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美国外交官谢伟思的传记。他亲历了20世纪40年代中美关系的转折,并在其中发挥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他随美军观察组访问延安达3个月,并作为其中唯一的外交官员,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多次长谈。其中,与毛泽东的谈话多达50多次。他认识到中共潜在的力量,富有远见地预测,如果美国一味扶持蒋介石,会导致中国内战的爆发,结果很可能是中共获胜,而使美国*终失掉中国。因为40年代与中共的近距离接触,在美国他被斥为“共产主义的同情者”,成为美国“丢失中国”的替罪羊,后半生一再被麦卡锡主义纠缠,甚至被国务院除名,失去外交官的资格。直到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关系正常化,他才重新得到认可。
本书通过谢伟思的一生,展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曲折变化。其中的细节和时代的氛围非身处其中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一个天真的美国人,一个地道的“中国通”,是如何卷入时代的大漩涡?一个外交官的命运,是如何折射出那个时代国民党与共产党、中国与美国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他成功预言了中共革命的胜利,却没能*终影响战后中美关系和亚洲格局的历史走向,其原因何在?他是“共产党的同路人”,还是“共产主义的同情者”?抑或只是那个时代全球知识分子整体“左倾”的一个特殊样本?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探寻其中的真相。
引子
**章有人敲门
**篇中国人
第二章川渝之路
第三章万里赴戎机
第四章异域风流
第五章蒋委员长
第六章毛主席
第七章十月危机
第八章华盛顿的宠儿
第九章大使偏执
第十章告别中国
第二篇旋涡
第十一章fbi的陷阱
第十二章会合
第十三章疑案
第十四章fbi嫌疑人
第十五章清水芙蓉
第十六章风云集
第十七章暴风骤雨
第十八章调查
第十九章听证会
第二十章地狱边缘
第二十一章行刑队
第三篇昭雪
第二十二章长期斗争
第二十三章不甘退休
第二十四章新生
后记
注释说明
谢伟思是美国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外交官,他是来华传教士的儿子,生在四川成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青年时代赴美求学,抗战期间被派回中国,从事外交工作。
谢伟思曾克服重重阻力,在延安住了三个月,第一次与毛泽东谈话,两人聊了足足8小时,以后双方交谈过50多次。谢伟思最早提出“抗战”结束后中国可能发生内战,美国应改变全力支持蒋的外交策略,因为蒋政府已彻底腐败,扶持这样一个不被人民尊重的政权,可能会使美“失去中国”。
当时宋美龄正在美国巡回演讲,罗斯福将蒋领导下的中国包装成民主样板,与美国不相上下,这极大地误导了美国公众的看法,没有人重视谢伟思的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1942》中那个率先将河南大饥荒的消息报道给世界的记者白璧德,其实是听从谢伟思建议才去采访的,此前谢伟思已实地考察过。
为摆脱国民党宪兵的暗中监视,谢伟思充分利用父亲在中国的人脉资源,发现了很多蹲在办公室里的外交官们不了解的东西。在西北,他亲眼看到黑市上到处是美援物资,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尚有斗志,可此时却专心准备内战,蒋把精锐部队与美式武器都藏起来,拒绝投入到战斗中。蒋军对日军情况完全不了解,相反,共产党的游击队由于常对日作战,提供的情报价值极高,在营救美国飞行员的过程中,共产党表现出色,他们完全免费,与国民党动辄狮子大开口截然不同。
在延安,谢伟思感受到了共产党军队的勇气、廉洁、忠诚与朴实,这里有200名以上的日军俘虏,而在重庆,一切迥然不同。
谢伟思不赞同共产主义,但他是现实主义者,他发现中共与斯大林决不能画等号,他相信,如果发生内战,延安一定是最终的胜利者。其实,当时延安对美国颇有好感,毛泽东、周恩来曾提议去美国面见罗斯福,以争取援助。
谢伟思写了很多报告,遗憾的是,他被看成是亲共分子,蒋介石视他为眼中钉,加上罗斯福派来奇葩的赫尔利担任大使,美国错过了与延安建立合作关系的机会。随着美国外交政策“一边倒”,一次次伤害了延安的信任,历史终于走进难局。
令谢伟思意外的是,不久他被联邦调查局指控为共产党间谍,虽然法庭认为证据不足,拒绝起诉,可他的外交官生涯受到严重影响,在麦卡锡时期,他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直到尼克松访华,才被真正“解冻”。
本书展示了谢伟思跌宕起伏的一生,但对中国读者来说,书中最有趣的部分是对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末期的描绘。近年来,受“民国热”影响,颇形成了一批“果粉”,常常用非理性的方式来理解过去,这就让历史犹如翻来翻去的烧饼,在不同解释间反复折腾。本书提供了当事人许多冷静的观察,可以让人们少几分火气,多几分追寻。
读史是件有趣的事,没必要被争吵与坏情绪纠缠。本书是2010年道格拉斯狄龙奖获奖作品,确属难得的大手笔。 ---北京晨报
琳 乔伊纳(Lynne Joiner),康奈尔大学毕业。广播记者、新闻主持兼文献片制片人,美国艾美奖(美国电视界最高奖)获得者,现居加利福尼亚旧金山。曾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基督教科学箴言电台(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Radio)、新闻周刊(Newsweek)、洛杉矶时代杂志(Los Angeles Times Magazine)等多家媒体任职,现为上海电视台国际频道传媒顾问。
张大川(1965— ),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员,主要兴趣是翻译实践。长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杂志社期刊《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和《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做文献翻译,已发表80余万字。已发表的译著主要有:《谁得到了爱因斯坦的办公室?》、《网:往返于电气时代与石器时代的知识巡游》、《一步之差》等,约200万字。
本书根据威廉·海尼门公司1915年英文版译出。《尼采》一书共有四章,第一章即勃兰兑斯的《关于贵族激进主义的一篇论文》,写于1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Ⅵ 本书特色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历来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人生哲学于一炉的鸿篇巨制。古代希腊、罗马许多历史人物的形...
