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五)》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民族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这本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国民族》中,编者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国民族》(作者孙运来)介绍了高山族、水族、东乡族等五个民族。
畲人“山客”讲畲话。畲话与客家话基本上能够无障碍沟通,一些地区的畲话带有少数吴语、浙南闽语的成分。有人认为畲话跟客家话是同一种语言,是客家话的一个分支,也有人认为,畲话就是畲族的本民族语言,历史上畲族先民与客家先民曾经长期混合居住,互相通婚,长达千年之久,畲族本民族语言与客家先民语言相互影响,使现代畲族语与客家话如此的接近。但是,畲话与客家话之间还是有一些细微区别,不能认为现代畲话就是客家话。现在的畲民,除了居住在广东罗浮山区的少数人外,基本上说客家方言,这反映出客家先民语言对当时土著民语言的巨大影响,但另一方面,土著民的语言也影响了客家先民的语言。在语法方面,客家话中的语序与普通话颠倒,又有“来去”并用只表“去”的意思,这些都与汉语不同,而与傣语、苗语等某些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相近。客家先民的语言受土著语言的影响,融会而成为客家话。畲族文化影响了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对畲族文化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客家先民来自中原和江淮,在经济和文化上比土著居民先进,他们带来的先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后来都为畲民所接受,他们的文化给予了畲族巨大的、多方面的深刻的影响。如宗教信仰,客家先民入居赣闽粤交界区域之后,他们带来的佛教、道教,与土著民的民间信仰进行了斗争,结果是佛教、道教获得广泛的传播,连土著民也有不少接受了佛教、道教,但佛教、道教本身也改变了固有的面貌,变成一种适应当地固有文化的民俗佛教、民俗道教。语言的相互影响也就是伴随着文化影响、融合而发生的,是文化影响的一个特例。中国畲族的文学,由传统的民间文学和新兴的作家文学两部分共同组成。在畲族民间文学中,有关民族始祖盘瓠的神话作品异常地引人注意。畲族的民歌也被称作山歌或杂歌,可以用来达到叙事、说理、咏物、抒情等多方面的目的,其中包括:劳动歌、情歌、风俗歌、时政歌等门类,艺术上有语言质朴明快、音韵和谐悦耳的特点。其实畲族文学主要是民间口头文学,其中以山歌、神话和传说*有特色。由于畲族的歌唱习俗,在民间产生了许多长篇的史诗、叙事诗、说唱文学和民歌。史诗的主要作品有《盘古歌》和《豹王哥歌》。说唱文学的主要内容是由畲族民间歌手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或话本改编的《西游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畲族民歌语言明快,音韵和谐,不用典故,也不用夸张和粉饰,叙事、咏物、抒情朴实真切。除韵文作品外,还有神话、传说、故事等,其中叙述畲族祖先开基创业的有《畲族祖先的传说》和《高辛和龙王》;颂扬英雄为民除害的有《天眼重开》;表现畲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有《卖炭》和《石牛》等。山歌是畲族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作并流传下来的口头文学,是畲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畲民爱唱山歌,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比睿斗智。不仅婚嫁喜庆和逢年过节唱,且在生产劳动、招待客人、闲暇休息、谈情说爱时唱,甚至在丧葬悲哀时,也以歌代哭,倾吐衷肠。山歌一般以四行、七言体式韵文为一句,四句为一首。也有少数歌词**句为三个字或五个字,讲究押韵,第三句末字须是仄声。畲族山歌过去主要流行为浙西南一带的畲族聚居山区,起源于情歌,与春秋时期的“郑声”、汉晋时代的“乐府”“子夜歌”和唐宋以来的“竹枝词”一脉相承。畲族山歌有叙事歌、风俗歌、时政歌、劳动歌、情歌、时令歌、小说歌、革命山歌、儿歌、杂歌、祭祀礼仪歌与识理斗智歌等种类。畲族几乎家家户户都爱听山歌,男女老少都会唱山歌,许多畲族山歌手出口成歌,语言形象生动,令人赞不绝口。畲歌的丰富多彩,充分显示了畲民的智慧,其歌词古朴自然,又清新活泼,充满山林风味,反映了畲族的风情特色。……
《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内容简介:对于中国而言,碳中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
范曾说十二生肖(范曾诗文书画集·散文卷)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范曾先生近年来对中国生肖文化的精心研究,诗词歌赋、论文书画,以丰富的艺术形态生动地了作为艺术大家和...
作品目录序译者说明上编前言第一章 匈奴的墓葬第二章 匈奴的经济第三章 住所与家具第四章 服装与饰物第五章 交通工具第六章 各类
文史趣谈 目录 自序关于黄帝名轩辕的另外两种说法说夏禹姜尚其人周公的历史贡献谁是启发式教学之父霍去病河西受降司马迁的一次失职汉末名医华佗诸葛亮绘图安抚西南少数民...
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导演铃木忠志 一生创作总结译文全新修订、增补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先生序言表演是什么?导演主要做什么?如何成为一名演员?舞台表演需要经受...
贵州苗族礼仪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贵州苗族礼仪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边缘化境遇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相反,苗族礼仪文化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不仅为人们提...
国际汉学:第十九辑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在世界范围展开中国文化研究之我见、孔学古微、《周易》德文、英文校戡绪言、汉学与印学 殊途同归——读《薄伽梵歌》译者序...
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 本书特色 顾问,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顾问,方克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
中华掌故智慧金典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中华经典掌故,分别从修身、治学、处世、交往、权谋、理财、情感等方面解读历史事件、人物轶事,感悟人生智慧。你可以在幽默风趣、生...
墨客列传-文房之美.墨 本书特色 墨作为中国书画中颜色的来源,带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走过了千百年的岁月。墨里有说不尽的故事,也有丰富的历史。从墨里可以窥见中国的变...
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 本书特色 赵霞所著的《基于意义进化理论的语言构建性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丛书》为批评性语篇分析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启示:一是把语...
语言之起源-(增补本) 内容简介 語言起源問題是相當複雜的。因為從人類創造語言起,距今已是極其遙遠的年代。這其間,語音的轉變是劇烈的。語義的演化是繁複的,致使語...
流变的民俗:葭沚民俗考 本书特色 曾被列宁称为辩证法奠基人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民俗也一样,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从内容到形式,都随...
基础汉子形义释源:《说文》部首今读本义 本书特色 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沧桑而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是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 时至今日,随不同文明应运而生的各种文字...
甲骨文字典 内容简介 徐中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早年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著名学者学习中国古史和汉语古文字学。王、梁等人为一代...
5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全新版 本书特色 《50000词现代汉语词典(全新版)》是一部适合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使用的中型语文词典。以收录现代汉语词语为...
读库-1205 本书特色 《读库》是一本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由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主编。其编辑方针是“摆事实不讲道理”;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
新华字典-第11版 本书特色 一、小字典:为文化民生而生·帮助几亿中国人民扫盲识字。《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成为亿万群众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的良师益友,...
中国志怪故事:第壹部 本书特色 中国志怪故事第壹部,全新演绎中国古代志怪故事,在还原原文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重新演绎可读性更强,故事更加好看。全书配以纯手绘插图,...
词辨百话 本书特色 如果你是媒体从业人员,如果你是中学教师或是高校文科学生,那本书绝对适合你来使用。 该书以阅读过程遇到的错用词汇为主要对象,以病例、诊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