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是汉字意符独体单音形式在文学形式创造中的独特体现,是古典汉语文学运演的结果,是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中国文学艺术思维的结晶,是中国人精神的花朵,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学的各种表现形式中,它*具公共性、人文性与启示性。 楹联是精英文化与普世文化合流的表现,是中国文人*独特、*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体物抒情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式的体现。它模山范水,宣仁启智,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山水精神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它悬之于寺庙殿堂,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境界,召唤着人们的灵魂,度尽劫波,引领人放下人生的苦难,企盼彼岸的乐境;它悬之于亭台楼阁,引领人们面对生死,化去生的忧虑,进入无分别、无彼此的悟境,获得人生的澄明与超然,从而逍遥自适,与道合一。在人文的阐释与自然的晤对中,将宗教的神圣化为人间的关怀,建构了中国人中庸和谐,不偏不倚的人生态度,从而平静面对得失去取,化忧患为淡定潇洒。它讲究美善相济,以美储善,在生命的完满中造就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化去人生的烦和畏。它是书写在大地上的艺术形式,它与中国书法完美结合,展现大我,放下小我,鼓励人们立德立言立功,实现生命的价值。它是向上的、唯美的、至善的、崇真蕴和的艺术存在形式,它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与中国形象的内涵。 翻开《楹联文化通论》,我们就进入这个世界。
楹联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特殊形式,是古代汉语语言艺术的结晶,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延伸,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在人们的生活和艺术鉴赏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并且,楹联艺术和楹联创作以其广泛的群众性、雅俗共赏的特点,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它也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形象体现。而《楹联文化通论》作为一部集成性的楹联著作,结合历史文化材料加以比堪校释,以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将之发扬光大,弘扬中国楹联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由骆锦芳编著。
序:以云南楹联为视角的楹联文学与楹联文化研究的思考**章中国楹联的文学特质与渊源及艺术追求一、中国楹联文学的产生及其文学文化渊源二、中国楹联文学的语言特点与形式之美三、中国楹联文学的审美追求与艺术特色第二章中国楹联文学的艺术功用与文化蕴涵一、楹联艺术的造景作用与文化趣味的传达二、立足书斋写意山林的文人生活世界三、书法艺术与楹联艺术的珠联璧合四、楹联语言艺术与汉民族文化特色的彰显第三章中国楹联文学的文化功能与时代风貌一、楹联艺术的文化传播与精神净化功能二、楹联艺术中山水审美与人文审美的交响与再现三、楹联在文化交流与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四、楹联文学的时代风貌与文化追求第四章楹联文化与中国文学对偶文体的生成一、楹联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凝聚与升华二、从对偶修辞到对偶文体的生成与独立三、传统诗文表达形式与对偶文学文体的相互模塑第五章楹联文化与中国文人的生活与世界一、楹联创作中文人的社会担当及生活与追求二、楹联创作中自我情志与理想情怀的抒写三、楹联创作中人生趣味与生命解悟的表现四、楹联创作中主体的逍遥与审美情趣的凝集五、楹联创作中对道的追寻与精神情怀的高扬第六章楹联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播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性与表现方式二、楹联在儒家文化精神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三、楹联在道家和道教文化精神传播中的意义第七章楹联文化与宗教文化精神的传播一、楹联对佛教文化精神的传播及其重要性二、楹联文学与伊斯兰教等宗教思想的传播三、楹联艺术与宗教文化的多样性及多元信仰第八章楹联文化与中国的园林艺术一、园林造景、抒情写心与楹联创作的关系二、园林景观与楹联文学互相映照的文化审美精神三、园林艺术与中国人的生活理想与审美观的模塑第九章楹联文化与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楹联的起源发展与书法艺术相得益彰二、诗化语言与书法艺术之美的结合三、以书法为载体的独特审美文化第十章楹联文化中的民间生活与信仰一、楹联文化与民间神祗崇拜二、楹联文化中的清廉形象与民间渴望清官愿望的表现三、楹联文化与民间社会对美好爱情追求心理的描写四、楹联文化所体现的民间生活情趣与好尚五、楹联文化与民间衣食住行及生活的关系第十一章楹联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及宗族文化的建构一、楹联文化与跨境民族的民间文化交流二、楹联文化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呈现三、楹联文化与家族、宗族文化信仰的凝结四、楹联文化中的儒家观念及其传播方式第十二章楹联文化的丰富性与云南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一、云南楹联文化的丰富性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二、中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三、楹联文学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价值第十三章楹联文学的审美追求与意象和意境的创造一、楹联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追求二、楹联作品多样丰富的艺术审美创造三、经营安排与自然对象之美的呈现四、审美意象的经营与审美形象的创造五、文学意象的经营与审美意境的创造第十四章楹联文学的审美风格创造与审美价值追求一、丰富的审美追求与多样审美风格二、时代新风格与多元审美价值实现三、文学艺术之美的凝聚与艺术影响第十五章鸡足山楹联文化与佛教文化精神的弘扬一、鸡足山的佛教文化源流及其影响二、楹联对佛教文化精神的阐释与表现三、鸡足山佛教文化楹联的精妙灵通跋:楹联常识的缺失与楹联文化普及与传播的重要性参考文献
骆锦芳,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书法家。1965年出生于云南陆良,1982年考入昆明师范学院,1986年留校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1992年受业于北师大韩兆琦、李修生、童庆炳等先生;1996—1998年受业于云南大学张文勋、赵仲牧、杜东枝等先生;1998年为北大中文系访问学者,随乐黛云、褚斌杰先生学习。1997年破格为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为云南师大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第一导师、美学硕士点导师,云南省中学语文研究会会长;云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省国学研究会理事等。出版《诗学批评与文化解读》、《唐诗艺术与审美》、《美学原理教程》等著作并主编《中国文化经典读本》,《中国语文》等教材多部,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
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物质之演进 本书特色 词向来被视为女性化的文学体式,女性词尤其受到读者的青睐,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本书是叶嘉莹研究评论历代女性...
