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决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赴后继,绵延百代。
作为中国人,□为祖国灿烂的过去与崛起的今天感到骄傲。
作为中国的出版人,应义不容辞地以宏大的气魄为广大热爱中国历史的读者,承担起传播这一先进文化的责任:努力使中国历史文化出版物,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过去相适应,与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现实相适应,与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需求相适应。
人民创造了历史,历史又将通过我们的出版物回赠给人民,使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起来的灿烂文化成为当今中国人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让更多的读者感悟我巍巍中华五千年光辉历史进程和整个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成果。
为此,我们作了大胆的探索:以出版形态的创新为抓手,大力提高这套中国历史读物的现代意识的含量,使图书能够真正地“传真”历史;以读者需求为本位,关注现代人求知方式与阅读趣味的变化,把高品位的编辑方针和大众传播的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独辟蹊径,创造一种以介于高端读物与普及读物的独特的图书形态,努力使先进的文化为□广大的读者所接受。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套融故事体的文本阅读、精彩细腻的图片鉴赏、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于一体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终于将陆续与读者见面。这套书计15卷,卷名分别为:《创世在东方》、《诗经里的世界》、《春秋巨人》、《列国争雄》、《大风一曲振河山》、《漫漫中兴路》、《群英荟萃》、《□□的融合》、《大唐气象》、《变幻中的乾坤》、《文采与悲怆的交响》、《金戈铁马》、《集权与裂变》、《落日余晖》和《枪炮轰鸣下的尊严》。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以故事体文本为主体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能产生共鸣、□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从而让历史文化的精华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净化着我们的心灵。因此,《话说中国》以故事体的文本作为书的主体。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历史读物注重叙述王朝兴衰的框架,以世界眼光、□□专家学者的史识来探寻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与规律,以密集的信息,弥补故事叙述中知识点不足的局限,从而使故事的感性冲击力与历史知识的理性总结达成高度的统一。它让读者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享受了故事所带来的审美快感,同时又能寻绎历史的大智慧。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互为表里的图与文的精彩组合。
当今社会已进入“读图时代”,这一说法尽管片面,但也反映了读者的需求。在这套书里的图片与通常以鉴赏为主的图片有很大不同: 图片内容涵盖面广。这些图片能够深入再现历史现实,立体凸现每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透过生动的“图片里面的故事”,可以体味其中蕴涵着的深刻内容,堪称是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它们与故事体文本相关联,或是文本内容的画面直观反映和延伸,或是文本内容的背景补充,图与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同时,纵观整套书的图片又分别构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专门图史,如服饰图史、医药图史、书籍图史、风俗图史、军事图史、体育图史、科技图史等等。
图片的表现形式极其丰富。这套书充分顾及现代读者的读图口味,借助现代化手段尽量以多种面貌出现,汇集了文物照片、历史遗址复原图、历史地图与示意图、透视图以及科学考古发掘现场照片在内的3000余幅图片。既有精炼简洁的故事,又有多元化的图像,读者得到的是图与文赋予的双重收获。
创造了一种新的读图方式。书中的图片形象丰富,一目了然,具有“直指人心”的震撼力,但在阅读过程中,尤其是在欣赏历史文化的图片中,这种震撼力很难使读者感悟到。原来他们是凭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生活积累在品味和理解书中的图片。两者一旦产生矛盾,就不可能碰撞出火花。本书作为面向大众的出版物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阅读环境:改造我们传统的图片的文字说明,揭示图片背后的信息,让读者在读完这些文字后,会产生一个飞跃,对□□眼所看到的图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
在《话说中国》这部书里,你将看到一个充满数字化魅力的历史百科知识体系。
数字化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许多崭新的变化,作为文化产品的创新也不例外。为此,我们在这套信息密集型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里,大量运用了在电脑网络上广泛使用的关键词检索方式,以关键词揭示故事内核,由此来检索和使用我们的故事体文本与相关知识性信息。这套书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但有自强不息的过去时,前进中的现在时,而且还有充满希望的将来时。
