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战的合理性在战略网络战中,会不会出现下述情况,即交战的双方心照不宣甚至明目张胆地对对方进行网络攻击,但是双方都会努力不使冲突升级为暴力形态,这种情况是否合理呢?由于该假说通过合理性测试(即该假说是值得考虑的)的前提条件并不太高,不需要克服太大的难题,因此简单地说该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说,交战的双方可能会在网络空间展开相互攻击,并且都不愿意使事态升级。战争通常都是非理性的,往往双方都是如此——但是历史事实表明这些国家依然照打不误。施压仍然是发起攻击的可能动机之一,其他的动机还包括在国际关系中明确立场,或者是想教训别国。一个国家几乎不可能通过网络战来攻城掠地,这样很好:因为夺取土地已经是一种过时的冲突动机。此外网络战的成本看起来还很低廉:因为参战的黑客并不存在人身危险;目标系统可能会彻底失效,网络攻击的效果可能会被广为所知且影响巨大(虽然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短暂)。看起来交战方可以控制所有的风险——并且如果初始袭击失败,攻击者可以矢口否认有过该次行动。通常战争开始*可能的原因是,双方或者一方严重错误估计制造冲突所带来的后果。现有的文献认为(如果我们的研究没有遗漏的话),网络空间中的冲突基本上存在以下几种不确定因素:对于发现攻击、找出凶手的能力(反过来说就是隐藏踪迹的能力)的疑问,对于武器效能的疑问(包括攻击前的预测及攻击后的评估),对系统修复时间的疑问,对于能否持续相同水准攻击能力的疑问,对于是否会产生系统连锁故障(反过来说就是不会产生该类故障)的疑问,对于避开敌方破坏能力的疑问,以及第三方参与所带来的疑问。如果所有的国家都以减少冲突的态度来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那么就可以避免危机——但是我们也常常听说冲突中的一方或双方忽视这些疑问(集体决策的常见结果)并继续进逼。网络战中可能会出现战果极不对称的情况(这又回过来肯定了铤而走险的正确性):富庶的国家技术更先进并因此更依赖于信息系统,一个贫穷的国家可以集结足够多的聪明人来对前者进行大肆破坏。如果实体空间中发生类似的攻击,大国会彻底击败发起攻击的小国。如果侵略者国内可供攻击的网络目标很少,并且如果富庶国不愿诉诸武力且无其他好的回击方法,那么后者可能会因此与前者保持安全距离,并避免与其进行贸易或其他生产活动。即使在当今和平的世界环境下,第二种情况并不少见。两国之间发生战略网络战的可行前提是,双方都相信冲突不会蔓延到实体空间。尤其是目标国更容易发现,相比实体攻击,加强自身网络防御并只在网络空间中进行回应要更加划算。因为实体攻击可能会带来大量的流血牺牲及财产损失,并且通常难以收场。网络战的局限性我们有理由怀疑,网络战是否具有向别国施压的能力。通常人员伤亡是促使一国在还有防卫能力的情况下仍愿意追求和解的主要原因——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出现网络攻击造成人员死亡的案例。网络战的施压效果取决于两个基础,一是攻击方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二是防御方有多大决心不给外界留下易于屈服的印象。如果赌注足够大,那么即使是西方国家的民众都会在遭受大量打击之后仍不屈服。即使是*猛烈的网络攻击所带来的后果,也很难与萨拉热窝人民在1992至1995年间的遭遇相比,或者是与耶路撒冷居民在1947年和1948年的遭遇相比。在这两起历史事件中,当地民众都顶住了压力。极少有国家会对单独的经济制裁屈服,即使这种经济制裁是全球性的。全球性的经济制裁会长期、全面地影响一国经济的各个方面,至于一次网络战的效果能否比得过全球禁运,我们尚不得而知。对于一个现代化程度相当于1960年左右美国的经济体来说,即使是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被彻底关闭,也不会阻止其崛起。并且这种阻止还只是临时性的,因为网络攻击基本上不能造成实体破坏。我们可以把前面一句中的“计算机网络”替换为“公共可访问网络”(由于被攻击的计算机网络可以主动与外部世界隔离),并把“1960年左右”替换为“1995年左右”,其结果同样成立。因为1995年左右美国人民生活的舒适程度已足以比拟当今发达国家的情况。