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大月氏都城考、叶调斯调私诃条黎轩大秦、《魏略·西戎传》笺注;《魏略·西戎传》中之“贤督”同“汜复”等。
《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大月氏都城考》是冯承钧先生翻译的沙畹、伯希和等人关于西域史地研究的文章合集,包括《大月氏都城考》《魏略西戎传笺注》《乾隆西域武功图考证》等,均是学界公认的高水平译作。书中对大月氏都城的考证,对于《乾隆西域武功图》的考证,更见作者深厚的史地功底。冯承钧翻译过程中,添加了许多注释,更增加了读者对原文的理解。《西北史地丛书·冯承钧西北史地著译集:大月氏都城考》不仅开启了我们了解西方汉学大师的窗口,也是广大中亚史地研究者的**参考书。
一流的大师,一流的考证,一流的翻译。
冯承钧(1887—1946),中国历史学家、中外交通史家。曾留学比利时,后转赴法兰西共和国索邦大学(la Sorbonne,今巴黎大学),1911年获索邦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汉学家伯希和。冯承钧归国后,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钧通晓法文、英文、梵文、蒙古文和吐火罗文,毕生研究中外交通史和边疆史,著译等,是民国时代重要的中外交通史家。冯承钧的代表作包括《西域史地释名》《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马可波罗行纪》《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再说龟兹白姓》《高昌城镇与唐代蒲昌》《吐火罗语考》(译)等。
《宋帝国的危机与维系》内容简介:作者魏希德认为,帝国的延续,主要取决于在危机时刻如何维系并复苏。于是,她将研究视角放于统治
季羡林私人史:一个国学大师眼中的百年中国 本书特色 一代国学大师烛照自我的心灵“自画像” 一部亲历20世纪中国历史变迁的“口述史”著名学者、季羡林关门弟子钱文忠...
1942河南大饥荒 本书特色 宋致新编著的《1942河南大饥荒(增订本)》是目前关于河南大饥荒的*全*完整的真实记录。收录了美国记者白修德当年的真实报道,当时《...
春秋战国的那些段子-历史在左.段子在右 本书特色 重给正史打补丁,把被正史抹黑的地方擦擦白,把被正史涂过粉的地方洗干净,把一个更有趣味、更真实的历史带到你面前。...
民国广东商业史(老版书,品相可能有破损) 目录 序言引言:清末广东商业形势的演变**章在动荡中开拓进取(1912~1926)**节稳步扩展的对外贸易第二节工商业...
《远路去中国》内容简介:故宫学者祝勇在本书中将目光投向五位外国人,五个时间深处的故事,五段奔向东方的漫长旅程。他用充满诗意
本书就中国近代思潮之涌动,推考展现于近代知识分子中之面面反应与理解。分别论及:醒觉意识,思潮动向,时代变局之认识,国际观
黎东方原名智廉,祖籍河南省正阳县皮店乡。1907年(光绪33年)农历8月初8日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河垛场。其尊翁黎淦字衡平,清季举
咸丰同治年间广东土客大械斗是一件被人们遗忘的重大历史事件。本书利用大量档案、官书和方志等资料,对这场斗祸作了详细的记述和
1897年至1903年,日本僧侣河口慧海花了将近6年时光,进入西藏这块被严密封锁的大地。在归国后的游记中,河口慧海除了描写旅途的艰
传疑时代.夏.商.西周-中国通史故事 目录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与女娲女娲补天北京猿人神农尝百草夸父追日知母不知父彩陶和黑陶炎帝的传说精卫填海瑶姬梦恋黄帝战...
秦至汉初历法研究 本书特色 李忠林编著的这本《秦至汉初历法研究》依据出土历简资料对秦王政元年(前246)至汉武帝太初改历前的历法做了系统的探究。判定这一时期分三...
日下遗珍-北京旧城四合院建筑文物研究 本书特色 1995-2001年间,作者靠着一架自行车,一台照相机,一腔执着热情和一副三寸不烂之舌,跑遍北京城,赶在北京旧城...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
激荡的百年史 本书特色 本书以短小精悍的笔法,从大气磅礴、纵横捭阖的历史角度,深刻地记录了日本自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起到20世纪60年代的100年间日本所经...
《江苏社科名家文库·徐康宁卷》内容简介:本书为江苏社科名家徐康宁作品与学术小传。评选表彰“江苏社科名家”是江苏省委、省政府
府门儿.宅门儿 本书特色 本书走访了金启孮、毓臻、毓蕴等清代宗室亲贵、满洲大臣以及蒙古王公的后代,采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将老北京内城中这一群体的价...
中国中部事情:汉口 本书特色 笔者水野幸吉得以小闲;在热海之滨、箱根山中,违背医嘱,终成《武汉文库·中国中部事情:汉口》。《武汉文库·中国中部事情:汉口》虽是病...
吴晗-明朝三百年 本书特色 一代“太史公”,专攻明史四十年!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明史研究*权威经典之作明朝历史读物*佳选择毛泽东亲自过问与提奖,终成...
国学基础文库--历史人物(含《甲申三百年祭》) 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郭沫若先生的史学研究著作。在书中,作者对屈原、曹植、万宝常、王安石、李自成、李言、夏完淳、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