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全集续编(套装共2册)》收入师陀自1931年以来创作的全部作品包括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散文、散文诗,诗歌,戏剧,未刊稿,书信,日记,文学论文等,依时间先后顺序编排。保持了较高的学术品格和学术含量,它的出版对于开创师陀研究的新局面,必将起到应有的作用。
师陀,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作家。河南杞县人。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建国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人事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谷》,长篇小说《结婚》、《马兰》。刘增杰、解志熙编校的《师陀全集续编(共2册)》分为补佚和研究两编。补佚收录了新近发现的师陀各类作品及书信,研究精选了不同时期师陀研究的新动向。
第二章马已吾先生送走了他的学生,他在窗户下的台子前面坐下来,一件无形的东西在他的头顶和心里压着,他呆呆的坐了许久。他的脸色是跟他的心一样沉重。
“这难道是真的吗?”一个声音忽然在他的心里悲愤的这样响,自然他用不着再问别的谁。
这房子——马已吾向一个破落主子租来的——是向东的三间,窗棂上嵌着极大的玻璃,但大概是因为主人不注意这些琐事的缘故,一年中难得有几次揩擦。房子内部布置的也极其简单,用白纸糊了的墙壁完全空着,连一个钉过镜框的痕迹也看不出。其中有一间是用木隔和外面隔开来的,有一个跟木隔同样油漆成朱红色的门,是马先生的寝室。外面的两间,一进门——直冲住门的后墙下面是一张八仙桌,两旁规矩的放着两把椅子,此外,沿着墙壁有几个书架,上面一叠一叠放满了书,那种边沿已经变成了灰色和黄色的线装书。在*里边的角上装着一个火炉。
这里是马先生的客室并且是他的书房。
马已吾是那种昼夜不息的在历代典籍中生活,因此永远不会胖起来的瘦人。他大约是将近四十岁了,脸色——这种人的脸色永远不好,它是像蜡渣一样黄的,线条却是像一个艺术家刀下的一般的精确,瞭然,干净,但是毫不勉强。他的剪短了的浓茂的胡子使他的五官方位特别显豁,神情特别澄清。照实谈起来,他是一个教员,一个书生,一个学究。
像这样的人在北方并不少;他们在大学里同时又在中学里兼几点钟功课,薪水是可怜的,他们就落着这一点可怜的薪水维持生活。这些新的“犬儒学派”,他们有的还没有结过婚,有的他们的太太是在他们老家的乡下。他们不常在公众的地方出现,他们没有野心,他们也不加入以饭碗为目的的任何派别。他们的一生大概是注定了要在冷落中过去的,他们并不以每月十二元的包饭为粗劣。除了书籍他们也没有别的嗜好,实际也正是只要能够读书他们便觉得已经是无限丰富了。
马先生是善良,温厚,缄默,在他的血管里保有着一种农民性质的,近乎原始的,不可动摇的倔强,他的祖先无疑的是跟任何人的祖先一样,他们是老根深深的伸进泥土里的,直到现在,读书人的血液还没有把它——那种原始天性——冲到十分稀薄。正是这些特性,现在被一个突然传来的消息——一个事变打击得七零八落的了。他在窗下坐了很久很久。外面是静寂的。这个庭院常常是静寂的,它早已陷入一种无声的渐趋灭亡的破落中。这时候房东们大概是听戏去了,再不然就是他们正围着火炉吃小点心,他们还保持着前代的静肃,他们很怕吵闹,甚至很怕高声说话。一个北方的十二月的下午。太阳快要离开这个大的古老的城市,快要落下去了,只有对面的屋脊上还残留一线薄弱的昏黄的光辉。
天空是晴朗、干燥、无情的冷。在房子里,火炉在马已吾背后爆炸着。
马已吾坐着坐着,他的心渐渐的——好像他的房子里的光线一样的,越来越沉重了。
“现在他们要用大刀,”他这样在肚子里咕噜着。
这些大刀是驰名的,是被宣传作抵抗敌人。
“现在他们却是用大刀向敌人谄媚,他们镇慑反抗,用青年的血来筑他们的罪恶的交椅!”一片血肉模糊的场面在他的眼底展开:纵横的尸体,被难者的抽缩,骄纵丑恶的凶悍。于是他从椅子上站起来,他再也坐不下去了。然而这房子里的以及房子外面的各种东西都是沉静的、冷的、和无情的天空一样静默一样冷的。他——马已吾不停的在房子里,在发着霉腐气息的典籍中间走着。哦,世界大而不仁,它是怎样沉闷啊!渐渐的他觉得他所走的不是他的房子,而是一条大街。
“这好像是一个梦,”把手按在太阳穴上,似乎这样想。
然而接着就有一个相同的声音回答他。
“这不是一个梦,马已吾先生:这个罪恶的屠杀完全是真实的。”这个屠杀完全是真实的,是世界上*丑恶之中的*丑的。虽然在中国它并不是**次。当那些善良的青年排起队伍来,他们是嘻笑着并且用急遽的调子吹着口哨——他们希望的是什么,他们要求的是什么呢?世界上的每一个正直人,甚至连*邪僻的人,连主持这屠杀的凶手自己,他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不要地位,不要权利,他们——凡关于自身的他们甚么都不要;他们仅仅想提醒别人,让他们知道在刮割人民之外更知道爱护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还有比这更纯洁更美丽的吗?他们就本着这种热情排起队伍来,“中国人总是中国人,”他们想。当他们出发的时候,天气是很冷,他们的肚子是空着,但是单纯的热情使他们忘记了,使他们不顾忌这些痛苦,他们没有想到,任何有头脑的善良的人都不会想到,他们所享受的竟是大刀和枪刺。
马已吾想到这里,他所感到的已经不止苦闷的重压,一种小东西,这些小东西在里面,在他的心里啮着它了。好像有一种力量推动着他,他很快的,几乎是暴怒的在台子前面坐下去。他索索的摊开纸,然后,他拿起笔来开始在上面写。
“今天——一千九百口口口年十二月口日下午,当我们的青年和平的游行着的时候,就在走着的路上,军警们将他们包围起来并且向他们狙击……”他的字迹是歪斜的不规正的,看起来像小学生的拙劣的勾涂。
……
(精)湖湘文库:湖南近现代名校史料(共3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书3034页,达225万字,对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湖南各个历...
