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龙地理》是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在书中,作者对于世界地理的讨论,不再局限于对地球自然特征的描述,书中既没有罗列枯燥的数字,也没有堆砌深奥的名词,而是将人作为中心,展开对人的生存命运的探究。本书既有与地球相关的科学知识,又包含着丰富的人类历史知识,作者将这两者完美结合起来,让人深陷其中。它是一部雅俗共赏,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并有浓厚的人文思想的通俗地理书,广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
1.一部雅俗共赏,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并有浓厚的人文思想的通俗地理书。演绎世界各国的来龙去脉,展现人文地理的千姿百态。2.畅销书+永不过时+奇迹书=永恒的经典。《房龙地理》是拥有*广泛读者的一部著作。自出版伊始一度在美国始终名列非虚构作品排行榜榜首。
……
但有时也有例外,就自然本身来说她是个慢性子,可是在人类的帮助和纵容之下,自然有时候也会变成一个追求速度的工作者。在人类进入文明阶段,并发明了蒸汽机和炸药之后,地球表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祖先能到现在度假的话,他们肯定认不出来自己的牧场和花园。我们的冷酷无情以及对木材的无度索求,使我们对山脉的天然毛毯——森林和灌木,狂砍滥伐,以至于这些地区变成了原始的沙漠。一旦森林消失不见了,很多年间覆盖在山坡岩石表层的肥沃土壤,就会被无情地冲刷掉,寸草不生的坡面就会对周围地区造成威胁。雨水不再被草皮和树根所吸收和容纳,而是变成大水或急流,冲向平原和山谷,毁灭一切它所遇到的东西。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我们不必回到冰河时代(由于一些至今仍无法解释的原因,那个时代的北欧和北美都被埋藏在厚厚的冰雪之下,危险的沟壑遍布山脉。),我们只需回到罗马时代,那个时代的意大利人是**流的开发者(他们难道不是古代的“务实主义者”吗?),他们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就将意大利半岛所有能维持生态平衡、气温均衡的东西毁掉了,完全改变了意大利半岛的气候。在南美洲,千秋百代的印第安人开垦出来的肥沃梯田,被西班牙人夷为废墟。这件事发生还没多久,在此就不做过多说明了。当然,剥削、奴役土著人并使其听话的*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处于饥饿状态。政府为了将*骁勇善战的斗士变成肮脏懒散的保护地居民,杀掉了所有水牛,但这些残忍且愚蠢的措施给他们带来了报应。任何一个熟悉大平原或安第斯山状况的人,都会给你讲述这些事实。幸运的是,这只是实用地理学面临的为数不多的问题之一。掌握大权的人已经认识到了实用地理学的重要性。现在,没有哪个政府会允许肆无忌惮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我们不能控制发生在地壳的自然变化,但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影响降雨量的许多活动,这对一个富饶的地区变成贫瘠的沙漠,多多少少也会起一些阻止作用。我们可能对地球内部一无所知,但我们至少对地球外部了解很多,每一天我们都会获得新的有用的知识,我们应该明智地运用这些知识为人类造福。遗憾的是,我们无力控制占地表面积*大的一部分——我们称这一部分为海洋。我们的地球有将近3/4的地方是不适于居住的,因为它们被水覆盖着,深度不等。浅的地方只有几英尺(靠近海岸的地区),而菲律宾东部著名的“深沟”有将近3.5万英尺。世界上的海洋可以被粗略地分成三部分,其中*重要的是覆盖面积达6850万平方英里的太平洋,大西洋的覆盖面积为4100万平方英里,印度洋的覆盖面积为2900万平方英里。除此之外,还有面积为200万平方英里的内陆海,以及占据了100万平方英里的面积的湖泊和河流。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水下土地都不可能成为我们居住的地方,除非我们能像几百万年前的祖先那样,长着可以在水里呼吸的腮,这一点,我们在出生的那一天多少还带着点痕迹。大量充足的水看起来似乎浪费了很多好土地,也让我们为地球这么潮湿而感到遗憾。因为我们知道,人类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有500万平方英里是沙漠,1900万平方英里是类似于西伯利亚那样的荒原,还有几百万英里的土地是不可居住区,因为它们要么太高(如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要么太冷(如靠近南北极的地区);要么太潮湿(如南美的沼泽地);要么被密林覆盖(如非洲中部的森林),因此这些土地必须从被列为“土地”的5751万平方英里的面积中扣除。由此使我们觉得如果能额外增加哪怕几平方英里的土地,我们都会好好利用它们。如果没有海洋这个巨大的热量储藏体,我们能否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史前时期的地质遗迹表明,历史上有几个时期陆地比现在多,海洋比现在少,但那都是特别寒冷的时期。现在海洋和陆地的比例是4:1,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比例。如果这种平衡不被打破,目前的气候状态将保持不变,我们所有人都会受益匪浅。广阔的海洋围绕着地球(这一点我们的祖先猜测得很正确),并且和坚硬的地壳一样,是永恒运动的。月亮和太阳依靠引力吸引海水,使它升高到相当高的高度,白天的热量会使一部分海水以水蒸气的形式离开大海。极地地区的严寒使冰覆盖着海水。如果从直接影响我们生存的实际观点来看待一些东西的话,气流和风将会因为它们对海洋表面的影响而*受欢迎。……
房龙的笔有一种魅力,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郁达夫
房龙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和思想。他所选择的题目基本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钱满素
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人,著名学者、历史作家。房龙博学多才,在历史、文化、艺术、地理、科学等方面均有精深的学识,一生著作丰富,并以通俗文雅、自由飘逸的文字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1921年,房龙第一本通俗历史著作《人类的故事》出版,他藉此书一举成名,夺得首届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其后,他推出一系列历史和传记著作,如《宽容》、《圣经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房龙地理》《发现太平洋》《人类的艺术》等,几乎本本畅销,至今不衰。他抛弃狭小的自我,以全人类共有的视角审视人类的过去,直面人类的现实,深刻剖析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与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与失落。在他的笔下,原本高深晦涩的人文知识变得轻松诙谐,原本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变得简洁明了,加上深入浅出、真知灼见的点评和不时迸发的幽默俏皮式,让厚重的人文历史不再晦涩、古板,也让阅读变得轻松,成为一种享受。因而,他的作品在全世界的读者群体中赢得了一致的认同与赞誉,畅销世界各地。
古代汉语-(上)(修订本) 本书特色 中国人民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是中国人民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化遗产中...