*后一点,技术落后的国家天生就比技术先进的国家具有更强的网络战免疫力,因此更不易被破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简单地(但绝非廉价地)物理隔离其网络的对策来限制对方网络攻击所造成的破坏,该结论说明网络战中攻击所带来的破坏会受到网络空间自身属性的限制,而其他的施压形式则不存在这一类问题。由于网络攻击需要利用对方的安全漏洞,因此攻击越快越猛烈,对方留下的好的安全漏洞就越少,后续攻击的破坏力衰减得也越快。对于核心子系统来说,即使是遭受到了*强烈的网络攻击,其累积破坏效果可能也会有一个上限。与此相对应的是,对外围系统(用户机器)的攻击更易于重复,这是因为基于人类的安全漏洞(比如允许僵尸程序接管电脑,钓鱼攻击获取系统口令)会一直存在,对其进行利用的能力也不会消失。不过反过来讲,对于基于人类的安全漏洞,即使是全方位的攻击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尽管过去15年中网络攻击的数量与复杂程度持续上升,但是依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攻击延缓了互联网的扩大,更难说它们阻止了互联网的扩大。对于施压战略来说,网络战还有另外一个缺陷,那就是施压的目标(即目标方政府)与网络战中*适宜的攻击目标(即基础设施所用者与银行,它们绝大多数是由私人拥有并经营)并不相同。在遭到网络攻击时,政府可以很好地将公众怒火转移到基础设施所有者身上,使公众认为后者糟糕的防御水平才是网络战带来诸多不便的原因所在。这使得政府可以坚持之前的(外交)政策,并免遭公众不满。虽然基础设施所有者可以对政府的指责进行反驳,但是他们的反驳往往趋向于技术层面,并且缺少说服力。而对意欲向对方公众施压的网络攻击人员来说,敌国政府计算机系统的诱惑力并没有那么大。因为政府的大多数计算机系统都可以停机数周而不会给普通民众带来太多不便。此处的主要例外情况是美联储结算系统(这是因为会对金融市场带来后续影响)、社会保障局、全球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于军事原因而被严密防护)以及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空中管制系统(其糟糕的结构决定了它易于被攻击,但其本质状况决定了它难以被击破)。战略网络战能否影响发生在第三方国内的代理战争(比如两个强国在别国内战中各自支持一方)或海洋冲突(比如说可以是美国与伊朗发生在波斯湾的冲突)的结果呢?对于两个强国来说,尽管发生在第三方国内的武装战斗会来带人员伤亡,但与之相比,直接对对方本土所发起的网络攻击更易于影响两国关系。因为虽然只是在网络空间内的攻击,但是对本土发起的攻击会使提升境外军事冲突胜利的重要性,因为此时该冲突已被视为具备战略意义。
如果一个国家保持纯粹的防守立场,那么必将招致巨大的风险。
如果一个国家保持纯粹的防守立场,那么必将招致巨大的风险。 鉴于网络空间对经济以及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对这种信息媒介的保护已经变得至关重要,甚至关乎国家利益。有些网络攻击者的目的是金钱,有些是为了窃取信息,还有一些是为了扰乱攻击目标的行动。未来的战争极有可能部分地甚至是完全在网络空间内展开。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网络战争与其他媒介形式的战争类似,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网络空间有其自身的规则。举例来说,在网络空间内可以轻易地隐藏身份,但预测甚至评估战斗损失则很困难,并且大多数攻击方法在重复使用的过程中会迅速失效。网络战争实际上就是对模糊事物的操纵。 作者深入地研究了以上主题,并探讨了网络报复的优势与劣势,网络威慑与警戒的价值,以及其他可以帮助国家在面对网络攻击时保护自己的手段。
马丁·C·利比基,1978年获得加州大学博士学位,早年于美国国防大学任教,现就职于美国兰德(RAND)公司资深管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及国家安全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
周恩来青少年论说集(日文版) 本书特色 周恩来总理1913年至1917年在天津南开中学求学,期间曾完成课业作文52篇,课外习作59篇。他在1920年10月赴欧洲...
