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制度考信》从史实出发,考见商周社会结构为族落组织普遍存在。由此而政治、军事、产业、文化等俱受宗法制度所制约;由此而王朝、政权体制乃具统一、集权和的性质,依此构成古代中国的历史特点。从而认为所谓中国古代存在方国联盟或城邦制度的政制等等,都不足信。书中深入剖析族落的发展形态——宗族,其阶级分化、对立,其政治作用及其成为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的基础,说明其对社会发展不全是制约的一面。毋庸讳言,这种社会结构及所反映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却是历史前进的重负,给社会和人的创造力以严重束缚。今日,我们只能面对史实,不能用某种不存在的美好名称来加以回护;只能对实际存在的历史进行剖析,探源索流,揭示社会发展途径,当是历史研究的职责所在。
《商周制度考信》在25年前台北明文书局出版,自此至今,并未再版发行。学界内少数人得见,偶传、影响所及者均感一睹为快;而大多数人则漠然无闻。本社有鉴及此,为了弥补这一缺失,满足古史学界和广大有志趣于此的读者需要,特予以重新出版,以惠学林,以飨读者。这次新版除将繁体字一律改为简体字之外,对一些古文字也作了校正或新制;作者也趁此查检过对原版存在少数文句、文字和行文款式及注释等不当之处,均一一作了改正,使之有面目一新之感。
西周的“小宗”一辞,在较古的文献和金文里目前还没有发现,当然不等于就不存在。原因是“大宗”为主导,有关占卜、祭祀、宗族活动多在“大宗”中举行。但是金文有“宗小子”“旧宗小子”,自当是“小宗”的族长,如同我们前面所分析的“小子”的含义。这在《尚书》“周书”中也有反映,其中有“元子”“元孙”,又有“予小子”“汝小子”和“予惟小子”“汝惟小子”,除作谦词外,就当是用作这种宗法意义。事实上,西周也据此宗法制度分封子弟。《史记·鲁周公世家》索隐云:“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王室,世为周公。”《燕召公世家》索隐也说:“召公亦以元子就封,而次子留周室,代为召公。”金文中的“明保”或即周公次子君陈留王室者,至于“周公之胤”的多子“凡、蒋、邢、茅、胙、祭”等当然也以小宗的宗族分封到各该地,金文记载则有邢侯,燕有匽侯旨,也有同辈多子宪、貅、善等。按礼书,他们可谓“别子为祖”。这就是封诸侯、建同姓的立嫡长封“别子”之制,继承并且扩大了大宗、小宗分族制度的施行范围。
西周立嫡立长,也不是从来如此,有一个过程,明显的是:王季以季弟得位,武王仍谓周公“我兄弟相后”,《牧誓》中周武王谴责帝辛之罪是“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重视祭祀与宗亲之道犹溢于言表,从周人当时的制度和意识看,“王父母弟”不能说这与“兄弟相后”之意无关。西周立嫡立长制的确立,还是在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以后。三监之乱涉及到“继”“及”之争,斗争双方都意识到这一点,无论周公是摄政抑自为王,结果是还政成王。同时“封建母弟”,都以“元子”就封,保持各侯国、封邑的“别子”的大宗宗统,也连带突出了王室为天下大宗的宗主地位。若说周公创制的“善政”与宗法有关系,这一点是可以推究的。
但是,比较起来,无论祭祀活动或宗族活动,留给今天的史料,毕竟西周不及商代丰富。即使《尚书》或《诗经》记载当初周人的言沦,讲说宗族、宗法内容者,究属多半概而言之。推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必须承认周族在开国以前社会发展阶段较商朝中心地区落后,尚处于父系家族阶段;又僻处一隅,比不上商朝是一个文明社会较为发展的统一王朝,王事频繁,宗族活动多,发展快,是调整宗族关系、创制宗法制度的时期。周族相对处于静止的状态,它的勃兴不过在王季至文王的几十年间,族的发展没有经历过像商代那样的长过程。二是当周人建国之际,已有商朝统治的经验教训可供汲取,甚至还有一批“殷遗多士”善于说制行礼的人才可用,箕子献出《洪范》,微史入周世掌仪礼(见《墙盘》),“殷士肤敏,裸将于京”(《诗经·文王》),有商的“多士攸服奔走臣我,多逊”(《尚书·多士》)。西周统治者“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义民”(《康诰》),向商的先世寻求借鉴,利用现成的“殷罚”“殷彝”(同上),所谓“王肇称殷礼”(《洛诰》),所谓“周因殷礼”,是史实俱在的。有成制利用,减去了不必要的造作之劳。三是“小邦周”灭了“大邑商”,入主中原,面对的是广大的“多方”“庶邦”和万民,不是原来西方一隅的单纯族与族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远为复杂的发展的文明社会,面临的是很多的政治事务,需要迅速总结商亡的教训,创造许多政治和伦理理论,他们讲天命、敬德、勤劳无逸、戒酒、慎刑罚等等。也有讲宗族礼制如“悖宗将礼”,但是,比重极小。所以,后来《礼》书和孔门说的那套完备、缜密的礼制与仪节,只能是晚世的东西,在西周或者有些雏形或者是萌芽、粗胚,而把它们作为西周的文物制度,并用来和本为周初所沿袭的商代礼制相对立,作为商周之际“剧烈变革”的根据,就不免脱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了。(三)祭祀制度的演变
祭祀与宗庙是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法的行为体现和物质实体。前面已经涉及到这两项内容,在此,专门讨论这两项制度的形成、变化,进一步了解商和西周宗法制度定型过程中前后相继的一体性。
