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详尽、系统地梳理了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中诗歌叙事学、非自然叙事学、语料库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等各流派的研究成果,阐释了后经典语境下“叙事性”、“巧合·反事实·聚合·离散”、“隐含作者”“不可靠叙述”等概念的深刻内涵,重点评述了詹姆斯·费伦、布莱恩·理查森、露斯·佩奇等后经典叙述学大家的理论特征,对国内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此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
尚必武所著的《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研究》非常详尽、系统地梳理了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及叙事学研究大家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的两大主要趋势与特征,对国内叙事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此研究已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
绪论上编后经典叙事学流派论**章“跨文类”的叙事研究与诗歌叙事学的建构**节诗歌叙事学的兴起语境第二节诗歌叙事学的建构路径第三节诗歌叙事学的批评实践举隅:《西风》的叙事性与世界建构第二章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反常的叙述行为:非自然叙事学论略**节超越模仿叙事第二节不可能的故事世界第三节反常的叙述行为第四节“非自然叙事学”的未来:建构路径与研究方向第三章叙事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的新接面:语料库叙事学论略**节语料库叙事学的诞生背景与前提条件第二节戴维·赫尔曼:基于语料库的行动事件研究第三节迈克尔·图伦:以语料库文体学为视角的叙事进程研究第四节语料库叙事学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第四章性别·叙事性·语言学视角:评露斯·佩奇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节叙事研究的政治化与性别化: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学科阐释第二节性别与叙事性的语言学视角: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主流的偏离第三节从“走向”到“超越”: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课题第五章展示修辞叙事理论的力量:评詹姆斯·费伦《体验小说:判断、进程及修辞叙事理论》**节詹姆斯·费伦与“新亚里士多德学派”之学术渊源考辨第二节叙事判断与叙事进程:探讨阅读体验的两条理论路径第三节修辞叙事理论力量的汇演:来自“叙事性”作品的批评实践第四节修辞叙事理论力量的拓张:对“混杂型叙事”批评的尝试第六章后经典语境下重构叙事学研究的基础工程:论戴维·赫尔曼《叙事的基本要件》**节叙事学研究基础工程的建设与叙事概念的界定第二节叙事的基本要件及其研究方法第三节超越“二分法”与“三分法”:关于叙事要件的一点讨论下编后经典叙事学概念论第七章方法与媒介:后经典语境下的“叙事性”**节后经典语境下的“泛叙事”观与“普遍叙事性”第二节修辞·认知·女性主义:“叙事性”研究的主流后经典方法第三节超越文学叙事:跨媒介视阈下的“叙事性”研究第八章巧合·反事实·聚合·离散:评西拉里·丹尼伯格的情节理论**节认知、本体和空间:情节的三种建构方式第二节巧合与反事实:情节的两种基本类型第三节聚合和离散:情节的两种不同走向第九章重访韦恩·布思的学术遗产:评西方叙事学界的“隐含作者”之争**节隐含作者的含义与提出缘由第二节隐含作者的是非之争第三节争论的焦点与实质第十章修辞·认知·语法人称·非虚构类叙事:后经典语境下的“不可靠叙述”**节“不可靠叙述”研究的修辞方法:从经典到后经典第二节对修辞方法的挑战与整合:“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认知(建构主义)方法第三节“不可靠叙述”研究的“语法人称”视角:以**人称叙述为例第四节非虚构类叙事作品中的“不可靠叙述”第五节“不可靠叙述”研究的未来方向与任务第十一章讲述“我们”的故事:**人称复数叙述的存在样态、指称范畴与意识再现**节**人称复数叙述的存在样态第二节**人称复数叙述的指称范畴第三节**人称复数叙述的意识再现第十二章叙事开端:从“头”说起的艺术**节虚假的开端:叙事开端之外的非叙事因素第二节叙事开端:从文学叙事到跨媒介叙事第三节从“开始”到“结局”:叙事开端与叙事结尾的内在联系第四节叙事开端未来研究的方向和任务第十三章从“经典”到“后经典”:叙述聚焦研究的嬗变与态势**节早期的叙述视角研究第二节经典叙事学视阈下叙述聚焦理论的建构与论争第三节后经典叙事学视阈下叙述聚焦研究的新态势结语参考文献附录附录ⅰ修辞诗学及当代叙事理论:詹姆斯·费伦教授访谈录附录ⅱ叙事学研究的新发展:戴维·赫尔曼教授访谈录附录ⅲ非自然叙事学及当代叙事理论:布莱恩·理查森教授访谈录后记
尚必武,男,1979年生,安徽六安人,文学博士,博士后。上海交通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叙事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叙事学、文学伦理学批评、当代英美文学研究。先后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叙事研究所”(2008—2009)、宾夕法尼亚大学英文系(2013)进行访问研究,曾独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迄今为止,在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 Semiotica, Modern Fiction Studies, Style, 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被国际A&HCI、SSCI收录10余篇,被国内CSSCI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In Pursuit of Narrative Dynamics (Peter Lang, 2011)。
本书是为配合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教学而编选的作品选,初版于2002年。这次修订,整体篇幅做了压缩,篇目也做了若干调整。另外,在编
旧年人物-往日风流书系 本书特色 晚清至民国一段,时局纷乱,人心思变,而正是在纷乱的变化中方才显出人物的性情与品格,于是,平常史家*喜欢的方式就是将人物放到大是...
