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内容简介: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中国哲学简史》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佳入门书,60多年来又有多种外文译本出版,一直是世界著名大学的中国哲学通用教材。
《中国哲学简史(插图修订版)》将哲学史经验与个人哲学心得融为一体,以二十万字述几千年中国哲学史,简明,生动,出神入化,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由冯友兰的学生涂又光先生**次根据英文本译成中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5年出版,成为当时学术界的畅销书。
21世纪初,我国当代著名学者赵复三先生重新翻译了此书,译文准确、通俗地传达了冯先生原著的精神。《中国哲学简史》即以赵先生译文为底本,参照英文原版和涂译修订了明显的错误,并配以大量图片以期作为正文的延伸与补充,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书中的内容,增进阅读的乐趣。
韩国首任女总统朴槿惠、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推荐阅读,畅销全球半个世纪的中国哲学入门书。
小史者,非徒巨著之节略,姓名、学派之清单也。譬犹画图,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曷克臻此。惟其如是,读其书者,乃觉择焉虽精而语焉犹详也。
历稽载籍,良史必有三长: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
余著此书,于史料选材,亦既勉竭绵薄矣,复得借重布德博士(Derk Bodde)之文才,何幸如之。西方读者,倘觉此书易晓,娓娓可读,博士与有力焉;选材编排,博士亦每有建议。
本书小史耳,研究中国哲学,以为导引可也。欲知其详,尚有拙著大《中国哲学史》,亦承布德博士英译;又有近作《新原道》,已承牛津大学休士先生(E. R. Hughes)英译,可供参阅。本书所引中国原籍,每亦借用二君之译文,书此致谢。一九四六至四七年,余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因著此书。此行承洛克斐勒基金会资助,乘此书出版之际,致以谢意。该校东方学系师生诸君之合作、鼓励,亦所感谢;该系中文副教授布德博士,尤所感谢。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恒慕义先生(A. W. Hummel)为此书安排出版,亦致谢意。
冯友兰
一九四七年六月
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今天,许多西方人看到:中国人不像其他民族那样重视宗教。例如,德克•布德教授在《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思想》一文中写道:“他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宗教思想和宗教活动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至少不是有组织形式的宗教),而是伦理(特别是儒家伦理)。……这一切使中国和其他主要文明国家把教会和神职人员看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基本的不同。”
从某种意义来说,这话一点不错。但是人们会问:这是为什么?如果追求彼岸世界不是人类内心的*深要求之一,为什么对世界许多人来说,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成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呢?如果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是人类的基本要求之一,何以中国人成为例外呢?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不曾意识到,在道德伦理之上,还有更高的价值呢?
比伦理道德更高的价值可以称之为超伦理道德的价值。爱人是一个道德价值,爱神是一个超越道德的价值,有的人或许喜欢称之为宗教价值。但是如果有人征求我的意见,我会说,这个价值不仅限于宗教,除非宗教在这里的含义和我在上面所说的不同。举例来说,基督徒看爱神是一个宗教价值;而在斯宾诺莎的哲学思想里,神的含义就是宇宙。严格说来,基督徒所说的爱神,也并不是超越道德伦理的,基督教所信仰的神是具有位格的,因此,基督徒爱神可以比拟为儿子爱父亲,而儿子爱父亲便是一个伦理价值。因此,基督教所讲的爱神是否超越道德,便成了问题。它只是类似超道德,而斯宾诺莎哲学中的“爱神”才是真正超越道德的价值。
现在来回答上面的问题。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追求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并无二致。但是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道德经》第48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里不谈“损”和“益”的区别,我对老子这句话也并不完全同意。援引这句话是为了藉此表明:中国哲学传统对于“学”和“道”是有所区别的。“学”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增长正面知识“,道”则是心灵的提高。哲学是在后一个范畴之中的。
《中国哲学简史》完全不是大《中国哲学史》的缩写,其书文笔轻畅,深人浅出,哲思敏睿,极富意蕴,是地道的大家手笔,可以说是冯友兰前期哲学史研究的力作。
——陈来,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本是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哲学而用英文写就的,后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这样一本书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已自不待言,而尤为可贵者,其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亦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单纯,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国际儒学研究》主编
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轻松驾驭着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这两部历史,来写作这部《简史》,思想资料是中国的,考虑哲学问题的眼光却是世界的,这是迄今在国际学术界还未见有第二位能做到的。
——赵复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
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简史》。
——朴槿惠,韩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7年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52年后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上将收尾于宗教文化学有“双重的综合意味”。首先,这个晚近最受注目的研究方向,几乎把宗教学的交叉性推向了极致,以致可看做所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 本书特色 《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作者他的思想在20世纪中后斯掀起巨大波澜,不仅使他成为欧美知识界...