林徽因经典作品 本书特色 《林徽因经典作品》内容包括林徽因的散文、小说、诗歌等内容。《林徽因经典作品》主要收录了她的《惟其是脆嫩》、《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蛛...
热梗story .2 作 本书特色 梨味故事》——酸酸甜甜,花式作恩爱作者@患者阿离,微博粉丝69万,*会讲故事的博主,常年转发评论过万...
2017-中国散文年选 本书特色 花城文学年选之一种。2017年仍为散文创作丰收年,佳作迭出,涉猎面广。全书54篇,令人不忍释卷。作者大都是读者仰之弥高的大家名...
晚明二十家小品 内容简介 本集中所选录的二十个晚明文人,从徐文长开始,以至于公安竟陵两大派,以及其他一些虽非属于公安竟陵,而思想文章都有点相近的作家,对于正统的...
宽容(西风译丛第一辑) 内容简介 宽容:房龙,二百英磅、身形粗壮,却善用极其轻巧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细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
作品目录艺术起源与人类起源同步说(邓福星) 1 原始工具与审美起源(刘骁纯) 40 隋唐燕乐(王小盾) 84 中唐文学的复兴时代(李从军)
达夫游记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学创造社1936年初版《达夫游记》的复刻版,收录郁达夫《杭江小历纪程》《浙东景物纪略》等23篇游记与风景散文。这些作品,写山水名胜、...
洪子诚,1939年4月生,广东揭阳人。195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述有《当代中国文...
六支彩笔 本书特色 东山魁夷心中的日本风景,一面是多姿多彩,一面是看似统一,风景的面貌是无穷无尽,风景的色彩又是千变万化的。在普通人看来,世界上的海色都是一样的...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本书特色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人中的诗人,被认为是“狄金森后,美国*伟大的女诗人”。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自称是“世界上*孤独的人”。《唯...
郁达夫 自叙小说新文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读本 本书特色 自叙传抒情小说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初体式,作者多集中于创造社,以郁达夫和倪贻德为代表。高云编的《郁达夫...
永远的关外 本书特色 不要一气呵成,*好慢慢地、细细地读,像品尝美酒一样,一次尝一点,每次啜饮都会给你一点亮光,每篇散文都以不同的方式滋补你的心灵。本书值得你放...
念楼小抄 本书特色 钟叔河编著的《念楼小抄》包括:《橘洲》二十四则、《笔会》十五则、《茶话》九则、《广场》十四则、《书友》五十三则、《书香》十四则、《大家》十四...
浮生再记 本书特色 雅称台湾“四大公子”(连战、钱复、陈履安、 沈君山)之一的沈君山,拿的是理工科博士,爱的是 博弈,在不同的领域中均是佼佼者。 ...
京城十案:首次披露大案内幕 亲历者口述侦破秘闻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的是发生在当代北京*真实的十大传奇案件,全部来自**手办案警察的口述,首次披露的案件背后的离奇...
易书小语 本书特色 周易工作室易学系列。 吴秋文先生,台湾中华周易学会创办人兼理事长、专任教授、中国河南周易学院名誉院长,名列于《世界名人录》。 吴秋文先生一直...
李清照集校注 本书特色 李清照的词、诗和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廊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李清照集校注》对其作品做了认真全面的整理,细致注释,附录翔实的...
本书是王泗原先生在1954年出版的《离骚语文疏解》基础上增订而成,对全部《楚辞》进行了校订和注释。用语法、训诂、古音、文字、
栖息地 本书特色 《栖息地》由苏宁所著,这一本书所辑录之作基本是这一两年中所写,书中收录了旅疆笔记、草原辞、记忆乡村的夜晚、北方乡村一年纪事、落地生根、童年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