在商代,我们从殷墟甲骨文中,看到商朝贵族阶级迷信神鬼、“率民以事神”的严重状况。突出地表现在祭祀活动上,从上帝到祖先神灵,从天空的日月星辰到地上的山川百物,无不是祭祀的对象。而今在《周礼·大宗伯》和《礼记·祭法》中概括的各类祭名、祭法,基本上可以彼此印证。在这里,祭祀的典礼名目繁多,祭品的种类应有尽有,祭牲的各色兽畜,人牲的各种人身,用牲法花样百出,惨酷骇人。在考古发掘中,成百成千的祭祀坑穴和人牲骸骨的遗存,在同地同时出土的古文字所记录的史实与之密合。它们构成了这么一幅奇异的图景,一个颠倒了的世界,似乎人活着就是为了祭祀死者,甚至为了供给亡灵的牺牲。似乎这种人类的惰性惯性,历史的重荷压在有商一代的社会上,直到它的灭亡才得到解脱。
中国历史二十五讲 本书特色庞大的历史对于个体的人来讲,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宝库,历来善于从历史中获得经验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成为他所在的时代中的强者,所以...
《"文"与日本学术思想:汉字圈1700至1990》论及与西方学术史思想史的关系,相当多的部分涉及清代学术史(尤其考据学史和荀学史),
老照片-第七十七辑 本书特色 由冯克力主编的《老照片》内容介绍:“逝鸿片羽”、“旧事重温”、“凝望集”、“故时风物”、“名人一瞬”、“秘闻片影”、“私人...
长征大会师-(全二册)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景式再现中国工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大会师的壮阔画卷全景式再现红军长征的壮阔画卷★...
《民族团结教育论》内容简介:《民族团结教育论》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立足于广西民族团结教育实际,综合运用教育学、民
《Linux开源存储全栈详解:从Ceph到容器存储》内容简介:本书致力于帮助读者形成有关Linux开源存储世界的细致的拓扑,从存储硬件、
古罗马的儿童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分析影响古罗马儿童特点的各种因素,研究了儿童的生活,从出生到死亡,以及儿童的教育和游戏,还再现了古罗马儿童的发展史。能促使人们对...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史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史》是国内部对传统中国行政管理思想进行系统研究的专门之作,时间断限是从殷商至清嘉道前。《中国古代行政管理...
中国交通史 本书特色全书分先秦时代之交通、隋唐宋时代之交通、元明清时代之交通及现代中国之交通五篇,全面考述交通路线、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等各方面内容,向...
增补唐五代文史丛考 本书特色 《增补唐五代文史丛考》中的文章,按其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单篇考证,另一类为一组考证;按其内容,也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新做的考证(前...
中国风俗史 本书特色 快节奏的社会,古老而富有营养的历史文化往往需要择精与浓缩,好读易懂、简明扼要是浓缩的要旨,中国书籍史传馆-中国史略丛刊系列即为此而生。简言...
撒路斯特与政治史学 本书特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学界侈谈所谓西方文化,实际谈的仅是西方现代文化,对西方学术传统中所隐含的古今分裂或占今之争,迄今未予重视,...
《黏液动物的新鲜事儿》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有关动物冷知识的轻松科普读物。三位作者在推特科学社区成员的热情支持下,用风趣幽默的
《边边》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儿童文学(长篇小说)体裁的作品。本书是张曼娟“唐诗学堂”系列作品之一。故事讲述了四年级小学生高
唐朝穿越指南-长安及各地人民生活手册 本书特色 中古汉语是鸟语;唐朝没有椅子坐;新娘结婚穿蓝衣;日落后在街上行走会被城管捉住打屁股;唐前期花500万可购得五万平...
《AutoCAD 2018中文版完全自学一本通》内容简介:本书以目前新版本AutoCAD 2018为平台,从基础操作到实际应用都做了详细、全面的讲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公元997年至1022年军政故实-(上)-6 本书特色 一个合约的签订,使两个敌对国家化干戈为玉帛,结成兄弟。宋真宗时代,*重要的历史...
《中国城乡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内容简介:“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是新时期中国住房问题研究的落
中国原始社会之探究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原始社会是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之后所建立的**个共同体,...
龙凤之国 本书特色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龙凤之国龙凤之国 内容简介 “中国是由龙和凤组合所构成的国家,其民族,甚至其灵魂亦是。”作者陈舜臣先生如是说。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