中国思想史系列王阳明一切心法(上下)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中国当代思想隐士熊逸,沉浸十年力作★张居正、曾国藩、梁启超、钱穆、孙中山、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从1849年8月中旬到1851年6月底所写的政治论著、党内文件、时政评论、通讯报道、图书评介等著述。...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 本书特色 20世纪末,来自中东和印度的“第三世界”写作在北美主流学术界的“区域研究”中搅动了一池春水,让这一传统研究焕发出异样的生机,一时...
南怀瑾选集-禅宗与道家 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 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第五卷-[典藏版] 本书特色 《南怀瑾选集(第5卷)(典藏版)(套装全12卷)》是国学泰斗南...
荀子鉴赏辞典(文通版) 本书特色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精通《诗》、《礼》、《易》、《春秋》,并兼取儒、道、墨、法等诸家思想,是集大成的一位思想家。而《...
禅门 本书特色 禅宗的极致,以无门为门,不用任何方法。禅修的观念是: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自我,以[有]为入手方便,以[无]为禅修方向,以努力修行的...
《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 本书特色 《<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人文译丛《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伦理的现代困境 内容简介 汉娜·阿伦特的...
一提起佛教,自然就聯想到素食,對中國人而言,所謂的「出家人」就是「吃齋」的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除了濟公等少數傳說中的人
陈来讲谈录 本书特色 本书为九州出版社名家访谈书系之一种,作者系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当代著名哲学史家。本书整理收录了陈来在全国各地所作的重要演讲,包含儒家文化在...
儒教.孔教.圣教三教称名说 本书特色 儒教是不是宗教?它又具备什么性质?宗教是西方输入的,还是中国固有的?这些是哲学宗教界争论多年的问题。作为宗教的材料支撑,是...
经义考-(全四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中国书店出版★ 本套书前有罗振玉编《经义考目录》,后附翁方钢撰《经义考补正》及罗振玉撰《经义考校记》★ 朱彝尊的《...
宽容-图解·视觉经典 本书特色 1、名家大作:《宽容》是人类通俗历史作家房龙的得意之作,曾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全球发行,至今已畅销近百年。2、全书文字通俗文雅...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全2册):为一门伦理学人格主义奠基的新尝试 内容简介 舍勒这部著作的论述首先涉及伦理学中的进化论、价值论、义务论、代价论、...
四书五经 本书特色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对中国在政治、思想、学术、文化诸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藏传因明-真如因明学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王森先生的遗作,全书共8篇文章,其中6篇先生生前曾发表过,其余2篇系新发现旧稿,现整理出来作为《藏传因明》专集出版。本...
哲学名家对谈录(英美分析哲学PK欧洲大陆哲学) 目录 **场:2006年6月17日下午第二场:2006年6月17日晚上第三场:2006年6月19日下午第四场:答...
教化与工夫-工夫论视域中的阳明心学系统 目录 序绪言 一教化与工夫——一个解读儒学的视角 二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写作思路**章王阳明的作...
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 目录 **章 绪论**节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出场第二节 正名:什么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对象:博弈论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