一则故事,一幅图片,一个关键词,都是某个有代表性的“点”,然而这个点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叙事单位。它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亮点,折射了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把这些亮点连接起来,就会构成一条历史之“线”,而“线”与“线”之间的经纬交织,也就绘成了历史神圣的殿堂。点、线、面三维一体,共同建构着上下五千年的民族大厦。
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我们知道,印刷是中国引以为骄傲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出版在世界出版史中,曾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灿烂篇章。然而近代中国出版落后了,以至于到今天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出版技艺上,还是在出版理念上,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们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善于学习、消化与借鉴,“洋为中用”,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努力把世界同行在几十年中创造的经验,学习、运用到这套书的编辑过程中,以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努力了,只要我们心中有了读者,我们一样可以后来者居上。
中国编辑中的一位长者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却有穿越时空的翰墨芬芳;我们没有殷实的财富,却有寄托心灵的文化殿堂。” 在编辑这套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中国历史文化太伟大了,无论你怎样赞美,都不为过;中国历史文化又太神奇了,无论你以何种方式播种,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所撷取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朵小花,还有更多更美的天地需要人们进一步去开拓。
《话说中国》是一部具有多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全书两千则景点故事,全面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亘长而又风云变幻的生动轨迹,八千余幅细腻反映社会生活的生动图片,立体凸显光辉灿烂的中华五千年社会文明成果。
享誉海内外的史学界□□学者李学勤教授担任本书总顾问,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担任本书总策划。
杨善群、刘精诚、顾承甫、程念祺等3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线历史学者撰写全书文字,将个人长年学术精华融于书中,倾力奉献经典而又精彩的篇章。本书是程念祺编著的分册《大风一曲振河山(下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的中国故事西汉)》,讲述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的中国故事。
西汉的历史,禀上古三代、春秋战国之流风余韵,又以天下大一统之新声,重谱中国历史之新曲。雄悍与张扬,反映着这一时期的历史个性。而随着那辉煌逐渐化为乌有,埋下的却是沉重的历史伏笔。
萧何的功劳 萧何年轻的时候,在沛县衙门里为吏,后来被提拔为沛县的主吏掾。萧何的办事能力很强,得到了秦朝的郡御史的赏识。郡御史曾经要向朝廷推荐他为官,他再三推辞。可见,他并不觉得为秦朝做官有什么好。后来,他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率先进入咸阳,一些部下只知道把各府库的财物拿来私分,只有萧何认真地把秦朝丞相府的图籍收藏起来。刘邦之所以周知天下地形险要、户口多少、地方富贫、百姓疾苦,都是因为有了这些图籍。这对刘邦后来夺取天下,起了很大的作用。
刘邦受封为汉王,萧何做了丞相。刘邦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萧何则为他组织和运送军需,刘邦好几次被项羽打得大败,多亏萧何从后方及时地为他补充兵源,萧何把后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凡有关军国大计,他总是呈请刘邦同意后,才付诸实行;而有些事,需要当机立断,他也敢于自作主张,事后才报告刘邦。那时,刘邦对萧何是非常倚重的。可越是如此,他对萧何也越来越不放心。
公元前204年,当时刘邦与项羽正打得难分难解,却好几次派使者到后方去慰劳萧何。一个鲍姓的儒生对萧何说:“汉王风餐露宿,却不断地派人来慰劳你,原因就在于他对你已起了疑心。我为你着想,你不如把你家族中能带兵打仗的人都送到汉王身边去,这样,汉王就会完全相信你了。”萧何按照鲍生的建议去做了,果然使刘邦非常放心,也非常高兴。
以“功人”压“功狗” 刘邦统一了天下,要对群臣论功分封。而群臣们争功,使这件事拖了一年多还没有做完。对此,刘邦心里是很烦的。将军们自以为战功显赫而目空一切,使刘邦感到威胁。他很想挫一挫这些人的威风,将来也好驾驭。于是刘邦提出:萧何的功劳□大。将军们听刘邦这样说很不服气,当着刘邦的面就嚷开了:“我们这些人在战场上出生人死,大仗小仗经历过百余次,少的也有几十次,攻城略地,也是各有多少。而萧何并不曾有过什么汗马功劳,只不过动动文墨,发表一些议论,他没有打过仗,地位反倒在我们之上,这究竟凭什么!” 刘邦听了心里很生气。却笑着问道:“各位将军,你们知道打猎是怎么打的吗?”将军们说:“那谁会不知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刘邦问。将军们说:“当然知道。”刘邦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猎狗,而指挥猎狗去追逐野兽的是人。