天津的城市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的天津、明代天津卫、清代是天津发展的重要时期、激烈动荡的民国时期等,详述了宋金元、明、清、民国各时期天津的发展演变...
古汉语虚词 本书特色 《古汉语虚词》和《文言虚词》稍有不同,讨论的范围比较广泛,有时也较深入。因为例句有译文,初学者也还可以看得懂,想深入一层研究的也用得着。古...
知堂序跋-(全三册) 本书特色 《知堂序跋》共三册,经补充轶稿后,共收序跋二百二十一篇。**册和第二册收周作人自作序跋一百四十六篇,第三册收周作人为他人作的序跋...
这是哪儿?北京! 本书特色 老猫在《这是哪儿?北京!》这部书里面展示的是一个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林林总总、具体清晰的北京,有关于它的历史掌故,也有关于它的衣食住行,...
外国人丛书--英国人 内容简介 外国人丛书。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该国的历史、现状、社会、文化诸多领域研究,并有切身的经历、体验和交流。对于读者了解该国的人文社会状...
民国时期河南省人口研究 本书特色 郑发展编著的《民国时期河南省人口研究》主要研究区域断代人口史,其研究对象是近代河南省的人口问题,时间范围从1912年(民国元年...
老照片-(第六十二辑) 目录 孙言诚学人张政娘徐宗懋吴满有的故事方增抗日将领方叔洪鲍显宗工杏花和姚水娟蔡登山徐来与黎锦晖的离合伍艳中国味精之父吴蕴初苗淑菊父亲与...
古今行业楹联 内容简介 传统意义上的工商行业对联应兴起于明初,明代中晚期逐渐形成普遍性的民间习俗,而后盛行于整个清代。清代坊问已有不少包括了行业对联的实用性对联...
达斡尔语词典-(修订本) 内容简介 《达斡尔语词典(修订本)》是在《达斡尔语词典》(试用本)的基础上历经6年修订而成,以达斡尔语标音方案注音,以汉语文释义的双语...
張小嫻◎香港文壇的愛情天后,華文出版界最暢銷的女作家之一。◎張小嫻近年來停掉了所有的散文專欄,將全部心力集中在小說創作上,除了她一貫擅長的都會愛情小說外,也開始...
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物的歷史;人類文明則是以成千上萬事物堆疊出的演化史。百年口碑的出版社--平凡社隆重鉅獻動員全社編輯菁英 ╳ 蒐羅古籍精彩插圖=日本出版史上...
东阳民俗 本书特色 《东阳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东阳民俗》分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礼仪习俗、节令习俗、娱乐习俗、社交习俗和信仰习俗七个部分,收录反映全市各地民俗风...
殷商文明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甲骨学研究领域*有学术价值和影响的论文,其中有填补空白的开山之作,有的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本书可供大专院...
源 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2008/11) 本书特色 “人类起源于非洲”是假说吗?耶稣跟颛顼是同一个人吗?苏美尔人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吗?埃及金字塔是海外黄帝势力...
回家人居士。
禅的哲理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不再停留于不可停留的地方、不要为了那滴水拼掉所有的力气、心大力小是悲剧所在、踏上万人之路等章节。禅的哲理 目录 1. 不再停留于不可...
鲁迅时代何以为生-陈明远文集-二 本书特色 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考证20世纪文化人的生活史料翔实,还原文化名人的真实生活鲁迅时代何以为生-陈明远文集-二 内...
套装叶嘉莹作品四本(共4册) 内容简介 迦陵谈诗本书共收录十二篇文章,是叶嘉莹老师钻研中国古典诗歌多年的成果结集。这些文章既有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宏观梳理,又有对具...
中国人的名利观 本书特色 《中国人的名利观》由马以鑫所著,主要内容包括:“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将名利拒这于门外;无名、寡欲与弃利;“义,利也”;“入世”与“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