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唐杂文的不二选择,“金线”*畅销作品
集大成*佳精装定本,独家新增30%内容,28万字超大篇幅
全面恢复历史版本删节文字,原汁原味,元气淋漓
唯一收录“《不二》笔花四照”篇,谈禁书背后的故事
柴静、李敬泽、高晓松、李银河等力荐
《活着活着就老了》,著名跨界作家冯唐的经典杂文集。
新版《活着活着就老了》和之前版本的区别是:
这是冯唐杂文*佳也*全的集成,里面有那些有意思的书、有意思的人、有意思的事儿和有意思的地方,照例写得“见佛杀佛,见祖日祖”。除了收录了经典篇目《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还新收录了“给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六个锦囊”、“《不二》笔花四照”、“读齐白石的二十一次唏嘘”、“十信”、“三里屯前史”、“战略规划的十二大注意”、“你不可能永远尿那么老高”、“一个人的二十四史”“读林曦的三个矛盾统一”、“手稿教派”、“风雨一炉,满地江湖”、“老却成佛”、“山寨精神的群众基础”、“古玉十条”等22篇新作,近30%内容首次集结出版,堪称“终极定本”。用冯唐自己的话说,“有这本,其他版本可以送人了”。
冯唐自称“诗**,小说第二,杂文第三”。但是,除了另类长篇小说《不二》之外,他的杂文卖得比小说好,小说比诗好。可以理解,工作这么忙,房价这么高,谁还看花、看海、看月亮?谁还读心、读灵、读诗?除了骨灰级文艺女青年,谁能专门拨出一个完整的周末,读一本小说?
美好的文字总是不多见的,冯唐的随笔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主题,没有悬念,有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思想和长满翅膀和手臂的想象
给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的六个锦囊
这个社会养活了很多社会学家,有些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结论和我个人常识严重不符。比如,社会学家的统计说男性比例严重高于女性,这个势头恶化下去,将和贫富分化以及城乡差异一起构成将来社会*大的三个不稳定因素,阴阳不调,男性被憋疯了之后,见他妈杀他妈,见小朋友杀小朋友。环顾周围,我看到的未婚女性远远多于未婚男性。看到的未婚女性多数是好腿好腰好臀好脸蛋好头发好肉身,不上妆,远看近看都好,不喷香水也有兰花香茶花香茉莉花香,弹古筝,围棋初段,练《九成宫醴泉铭》,喜欢齐白石和陈逸飞和岳敏君,喝花草茶,吃净心莲,听窦唯、齐豫、张悬,上豆瓣,上老罗学校而不是新东方,看《天堂电影院》、《阿拉伯的劳伦斯》、《蓝?白?红》,看《与无常共处》、《莲花》、伊恩?麦克尤恩、张爱玲。看到的未婚男性基本很少,很少的这几个也是怎么看怎么和美好生活没有关系,刚升VP的全副心思想升MD,刚升正处的全副心思想升副局,挣了几百万的想挣一个亿,挣了一个亿的想到创业板上市产品卖到美国去,一腔驴血,一脸大包,为了祖国和事业,何以家为?
存在基本有合理性,听说中国男性喜欢男上女下,老婆*好比他差,所以A男娶B女,B男娶C女,C男娶D女,A女一不留神就成了剩女。听说中国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基本落入四种结局,孤寡、后妈、拉拉、出家。
假设未婚大龄文艺女青年希望更美满的结局,贡献六个锦囊如下,管不管用看造化。
按照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是小宇宙强大。世界观没有对错,但是有差异。人生观没有好坏,但是有的强大,有的弱小。没有被说服,坚持到*后,世界和人生就是你的。强大的小宇宙逻辑严谨、论据充分,在别人眼里,在风雨里,独自混蛋着,简单牛屄着。比如遇上一个江南女生,就是觉得落红珍贵,可以携手、抚摸、拥抱,但是不结婚就是不能肏,就是把童贞恶狠狠留到三十五岁,水蜜桃一样给了她**个老公。这个女生的反面是个北京姑娘,六个小二锅头之后,解释自己如何腻人:“就是天天腻着。有三天他老婆出差,我们就抱着、躺着,肉贴肉腻了三天。”
第二是经济独立。不一定是富婆,但是有个工作能养活自己。有个自己的房子,相对清静,旁边有些林子或者水,可以走走。有足够的钱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吃喝嫖赌,有足够的钱给自己买花戴,买今年春天新上市的长长的裙子穿。
第三是身体健康。不能吃口冰激凌就胃痛,气压一低就头晕,看见月亮就伤心。身体一不好就容易脆弱,就容易渴望一个肩膀靠着慢慢让头不晕,一只男性的手握着自己的手慢慢让胃痛过去。为了这种虚无的渴望,女生常常干出令自己头发上指的蠢事儿。
第四是有个半专业的爱好。哪怕是去伦敦星相学院学过占星,哪怕是醉心公益,哪怕是热爱植物大战僵尸。
第五是有三五个小宇宙类似的闺密。类似的小宇宙在一起,一加一远远大于二,共同抵御生命中的邪风妖气。
第六是远离老男人。如果还想出嫁,远离饭局上的老男人。他们四十年前就开始就着北京白牌啤酒看春山春水春花,抱吉他,抱姑娘,抱《朦胧诗选》。他们像《西游记》里的老妖,肺腑里吐出的舍利球常常能熨平皱纹,抚慰心灵。和他们相比,未婚小男生怎么看入眼帘呢?
