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详尽、系统地梳理了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中诗歌叙事学、非自然叙事学、语料库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各流派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后经典语境下“叙事性”、“巧合·反事实·聚合·离散”、“隐含作者”“不可靠叙述”等概念的深刻内涵,重点评述了詹姆斯·费伦、布莱恩·理查森、露斯·佩奇等后经典叙述学大家的理论特征,对国内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此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
尚必武所著的《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非常详尽、系统地梳理了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及叙事学研究大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两大主要趋势与特征,对国内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此研究已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
绪论上编后经典叙事学流派论**章“跨文类”的叙事研究与诗歌叙事学的建构**节诗歌叙事学的兴起语境第二节诗歌叙事学的建构路径第三节诗歌叙事学的批评实践举隅:《西风》的叙事性与世界建构第二章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反常的叙述行为:非自然叙事学论略**节超越模仿叙事第二节不可能的故事世界第三节反常的叙述行为第四节“非自然叙事学”的未来:建构路径与研究方向第三章叙事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的新接面:语料库叙事学论略**节语料库叙事学的诞生背景与前提条件第二节戴维·赫尔曼:基于语料库的行动事件研究第三节迈克尔·图伦:以语料库文体学为视角的叙事进程研究第四节语料库叙事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第四章性别·叙事性·语言学视角:评露斯·佩奇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节叙事研究的政治化与性别化: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学科阐释第二节性别与叙事性的语言学视角: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主流的偏离第三节从“走向”到“超越”: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课题第五章展示修辞叙事理论的力量:评詹姆斯·费伦《体验小说:判断、进程及修辞叙事理论》**节詹姆斯·费伦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之学术渊源考辨第二节叙事判断与叙事进程:探讨阅读体验的两条理论路径第三节修辞叙事理论力量的汇演:来自“叙事性”作品的批评实践第四节修辞叙事理论力量的拓张:对“混杂型叙事”批评的尝试第六章后经典语境下重构叙事学研究的基础工程:论戴维·赫尔曼《叙事的基本要件》**节叙事学研究基础工程的建设与叙事概念的界定第二节叙事的基本要件及其研究方法第三节超越“二分法”与“三分法”:关于叙事要件的一点讨论下编后经典叙事学概念论第七章方法与媒介:后经典语境下的“叙事性”**节后经典语境下的“泛叙事”观与“普遍叙事性”第二节修辞·认知·女性主义:“叙事性”研究的主流后经典方法第三节超越文学叙事:跨媒介视阈下的“叙事性”研究第八章巧合·反事实·聚合·离散:评西拉里·丹尼伯格的情节理论**节认知、本体和空间:情节的三种建构方式第二节巧合与反事实:情节的两种基本类型第三节聚合和离散:情节的两种不同走向第九章重访韦恩·布思的学术遗产:评西方叙事学界的“隐含作者”之争**节隐含作者的含义与提出缘由第二节隐含作者的是非之争第三节争论的焦点与实质第十章修辞·认知·语法人称·非虚构类叙事:后经典语境下的“不可靠叙述”**节“不可靠叙述”研究的修辞方法:从经典到后经典第二节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建构主义)方法第三节“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语法人称”视角:以**人称叙述为例第四节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第五节“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未来方向与任务第十一章讲述“我们”的故事:**人称复数叙述的存在样态、指称范畴与意识再现**节**人称复数叙述的存在样态第二节**人称复数叙述的指称范畴第三节**人称复数叙述的意识再现第十二章叙事开端:从“头”说起的艺术**节虚假的开端:叙事开端之外的非叙事因素第二节叙事开端:从文学叙事到跨媒介叙事第三节从“开始”到“结局”:叙事开端与叙事结尾的内在联系第四节叙事开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任务第十三章从“经典”到“后经典”:叙述聚焦研究的嬗变与态势**节早期的叙述视角研究第二节经典叙事学视阈下叙述聚焦理论的建构与论争第三节后经典叙事学视阈下叙述聚焦研究的新态势结语参考文献附录附录ⅰ修辞诗学及当代叙事理论:詹姆斯·费伦教授访谈录附录ⅱ叙事学研究的新发展:戴维·赫尔曼教授访谈录附录ⅲ非自然叙事学及当代叙事理论:布莱恩·理查森教授访谈录后记
尚必武,男,1979年生,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叙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叙事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当代英美文学研究。先后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叙事研究所”(2008—2009)、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2013)进行访问研究,曾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迄今为止,在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 Semiotica, Modern Fiction Studies, Style, 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被国际A&HCI、SSCI收录10余篇,被国内CS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In Pursuit of Narrative Dynamics (Peter Lang, 2011)。
小学教师说课稿设计集粹 内容简介 入选本书的说课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作为施教的出发点,把教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着重培养和提...
