太后把朱...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 本书特色 ◆ 关于版本:梵高博物馆官方出品 企鹅版权引进◆文字部分:本书收录了梵高一生中的重要书信,包括他的*封信,他的恋爱、创作、困境、疾...
真情李春平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个老红军后代从人生低谷步入著名慈善家的人生轨迹,特别是她从近距离看到的李春平更是为常人所感到新奇。正面、侧影、...
《机器人制作入门(第3版)》内容简介:欢迎来到机器人技术的精彩世界!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机器人技术实践参考书,内容包括制作小型
张居正大传-全新修订典藏版 本书特色 张居正出身寒微,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此后...
大家小辑:伍子胥(精装) 本书特色 《伍子胥》是中国现代文坛代表性作家冯至的经典中篇小说,影响深远。全书共九节,分别以伍子胥可能经过的地点为题名。首先是郢都外的...
斯大林的女儿 目录 父亲之死斯维特兰娜的母亲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母亲之死权力中心的孩子不幸的初恋阿列克谢·卡普勒斯维特兰娜的俄国丈夫斯维特兰娜与谢兰盖·贝利亚的...
抗日战争初期,卡尔森不畏艰险,跋涉2000多英里,深入敌后和正面战场,认真考察了中国军队,特别是八路军的抗战;他以忠实地宣传
死亡密码 本书特色 他们是世界近现代政坛上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特出的人生经历,使人们对其死亡的原因也更加关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档案》栏目编著的《死...
斯大林-(上中下册) 本书特色 对敌人,我们今天粉碎他们,过去粉碎他们,将来也同样要粉碎他们。你不能不承认,斯大林是个异乎寻常的人。在我眼里,他不过是对我格格不...
《黄裳致李辉信札(释文本)》内容简介:本书收有黄裳致李辉信札一百余通,这批信札写于1988年至2011年,生动具体地反映黄裳晚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