你们都是只能捕获野兽的猎狗,就算是功狗吧。而萧何,他是个猎人,是功人啊!何况你们诸位,当初跟随我打天下时,□多带两三个人。至于萧何,他可是举族好几十人一起跟随我。萧何功不可没!” 听了刘邦的“功狗”、“功人”之说,那些狂妄的将军们知道刘邦内心实已动怒,吓得不敢出声了。但是,等到分封完毕,真要排座次时,将军们又提出平阳侯曹参战功□为卓著,而且曾经受过七十几次伤,于情于理都应该排□□位。刘邦此时确实有点左右为难,毕竟他不能对将军们毫不理会。这时,一个叫鄂千秋的大臣出来说话了:“大臣们的意见都有误。曹参虽有攻城略地之功,但这只不过是一城一地的胜利。楚、汉相争五年,常常吃败仗,好几次几乎全军覆没。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兵员补充,数万人马往往就在□需要的时候不召而至。楚、汉相拒于荥阳数年,军队储粮很少很少,全凭萧何从关中源源不断地把粮食及时运到。皇帝陛下几次三番失利于东方,而萧何总是以稳定的关中支撑局面,这可是万世之功啊!如此看来,像曹参这样的,即使少了一百个,对于汉朝来说,又有什么可稀罕的呢?汉朝有曹参,未必就能保全。为什么要让一时一地的功劳凌驾于万世的功劳之上呢!应该萧何□□而曹参第二。”鄂千秋的一番话,刘邦听了连声说好,大臣们见状,想想刘邦说的“功狗”,也不敢再吱声了。从此,萧何为众臣之首。鄂千秋因为进言有功,封为安平侯。同日,萧何的父母兄弟也都受封食邑。又加封萧何二千户,说是报答当初去咸阳服役时萧何比别人多送他两百文钱。P29-31
殷商甲骨文形义关系研究 本书特色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成体系的*早的文字。自1899年发现一百多年以来,甲骨学在文字考释、商史研究、考古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
美国女画师的清宫回忆 本书特色 一位名叫凯瑟琳·卡尔的美国女画师曾以观察统治者的眼光去解析慈禧,却在政务之外,看到了一个女人对容貌的关爱和对服饰的考究;她曾以揣...
《六朝精神史研究》内容简介:本书以六朝时期为中心,历史跨度纵贯汉唐,通过综合性和个案性的考察与研究,对中国中古思想史以及中
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插图本] 本书特色 杨天石编著的《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插图本)》是《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作者的*新著...
夷夏先后说 本书特色 易华编写的这本《夷夏先后说》以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夷夏东西说》论据内容为起点,分别从历史人类学、考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语言人类学...
山中岁月-隐士的生活与心灵轨迹 本书特色 由张伟编著的《山中岁月:隐士的生活与心灵轨迹》是文化中国边缘话题系列丛书之一。该书叙写的是隐士这一特殊人群的共有文化品...
《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典型考题精解及深度预测试题》内容简介:本书是专门针对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的辅导习题集。内容紧扣考试
先秦史十讲 内容简介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学贯古今,涉猎甚广,在先秦史、考古学、古文字学、民族史、四川地方史、明清史等方面都有颇高的造诣。...
明代云南民族发展论纲 内容简介 《明代云南民族发展论纲》(作者段云红)是“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为明代云南政区的调整及民族分布的变化;土...
一个中国学者的世界话语 本书特色 本书着眼于百年来东西方文化冲突,着眼于“尽物之性”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着眼于“尽人之性”的文化艺术伦理价值之评判,开篇立论,...
《名誉》内容简介:每年,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名誉谋杀可能高达5000起。名誉,始终是女人头上的一把利刃! 埃斯玛的母亲彭贝死了两次。
《农户、集体与国家:国家与农民关系的六十年变迁》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乡村集体为中间层次,以国家的逻辑为最高层面,通过“土
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1891年1月23日-1937年4月27日)は、意大利共产主义思想家、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之一。葛兰西生于
《生活数学大爆炸:幼小衔接数学思维训练(2阶)》内容简介:本书共7章,分别为分类与比较、认识方位、空间几何认知、量的比较、量
《给年轻人的数字经济启蒙》内容简介:数字经济已经悄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如果我们还不了解其中的原理与机制,认识应用相关产品
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 内容简介 本书由钱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
史说心语-中国古史中的权势.权术.与人性 本书特色 一鉴往知来 ,所推崇的不仅是读史贵在有独断之识,更在于述史可以给人以有益的人生体悟。一介书生秉持着一修身养性...
《中国神话》内容简介:百年前,中国神话零碎飘散,不成体系。是茅盾先生率先做出了大胆探索, 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梳理了整个神话
西北边疆卷 戡定新疆记-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西北边疆卷-三 内容简介 《中国边疆研究文库·初编·西北边疆卷三:戡定新疆记》是西北边疆再次出现危机,清政府收复...
民俗学概论(第二版) 内容简介 《民俗学概论(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民俗学概论》的修订版,是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基础理论教材。《民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