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采用求真纪实的笔法,记述叶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重大和紧要的历史关头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叶剑英在关键时刻 ...
《票房之神:斯皮尔伯格传》内容简介:一部斯皮尔伯格百科全书——历时18年采访,经过3次修订,完整呈现百亿美元票房导演的电影圆梦
曾国藩家训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地注释、翻译、评析。曾国藩...
肖邦在巴黎:浪漫作曲家的生活与时代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十九世纪*具才华的音乐家肖邦在一个浪漫主义时代中闪光的生活故事。这个故事主要发生在巴黎,在那里,他生活了...
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明德书系·大师传记馆) 本书特色 《马斯洛传(人的权利的沉思)》是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洋细的传记,也是世界范围内*具权威性...
韩非子传奇 目录 序言前言引子 先从韩国的历史说起**章 路遇李斯驿道上的好猎手逍遥客店的野味李斯客店显斯文李斯的“仓鼠”哲学李斯杀狗的壮举第二章 兰陵拜师荀子...
一花盛开一世界-一生相思为一人 本书特色 她们有着倾国倾城貌,自古至今被文人墨客乃至普通百姓谈论评说,或曰妖妃,谓之红颜祸水;或曰祭品,谓之红颜薄命;或曰知己,...
中国美术家作品丛书:黄宾虹:下 内容简介 黄宾虹《国画之民学》中对“民学”美术的界定,就其本质上而言,就是现代美术的界定。他说:“君学得在外表,在于迎合人。民学...
岁月(曹开镛传奇) 内容简介 曹开镛这个名字经常在报章杂志上看到,电视上也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不少人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医男科医生。但更多了解他个人情况的人恐怕不...
《邓小平在1984》内容简介:该书讲述了邓小平在1984年的主要工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开启了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提
《不是我,是风:劳伦斯妻子回忆劳伦斯》简介:劳伦斯夫人弗里达在这本《不是我,是风:劳伦斯妻子回忆劳伦斯》里真实地记录下劳伦斯
罗素是20世纪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他不仅在哲学方面有划时代的贡献,其思想对公共领域也有深远影响。蒙克的《罗素传》(两卷本)
一生守候(马季著) 本书特色 一生守候,这个书名是父亲事先定好的,12月18日还和编辑说好要自己题写,看着现在封面上工整的印刷体,我心里别扭,好像生怕他生动的一...
饥饿的女儿 本书特色 她是译成外文语种*多的中文作家她是*受争议的女性主义欲望抒写的作家她是*有冲击力*艺术性的情色作家她爱萧邦,爱保罗·泽兰,也爱美杜莎,是一...
20世纪哲学史上的几大“倒霉孩子”之——罗素传No.1罗素师父太强,做徒弟的就压力大。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尤其是用在罗素身上。
曾国藩传 本书特色 《曾国藩传》持论正确而全面,资料丰富而详尽,是研究曾国藩的新成果。 作者董丛林按史家笔法,全面而客观的论述,科学而冷静...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内容简介:本书是以MCS-51单片机内核为基础,以Proteus ISIS为仿真平台,并以Keil C51作为编译工具来介绍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 本书特色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一本*真实的王阳明传记!不是神奇的圣人,也不是明朝一哥!赵家三郎还原真实的历史形象,追寻大师的思想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