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图册类出版物的印刷水平有了很大的变化。高端画册质量不断提高,影响逐渐波及普通读物,今天一部中等价格的图册已堪称精美。这对书法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大家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墨迹。以前作为稀世珍宝的名作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笔法的交搭、节奏的细微变化,历历在目,对于敏感的学习者,感悟其中的奥秘已不再是难事。对此人们印象深刻。但是拓本印刷的进步,大家或许关注较少。一位印刷专家说,书法类图书*难印的是印谱。仔细想想,深有道理。虽然盖印使用的印泥只是一种颜色,但盖出的印稿是有厚度的,那些具有一定厚度的印泥在光线的作用下,色彩变得十分微妙。印泥的厚度很难印出来。碑帖拓本与此相似,仔细观赏过拓片实物的人们都知道,由于拓制时墨所形成的厚度,使字迹有一种无法言传的体积感。这正是拓本魅力之所在,但一般的印刷品抹去了这种体积感。一流的拓本中,点画像是书写出来的,只要稍加想象,与墨迹便几乎没什么差别。在*新的碑帖拓本的印刷物中,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书写的感觉。
书法学习者从这种高质量的出版物中受益巨大。这是以往的时代不可想象的。以前,除了极少数特权者、富有者有摩挲经典作品和一流碑拓的机会,其他人只能对着质量成问题的复制品冥思苦想。从这里几乎没有可能走向书法的高端。而今天,所有人都几乎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始我们对书法的感受与训练。
江西美术出版社在众多的书法出版物之外编选了这部碑帖选。选择大的开本,因此得以把原作或拓本略加放大,这正好暗合了临写的需要。临写时一般需要把字放大一些,但又不能过大,因为原帖笔画尺度一般较小,原大临摹时,笔尖一触纸,不等你操纵毛笔完成应有的动作,已经到达应有的粗细,起不到练习的作用,但是如果临写扩放过大,笔画内部运动的方式便完全改变,那也已经不是我们要求的临摹了。因此临摹的字迹应比范本稍大一些,但不能太大。这部碑帖选集正好符合我们的需要。
它们也可作为欣赏的对象。
欣赏有两种方式。一是细细品读,精微到一个毫米,甚至更微小的地方,琢磨造成这种种变化的深层契机——运动、心理、材质、惯习等等。一篇杰作在手,长此以往,感觉与形式糅合在一起,赏鉴力自然不断提高,四五册这样读下来,便是一位有经验的鉴赏者了。也可以挑一册喜爱的杰作放在床头,每天入睡前翻开一页,看一眼便合上亦无妨,身心完全放松,留下的只是作品的大感觉,无论是身影,还是风度、气息,都没关系。庄子说:“目击而道存。”这是从细处入手注意不到的东西。
希望这部碑帖选集的出版,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不时增添一份发现的喜悦。
颜真卿与《颜勤礼碑》
文师华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长安县(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曾出任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平息后,颜真卿入京,官尚书右丞、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太子太保,封鲁郡开国公,世又称“颜鲁公”。
颜真卿在书法的道路上,首先受到了家学和外祖父殷仲容书风的熏陶,其次受到了初唐褚遂良和盛唐张旭等名师的影响。在继承家法、学习褚书、受到张旭指点的基础上,颜真卿凭借自己的悟性和勤奋,把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楷书规范,以圆转浑厚的笔致代替了方折劲巧的晋人笔法,以平稳厚重的结构代替欹侧秀美的二王书体,古法为之一变,自成家数,世称“颜体”。
颜真卿楷书名作有:《多宝塔碑》(44岁书,现藏西安碑林)、《东方朔画赞碑》(46岁书,碑在山东德州)、《郭氏家庙碑》(56岁书,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麻姑仙坛记》(63岁书,原石在江西建昌府南城县,明代毁于火)、《大唐中兴颂》(63岁书,摩崖刻石,在湖南祁阳县浯溪崖壁)、《颜勤礼碑》(71岁书,原石现藏西安碑林)、《颜氏家庙碑》(72岁书,原石现藏西安碑林)等。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所撰并书的神道碑。此碑四面刻字,现存两面及一侧,文至“铭曰”止。立碑年月亦失。但据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7记载:“唐《颜勤礼碑》,大历十四年”。可知此碑是颜真卿于大历十四年(779)撰文并书写。今残石高175厘米,宽90厘米,厚22厘米。碑阳19行,碑阴20行,每行各38字。碑左侧5行,行37字。右侧上半宋人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14字,下刻民国十二年(1923)宋伯鲁所书题跋。原石现存西安碑林。
此碑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记录了颜氏家族上溯颜勤礼的高祖颜见远、曾祖颜协、祖父颜之推、父亲颜思鲁,下至颜勤礼的儿子颜昭甫等人、孙子颜元孙等人、曾孙颜春卿等人、玄孙颜纮等人,前后九代繁衍发展的脉络;二是叙述了作者曾祖颜勤礼一生的主要经历、学识、品德和功业。
从书法上看,此碑用笔之劲健、爽利,已到炉火纯青地步。尤其是颜楷中*富有特征的长撇、长捺,力饱气足,劲健天成,长捺具有蚕头雁尾之势;竖笔铺锋直下,显得圆浑挺拔;横画收笔处重按,钩画出钩时必先收锋,就连捺笔也在折处先收后放,皆系颜书讲究笔意圆劲内涵之处;转折处都用暗转,不同于初唐楷书的提按折锋;结体上也一反初唐楷书的向中间收敛的特点,笔势开张,挤满方格,内松外紧,上紧下松,显得宽舒圆满,雍容大度。此碑充分体现了“颜体”的独特风格,加上拓本神采丰足,故不少人把它作为学习颜体的主要范本。