《工艺之道》阐述了何为工艺之美、何为正宗的工艺、工艺如何被人们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柳宗悦先生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
唐诗研究系列: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 本书特色 《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唐诗研究系列,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唐诗研究系列: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 内...
晚照楼论文集 本书特色《晚照楼论文集》初版于1981年,为马茂元先生的文学论文选集,是马茂元先生古典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全书汇集了马先生鼎盛之年的18篇代表论文,...
中国散文史-民国学术经典文库-文学史类 本书特色 《中国散文史》被称为中国古代散文史的开山之作,日后不断重印,影响极大。从那以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未见...
今文观止-诗歌赏析 本书特色 当中国诗歌走到了近代,已经是脱胎换骨了。本书所选之作,均是脱胎换骨之作品,开启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今文观止-诗歌赏析 内容简介 当...
与智者聊天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与贾兰坡、王大珩、冯亦代三位老先生的对话实录。与智者聊天 目录 访谈一平淡是真——与著名翻译家、散文家冯亦代聊...
历史时代嬗变的记录-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收入了多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的论文,如《历史不能任意涂改》《西学...
论中国文学革命 本书特色 《论中国文学革命(精)/中学图书馆文库》系一本文艺评论集,收录了瞿秋白写于1930年代的七篇文章,由冯乃超先生从作者生前亲自编辑的《乱...
《四十一炮》这部小说中以五神通庙为主要现实场景,在民间五通神是肉欲的象征,虚线折射了老和尚过去荣华靡烂的生活——一个身份
《尤利西斯》的小说艺术(英文版) 本书特色《的小说艺术》是“中国书籍文库”系列之一。李巧慧编著的《的小说艺术》运用主体性哲学和叙事学,聚焦《尤利西斯》中意识和世...
美国汉学界的苏轼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美国汉学发展的宏阔视域下系统评述美国汉学界苏轼研究的历史背景、阶段特征、主要成果、方法理路,并由此展开中美苏学比较,在中西...
奚九一谈脉管病 内容简介 在祖国医学宝库里,尽管没有与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性诊断相对应的各种脉管病病名,但自古前贤对脉管病临床特有的症状已有所描述,并留下了诸如...
《小仓百人一首》内容简介:藤原定家从《古今和歌集》《新古今和歌集》等《敕撰和歌集》中,依年代先后挑选出100位介于天智天皇到顺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第2版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小说导论(第2版)》:《论语·八佾第三》载:[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以木铎自况,以金声传播广远喻教化天下之志。晚...
团购:中国书法正典系列3种 本书特色 ★ 8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金石家、书法家鲁九喜主编★ 装帧精美,设计雅致,印质上佳,自阅与馈赠皆宜★ 《唐颜真卿...
目录苹果树[英国]高尔斯华妥董衡撰译亚尔培.萨伐龙[法国]巴尔扎克傅雷译两姐妹[印度]泰戈尔如珍译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奥
《白蛇》通过细腻、戏剧性很强的笔法,描写了上世纪70年代的两个女人:徐群山、孙丽坤在社会大环境下内心世界的压力和变化,以及
按病索方-解密中医处方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需要制定中医汤液处方的临床医师及有志于此的医学生。因此本书所选处方中,除去有些不宜作汤剂者外,所载药物剂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