《太平洋之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日在太平洋诸多岛屿上的抢滩登陆作战,从珍珠港到瓜达康纳尔,格洛斯特角到贝里琉岛
世界战争-二十世纪的冲突与西方的衰落-(上.下册) 本书特色 在这部著作中,弗格森对20世纪的历史特别是前半段历史进行了全面回顾。在这个人类历史上*为非凡的世纪...
中华民国国会史-(全3册) 本书特色 笔者谷丽娟、袁香甫经过多年的资料收集和对这些资料的潜心研究,写成了《中华民国国会史》一书,也算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完成了一件抛...
罗伯特议事规则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生前*后一次全面增修版本的中文译本,详细阐述了各项规则的内容及其所适用的情况,并为读者制定了系统全面的议事规则学习计划。通过...
《姜夔王献之保母志跋(中华碑帖精粹)》内容简介: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其人多才多艺,工诗词,长
中国外交:2019年版:中文版 内容简介 《中国外交》( 2019年中文版)深入分析2018国际形势发展演变,全面介绍中国外交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推进的丰硕成...
新世纪之战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剖析“颜色革命”的深层原因。作者以敏锐的政治眼光解读了包括香港“占中”...
中国共产党章程 本书特色 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也是全党同志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党员...
美国与中日关系的演变1949-1972 内容简介 本书以1951年旧金山对日和平会议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过程为背景,以日本政府在“承认中国问题”和“台湾...
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 本书特色 五千年来专制帝王之局,于此十年中为一大结束;令后亿万斯年之中华民国,乃于此时开幕。则非十年以来之小变,实五千年以来之大变,而不...
揭秘中国-I 本书特色 一本书读懂别样的行业,别样的社会,别样的中国!“裁员顾问、金牌牵犬师、八宝山入殓师、五毛党、私人飞机顾问”,朋友侃侃而谈,你是否满头雾水...
马克思靠谱 本书特色 本书用走心、妥贴且青春的表述方式讲述了马克思的一生及思想理论精髓,让年轻读者们穿越时空,与一个有血有肉有灵、与九零后的心灵足迹无比契合的马...
制度正义论 本书特色 《制度正义论》是李阳春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制度伦理研究》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是一次对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哲学思想进行深度剖...
黑豹坦克大揭秘 本书特色黑豹坦克是军迷们心中的“圣物”,被认为是德国人设计的*佳坦克,与战争史上*伟大的坦克、黑豹坦克*可怕的对手——苏联t-34相比,也堪称不...
石油即政治-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和美国权力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读客出品,文汇出版社2017年1版1印★ 本书主角、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雷克斯·蒂勒森辞...
安德鲁·甘布尔(Andrew Gamble),当代英国著名政治学者,“以赛亚·伯林政治学研究终身成就奖”得主,谢菲尔德大学政治学系终身名誉教授。他曾长期执教于谢...
列宁全集(32) (精) 本书特色 1.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写作或发表时间编排。在个别情况下,为了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组文献的完整性和有机联系,编排顺序则作变通...
战略与民族优越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主张从文化路径研究战略的经典之作,阐述了在军事战略领域中民族优越感的重要作用。作者对战略与民族优越感之间的关系作出广泛的研...
作者:(美)罗伯特·E.戈定主编 ,(美) 译者:王浦劬等王浦劬,博士,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长江学者,先后出版专著,译著30本。官逸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