颜真卿对唐、宋以后的书法产生了巨大影响。晚唐柳公权得颜楷之法度精髓而再变楷法,写出以瘦硬露骨见长的“柳体”。五代杨凝式师法颜真卿行书,形成体势纵逸、烂漫萧散的风格。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的耶律楚材、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巎,明代董其昌、王铎,清代的刘墉、钱南园、何绍基、翁同龢、趙之谦,近代谭延闿,当代楚图南、舒同等等,无不取法于颜真卿的楷书或行书。颜体血脉绵延至今,几乎成了每一个学书者进入书法艺术殿堂的必修课。
文师华: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政协委员,曾任本校中文系系主任。
黄自元楷书九十二法-毛笔水写大字帖-{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本册精选了黄自元的楷书代表作,分人物简介、书法特点、用笔技巧、基本笔画、偏旁部首、结构布势、集字临创、...
Likepeople,buildingschangewithage,forcedtoadapttotheneedsofcurrentoccupations.Th...
黄庭坚-砥柱铭-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 内容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尤...
世界电影鉴赏辞典(续编) 内容简介 她,是一座特别的电影院,正上映着百年来200部世界著名电影。她,是一位博识而热情的艺术向导,将带你漫游万花筒般的银色世界这里...
《中国民族的形成》原是李济先生于1920年至19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期间用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为纪念李济先生诞辰110周年
快意斋晤对 目录 力道韵致 宁静志远——子骏对话吴悦石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项堃对话吴悦石朱新建对话吴悦石如何贴近传统——刘墨对话吴悦石怎样成为一个传世的中国...
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 内容简介 《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内容简介:《祭侄文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公元一七五八年。麻纸本,纵二十八点二厘米,横七十二点三厘米,...
王仲殊,1925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50年7月自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
一个现代神话的构筑-从《尤利西斯》到《布卢姆》 目录 自序从小说到电影:构筑现代神话一、乔伊斯与《尤利西斯》:电影化的形式实验二、从《尤利西斯》到《布卢姆》(2...
硬笔描摹智永《楷书千字文》 本书特色 本书以“书圣”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的《真草千字文》为范本,《硬笔描摹智永(楷书千字文)》精选其真书即楷书中有代表性的字和点画、...
唐曹仁墓志-中国碑刻经典 内容简介 唐《曹仁墓志》,全称》唐故左龙武军大将军谯国曹公墓志铭并序》。志高、宽各59.5厘米。2002年秋出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吕店...
铭心绝品——两晋隋唐法书名迹特展 本书特色 在存留至今的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中,*为人宝爱的是真实反映书家风貌的法书墨迹,尤其出自著名书法家之手的早期名家墨迹,堪称...
学生眼中的肖邦 本书特色 《学生眼中的肖邦》收集并讨论的大量关于肖邦作品的技法、理解及诠释的内容,均来自肖邦学生以及大师本人的书信、日记和口述等**手来源。全书...
《念荣》内容简介:◎纪念张国荣60岁冥诞。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张国荣传记。童年,学生时代,四处碰壁的入行之初,登上顶峰,急流勇退
张迁碑-名碑名帖完全大观-二四 本书特色 本书为初学者量身定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观赏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具备完全的阅读内容和完全的临习功效,可让初学者...
迷人的黑影-中国主题剪影珍藏版明信片 本书特色 李建国编著的《迷人的黑影(中国主题剪影珍藏版明信片)》是一套以中国古典文化为主题的剪影作品明信片(内含16张),...
电影课-中外经典电影欣赏十二讲 内容简介 丰富多彩的电影课已经成为河北大学艺术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经常听到学生抱怨电影课不好选,有的电影...
《电影讲稿》摆脱了一般电影教科书的叙述框架,从身体语言的丰富性、暧昧性和神秘性作为切入点,展开对银幕上的身体、运动、时间
李国新,女,1966年4月出生于河南省社旗县,现任教于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学会会员,浙江农林大学汉画造型...
中国古代书法经典(全六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2008年9月第2次印刷★ 精选了我国历代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的经典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