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内容简介: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中国哲学简史》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佳入门书,60多年来又有多种外文译本出版,一直是世界著名大学的中国哲学通用教材。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将哲学史经验与个人哲学心得融为一体,以二十万字述几千年中国哲学史,简明,生动,出神入化,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先生**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畅销书。
21世纪初,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赵复三先生重新翻译了此书,译文准确、通俗地传达了冯先生原著的精神。《中国哲学简史》即以赵先生译文为底本,参照英文原版和涂译修订了明显的错误,并配以大量图片以期作为正文的延伸与补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增进阅读的乐趣。
韩国首任女总统朴槿惠、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推荐阅读,畅销全球半个世纪的中国哲学入门书。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 Bodde)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读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排,博士亦每有建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欲知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学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学休士先生(E. R. Hughes)英译,可供参阅。本书所引中国原籍,每亦借用二君之译文,书此致谢。一九四六至四七年,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因著此书。此行承洛克斐勒基金会资助,乘此书出版之际,致以谢意。该校东方学系师生诸君之合作、鼓励,亦所感谢;该系中文副教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谢。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慕义先生(A. W. Hummel)为此书安排出版,亦致谢意。
冯友兰
一九四七年六月
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今天,许多西方人看到: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例如,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一文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组织形式的宗教),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话一点不错。但是人们会问:这是为什么?如果追求彼岸世界不是人类内心的*深要求之一,为什么对世界许多人来说,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成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呢?如果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是人类的基本要求之一,何以中国人成为例外呢?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不曾意识到,在道德伦理之上,还有更高的价值呢?
比伦理道德更高的价值可以称之为超伦理道德的价值。爱人是一个道德价值,爱神是一个超越道德的价值,有的人或许喜欢称之为宗教价值。但是如果有人征求我的意见,我会说,这个价值不仅限于宗教,除非宗教在这里的含义和我在上面所说的不同。举例来说,基督徒看爱神是一个宗教价值;而在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里,神的含义就是宇宙。严格说来,基督徒所说的爱神,也并不是超越道德伦理的,基督教所信仰的神是具有位格的,因此,基督徒爱神可以比拟为儿子爱父亲,而儿子爱父亲便是一个伦理价值。因此,基督教所讲的爱神是否超越道德,便成了问题。它只是类似超道德,而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爱神”才是真正超越道德的价值。
现在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道德经》第48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里不谈“损”和“益”的区别,我对老子这句话也并不完全同意。援引这句话是为了藉此表明:中国哲学传统对于“学”和“道”是有所区别的。“学”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增长正面知识“,道”则是心灵的提高。哲学是在后一个范畴之中的。
《中国哲学简史》完全不是大《中国哲学史》的缩写,其书文笔轻畅,深人浅出,哲思敏睿,极富意蕴,是地道的大家手笔,可以说是冯友兰前期哲学史研究的力作。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本是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哲学而用英文写就的,后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这样一本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已自不待言,而尤为可贵者,其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亦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单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际儒学研究》主编
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轻松驾驭着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这两部历史,来写作这部《简史》,思想资料是中国的,考虑哲学问题的眼光却是世界的,这是迄今在国际学术界还未见有第二位能做到的。
——赵复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朴槿惠,韩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他是有史以来自称“哲学家”而最名不副实的人?是纳粹主义的辩护者?还是大陆哲学当仁不让的领军人物?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
论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抗日战争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中国现代哲学中系统完备且富有创造性的本体论专著。作者以道、式、能为基本范畴,通过逻辑的推演,构建其独...
亚当斯密论情感与道德 本书特色 亚当·斯密著的《亚当斯密论情感与道德(精)》中,亚当·斯密用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
中国现代精神传统(增补本)中国的现代性观念谱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描述和分析中国现代性的观念谱系,进而梳理和评估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为目标的。而其写作的*初的触因,...
希腊古风时期的真理大师 本书特色 ★在公元前六世纪,真理,即阿勒忒业,是那位问候帕默尼德并把他引向“完美无缺的真理世界不可动摇的核心”的女神的亲密伙伴。——德蒂...
李翎(1966.7—),女,辽宁大连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专业毕业,中国国家博物馆美术工作部研究馆员。曾承担国家博物馆“通
原始《周易》原理-两千多年前的八卦应用方法揭秘-(上下卷) 目录 导言上卷**部分探索原始《周易》的思路**章探索原始《周易》思想体系的思路**节原始《周易》的...
人类今天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在互动交流中繁衍生息。然而,这样的生存境况并非没有张力存在。对于一些道德的争议问题,当人
宗教学通论新编 本书特色 《宗教学通论新编》(上下)是作者在宗教学领域探索的又一贡献。《宗教学通论新编》(上下)既名《宗教学通论新编》,顾名思义,它本质上是《宗...
中华佛塔 本书特色 如果你在祖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旅行,一种独特的建筑物总会不时地映入眼帘,使你不由地停步惊诧,徘徊流连,不忍离去:它们或矗立于山峦之上,或藏身于...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社会人类学人家费孝通的老师。作为其重要代表作,本书由中国著名社会学...
《经学历史》是研究经学的重要入门书,对研究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中国经学起自西汉初年,绵延二千多年
论语疏证-中国学术名著丛书 本书特色 《杨树达:论语疏证》旨在疏通孔子学说,首取《论语》《杨树达:论语疏证》之文前后互证,次取群经诸子及四史为证,无证者则缺之。...
佛学大辞典(新编) 本书特色 该辞典是新式佛学词典,是一部中国佛学研究的重要专著。其内容涵盖广泛,共收辞目3万余条,约360多万字,囊括了佛教各种专有术语、典故...
如何进行批判-孟子的愤怒与苏格拉底的忧伤 本书特色 本书反思了我国传统的批判方式和说理方式,通过比较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批判方式,试图将苏格拉底的合作式批判方式融入...
国学启蒙经典5-诗经.孝经.忠经.易经 本书特色 世上有一种书,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弥新,人们称之为“经典”。经典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
十力语要-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民国学术文化名著:十力语要》共四卷,收录了他的信函、语录、短文、讲词等,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对“新唯识论”的哲学思想的...
结构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导言和问题的地位、数学结构和逻辑结构、物理学结构和生物学结构、心理学结构、语言学的结构主义、结构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等章节。结构主义 ...
西方美学史 内容简介 本书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十七八世纪和启蒙运动”和“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三个部分,对西方国家的美学史进行了探究。西方美学史...
图说美学 本书特色 常宏、朱珂苇编著的《图说美学(精)》采取直观的图文呈现手法,引入“图说”理念。选择了美学发展历程中*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端口。众多精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