锦囊之外的超级锦囊是:如果真的不想嫁,就别嫁了。男生是比女生低很多的物种,二逼、傻逼居多。绝经之后,退休之后,和剩下的闺密和老男人结成社会主义互助组,一起补钙、饮酒、蛋逼、旅行、泡澡,混吃等死,不知老之将至。
……
冯唐,男,作家,古器物爱好者。1971年生于北京。
1998年,获妇科医学博士学位,协和医科大学。
2004年,获MBA学位,美国EMORY大学。
2005-2008年,全球董事合伙人,麦肯锡咨询公司。
2012年,任大型国企CEO。
已出版著作:
长篇小说《欢喜》
长篇小说《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长篇小说《万物生长》
长篇小说《北京,北京》
随笔集《活着活着就老了》
诗集《冯唐诗百首》
长篇小说《不二》
中短篇小说集《天下卵》
随笔集《三十六大》
2005年,第三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浩浩荡荡的北京》荣获最佳散文奖;
2005年,凭借当年的新作《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荣获第四届“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年度青年作家;
2011年1月18日,第六届风尚中国榜揭晓了23个奖项结果。年度风尚作家:冯唐;
2011年9月2日,《智族GQ》“年度人物MEN OF THE YEAR”颁奖典礼在京举行,荣获GQ年度专栏作家。
2011年12月12日,《人民文学》“未来20大家”评选中,位居榜首。
创造文学“金线论”,引起广泛争议,“金线”一词成为2012年度热词。
苏轼诗词赏析-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苏轼》选取宋代词人苏轼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性词84首。所收词以《全宋词》为底本,...
现身说法 本书特色 《现身说法(又名童年少年青年)》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本书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
宁静乐园 本书特色 聆乐、读谱、练琴、读书……我们的世界正是故人和经典的世界 本书是古典音乐评论家马慧元的音乐随笔集,以“乐器之王”管风琴为主,从王室到民间,以...
白鹿原下 本书特色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陈忠实散文精选集,收入《原下的日子》、《告别白鸽》、《拥有一方绿荫》等作品三十余篇,讲述了白鹿原乃至关中地区的独特风...
《野草:插图本》内容简介:《野草》出版于1927年,收鲁迅1924年至1926年所作散文诗二十三篇。《野草》是一部瑰奇之作,以曲折幽晦
夏丏尊散文 本书特色 这套“中华散文百家”*为突出的特色——不仅是文学的,更是思想文化的;不仅关乎写作技巧,更是关乎素质养成;不仅可供了解作家作品,更可以由此体...
天歌-走进中国火箭的摇篮-(增补版) 本书特色 何建明和天泉编著的《天歌》内容介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火箭的摇篮,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在喜迎研究院50...
林徽因诗精编 本书特色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全面收录林徽因的诗歌,内容含量大且丰富,是六十多年来*畅销的文学经典。其诗作风格独特,融入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唯美派的...
诗歌.散文-林徽因集 本书特色《林徽因集诗歌散文》 内容简介: 本卷系《林徽因集》之一种,收有迄今可以找到的林徽因诗歌、散文领域的全部作品,注释...
孟浩然全集 本书特色 孟浩然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其诗不事雕琢,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
婉约词赏读 本书特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凝恨对残辉,忆君君不知。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
读库-1601 本书特色 本辑《读库》是改版之后的**期,共有八篇文章。《回乡》、《住别墅的人》、 《死去的是我的人民》、《晚清诗人郑珍》、《“邦妮风”...
冯骥才卷-冯骥才随笔精选-中外名家随笔精华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当代美文大家冯骥才先生的随笔集,共分为文化寻根、文化诘问、大文化问题、文化抢救与保护五小辑...
致群山中的她——吉皮乌斯诗选 本书特色 本诗选从吉皮乌斯各个时期的创作中精心编译了*具代表性的作品140余首,这部分作品在展示人类在生命两极之间彷徨、犹豫、挣扎...
人间喜剧 第十卷 内容简介 《十三人故事》是《风俗研究·巴黎生活场景》的**部作品,由《行会头子费拉居斯》、《朗热公爵夫人》和《金眼女郎》三部中篇组成。在十九世...
杀机-清朝皇权争夺中的绝命者 本书特色 灭顶之灾突然降临她头上:要么自杀,要么由子侄们活活掐死。她为何被迫自尽?是长得太美丽,是先帝留有遗命,还是别的什...
内容简介 莉·斐奥拉是个聪颖、敏感的女孩,她在申请高中学校时被奥尔特的校刊吸引了,校刊上印着奥尔特校园的一些精美图片:身着羊毛衫校服的英俊少年在礼拜堂中唱着赞美...
往事回首录(全三册) 本书特色 人的一生,不管在世时间长短,白发苍苍的老人固然有丰富的酸苦辣的遭遇,即使早丧,总多多少少有不同的经历。凡是已经发生事,回溯到过去...
冲破苦闷 内容简介 一个快乐的人不是由于他拥有的多,而是由于他计较的少。太过计较得失的人,说会常常觉得自己被亏待,当一个人总觉得自己被亏待的时候,他是不会快乐的...
《古瓷之光》内容简介:《古瓷之光》是知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涂睿明的全新力作。以朝代为序,遴选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77件至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