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娣编著的《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版)》是一部比较全面论述和讲解古籍修复方面知识的书籍。《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版)》共十四章,包括古籍的源流和种类、古籍修复基础知识、古籍损坏的原因、古籍修复的材料和工具、古籍修复操作的基本程序、善本与珍本的修复、出土古籍的修复等。
潘美娣编著的《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版)》是一部比较全面论述和讲解古籍修复方面知识的书籍。《古籍修复与装帧(增补版)》共十四章,包括古籍的源流和种类、古籍修复基础知识、古籍损坏的原因、古籍修复的材料和工具、古籍修复操作的基本程序、善本与珍本的修复、出土古籍的修复等。
潘美娣,1963年进上海图书馆从事古籍修复与装帧工作至今已五十年。曾师从曹有福、张士达、肖振棠等古籍修复前辈。现任中山大学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特聘古籍修复专家。作者在五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曾参与修复了上海图书馆藏善本、上海博物馆藏嘉定明墓出土成化年间唱本、江苏太仓明墓出土文献等珍贵古籍;多次担任文化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以及图书馆学会举办的各级培训班授课教师,并为江苏省文化厅纸浆补书技术项目鉴定委员会委员、南京莫愁职业学校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述:撰写出版《古籍修复与装帧》;参与编写《中国历代装饰艺术纹样与造型》、《中国传统工艺全集》、《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发表论文《太仓明墓出土古籍修复记》、《要重视古籍修复的工作》、《中国出土古籍的修复》、《天一阁登科录的修复》等。
同心方言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分八章,计30万字,称得起内容翔实,而尤应强调的是其中不乏新鲜的语言材料和独到的学术见解,在宁夏方言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开拓价值。试摘要...
新文化的传统:五四人物与思想研究 目录 自序 **辑五四运动的历史诠释 新文化运动的传统起源 一、清代朴学与新文化人的治学路径 二、以“复古解放”为先导的“价值...
中国文化六讲 内容简介 何教授治史深受胡适、傅斯年、陶希圣、钱穆等人的影响,因此他颇能把握中国社会经济史的观点,以思考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相关问题。此外,何教授亲身...
容斋随笔(上下)--毛泽东临终前还要看的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卷一;欧率更贴;罗处士志;唐平蛮碑;半择迦;六十四种恶口;八月端午;赞公少公;郭璞葬地;...
中国户籍制度变迁-个人权利与社会控制 本书特色 在中国,户籍制度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人口信息制度,往往还是制士处民、征收贡赋、规定禄食、兴发力役、组织军旅的基本依...
天衣无缝-东方皇裔与时尚设计的传奇 本书特色 20多年前:一张没有返程的机票、两箱军用压缩饼干、仅有的50元美元,一个弱小女孩远赴巴黎求学……现今:她是阿玛尼终...
孙姓:插图本 本书特色 孙姓有两支:一是同文王第八子康步被封于卫,传至卫武公时,武公的儿子惠孙,做了上卿,其后人以孙为姓;二是周时齐国陈无字之子书,因伐莒有功,...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内容简介:《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有言:“今天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头,我们看得
城市学:香港文化笔记 内容简介 “文化浪荡者”潘国灵近年来踏着细碎的脚步,游走于香港的大路小路,弯路直路,以迷失而又清醒、投入而又疏离的目光看着这座城市,更把晃...
新华字典-第11版-双色版 本书特色 一、 小字典:为文化民生而生帮助几亿中国人民扫盲识字。《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成为亿万群众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的...
老古董 本书特色 唐鲁孙有二分之一的汉人血统,他的母亲为曾任河南巡抚、河道总督、闽浙总督的李鹤年之女。……因此,唐鲁孙先生能有以燕京种种切切为主的这套文集,与震...
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 本书特色 如果阿城先生是各种领域的业余者,例如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那他做出了很多专业者都羡慕的成绩。这一次,是结合考古、天文、历...
跨文化方法论初探 本书特色 《跨文化方法论初探》是根据我国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乐黛云先生的讲座稿整理而成,是 “跨文化方法论研究”丛书...
《互联网金融生态》内容简介:当前,中国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互联网金融的相对领先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其中
话语意义的建构 本书特色 本书从跨学科的视角,主要是从当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采用史论结合、虚实并举的方法探讨了话语意义的建构——言语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加工。这一课题...
无障碍阅读国学经典:说文解字 本书特色 品味汉字之美,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使原本晦涩难懂的《说解字》,真正变成雅俗共赏、普通人也 “读得懂”的《说文解字...
老钱:富人的精神起源 本书特色 这部亦庄亦谐的作品就上层社会的形成和意义所做出的深刻思考,是可读性与社会启示意义的完美结合。——施瓦辛格对于美国上层社会,《老钱...
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问题的论辩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是一套熔资料性、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于一炉的大型系列书籍,是二十世纪关于中国哲学、历史、文...
《从制造到服务》内容简介:像高收入经济体经历的那样,中国在人均收入达到门槛值以后也迈入了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期。这一
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 本书特色 上个世纪之交的中国人究竟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动乱和变化?保持着哪些文化传统和陈规陋习?都市、乡村及社会各层面的具体状况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