古今诗范 本书特色 《中华诗词普及丛书:古今诗范》所选例诗以内容充实健康、意境深邃高远、语言畅达、情感真切的作品为主,既收格律严谨之作,也收少量偶有出律或宽律但...
延安时期及其以后的文学趣味 内容简介 对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来说,在政党意志与领袖权威的影响下,延安时期及其以后(1942--1966)的文学创作,一定时期内...
CherryPig,ThunderboltthepuppetmouseandBeanbagFrogrefusetogotosleep!Luckily,cleve...
莫励锋诗话(第二版) 本书特色 我读《莫砺锋诗话》,*使我感动并赞许的就是他把自己一生的经历遭遇与心路的历程,同他对诗词的体会理解,完全融会在一起。他是用自己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论艺术 内容简介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陀氏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内...
近代中国思想史略论 本书特色 本书从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衰落的分析入手,分别探讨了在近代中国传统瓦解过程中交替起伏消长三大文化思潮:经学、佛学和西学,其中...
版画篇-少儿创意美术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本着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原则,结合东、西方教育文化的精华,提倡用综合材料绘画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综合智能,既有西方教育里开放式...
《元诗选》与元诗文献研究 本书特色 《与元诗文献研究》为四川大学“九八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项目。《元诗选》与元诗文献研究 内容简介 随着《元诗全编》的问世,...
《教育振兴从校园体育开始》内容简介: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既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 本书特色 古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学性来说,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都占主流地位。本书搜集整理了20世纪百年间有关诗歌...
《智能化变革: 人工智能技术进化与价值创造》内容简介:智能化变革将是一轮经济社会全面变革,涉及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商业落地、
「和我交往吧,芹生。」高中三年級的篠弓弦,在星期一的早晨跟射箭社的學弟芹生冬至在校門口相遇了。在女生之間一直超人氣的芹生
文学下午茶 本书特色 《陆贵山:从宏大视野深化文艺理论研究》;《童庆炳:从“审美诗学”到“文化诗学”》;《王元骧:文艺理论的使命与承担》;《董学文:建构文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第二版) 本书特色 邵志芳所著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第2版)》共分12章,分别论述认知心理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注意、...
跟我学民谣吉他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基础知识、*新流行金曲、张国荣怀念金曲、世界民谣经典、摇滚天地、独奏小品等六章。跟我学民谣吉他 目录 **章基础知识一 吉他...
Yahoo简介:松岡洋介は週に一度、美しく女装して街に出かけ、男達の視線を集めて楽しんでいた。ある日、女の姿でナンパされ、散々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全10册)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重达10公斤,线装书局出版★ 全书十卷,五百多万字,高有鹏教授独立完成★ 本书梳理出中国民间文学的...
图学应用教程-第二版 本书特色 《图学应用教程(第2版)(机械类近机类专业适用)》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图学应用教程-第二版 目录 第1章 绪...
缘缘堂随笔 目录 给我的孩子们忆儿时闲居吃瓜子杨柳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胜利还乡记我的漫画先器识而后文艺-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黄山松阿咪我译《源氏物语》天童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