《易中天中华史:命运和选择》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华史系列的总结之卷,易中天带你快速闪回,从3700年以前洛阳盆地上“中国崛起”开
传统文化隐喻: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产业现代性转型的社会学研究 本书特色 《传统文化隐喻:禹州神垕钧瓷文化产业现代性转型的社会学研究》是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本...
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典藏版) 本书特色 《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典藏版)》是中国社会史的部专著,具有开拓之功,至今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典藏版)...
人与树:一部社会文化史: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本书特色 《人与树:一本社会文化史》通过一系列曾发生在森林里的“...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里的传统文化》内容简介:本书是在上海市名师名校长课题《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传统文化资源的分析与应用研究》研究
名家绘本: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汉族卷5)(英文版) 内容简介 《中国56个民族神话故事典藏·名家绘本(汉族卷5)(英文版)》内容简介:神话是人类童年*珍...
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作者近十年来的14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来从认知的角度研究汉语语法的成果,按各篇发表年份的顺序排列。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目录 ...
清末中国人使用的日语教材-一项语言学史考察 内容简介 从1895年到清朝灭亡短短十余年间,中日两地共出版日语教材近百种。著者利用赴日访学机会,搜集了大量原...
老天津画传 本书特色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人的老话儿,欧美则不然,他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不停地检讨——向上帝赎罪。无论是性善说还是原罪论,当他走...
到巴黎去,这是一种世界性的欲望。《巴黎记》是诗人于坚对巴黎的朝圣之作。1994年,年届不惑的诗人第一次飞往巴黎,深夜抵达,他一直以为巴黎是一座璀璨的未来之都,可...
西论-现代化丛书: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 内容简介 本书1934年初版,是较早对新文化运动的系统研究,见解基本持平,出版初期颇有影响,后来却长期受到学界忽视。作者以...
中国人的焦虑:一次文化突围的尝试 本书特色 名人推荐*新的心理卫生流行学的调查说明,生活在都市的中国人,大约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存在严重的情绪不良,用*通行的大...
【编辑推荐】你可知道,第一块豆腐诞生于何时?筷子是什么时候首次使用?食物何时开始分阴阳、凉热?红薯和玉米的引进产生了何等巨大影响?为何中国人讲究吃一口饭要配一口...
新书--汉英语言对比概论 内容简介 《汉英语言对比概论》是普通高校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使用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和汉英语言对比爱好者使用、参考。“汉英语言对比...
《唯美人像摄影实战与后期》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讲述唯美风格人像摄影的拍摄技法与后期技术。该书由具有丰富人像摄影经验的摄影师编
邃谷书缘 本书特色 《书林清话文库》全套**辑分6册,包括6位专家学者的著作。虽然每册书均有自家的侧重,但大家探研古今书籍、藏书文化,典籍聚散的精神内涵却气息相...
中华科技五千年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 华觉明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由物理化学家、教育家卢嘉锡题写书名 ★ 本书曾获得第...
诸神的世界 本书特色本书为“何新文选”系列中,何新解密中国文化三部曲(《诸神的世界》《诸子的真相》《中国文明的密码》)之一。何新是中国著...
形式语义学导论 本书特色 《形式语义学导论(英文版)》:西方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视野形式语义学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没有预设语义学和逻辑学的专门知识,循序渐进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