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传记的*好部分,不是他冒险的记录,而是他风格的故事。”芭芭拉.威利秉持这一原则,将对纳博科夫文学艺术的探究放在首位,而这一部分也的确成为她的评传中*出色的部分。 相对于其作品所蕴含的历史、哲学和文化意味,纳博科夫所掌握的蝶类专业知识,对其创作也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将“变形”与“超越”这两个重要主题赋予了作品。如果不是革命,纳博科夫其实更可能成为心无旁骛的昆虫学家,那今天的人们也就没有机会说“萝莉”这个词了。
他如何从一个没落的俄罗斯贵族之家的少年成长为世界*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家庭荣光、故乡情怀和对蝴蝶的执迷又如何投射、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洛丽塔和大名鼎鼎的卓别林又是什么关系?请看芭芭拉.威利在书中的精彩评述。
本书完整记述了纳博科夫的文学生涯,他的显赫出身,从俄罗斯到欧洲再到美国的流亡经历,以及他对蝴蝶的痴迷,并在此过程中全面考察了他的俄语、英语诗歌和小说创作。通过对一些重要作品的精确到位的分析,作者令人信服地阐明了纳博科夫独特的风格,同时在他作品的脉络里分析了他的自传、书信、批评文字以及近年出版的《劳拉的原型》,勾勒出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纳博科夫形象。 本书属漓江出版社*新推出的“人文名家评传”系列,配有数十幅珍贵图片。
纳博科夫疯狂的工作日程意味着他只有在假期中才能专心创作。从1951到1953年的三个夏天,是他创作《洛丽塔》的关键。尤其是1953年的夏天,他同时写《洛丽塔》和《普宁》。纳博科夫一家开着老爷车,四处追寻蝴蝶。天气不好时,纳博科夫就写作,将车后排当成"私人移动工作室",主要是那里没有"噪音"和"气流"。 回到伊萨卡,他就记录少姑娘的举止和兴趣。他阅读社会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采访当地女中校长,留意时尚潮流,列出点唱机中的歌曲、著名歌星和影星的名字,随手摘抄杂志广告,记下收音机和电影中的台词。他搜寻报纸上关于性犯罪和谋杀的细节,甚至查询枪支使用手册。其中有一个故事特别吸引他的注意。1948年,11岁的莎丽·霍纳被50岁的弗兰克·纳沙诱拐,在逃亡途中,做了差不多两年性奴,*终被遗弃在加州一个汽车旅馆。不过,另一个更早的故事明显预示了纳博科夫笔下的场景。丽塔·格蕾是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第二任妻子。他们初识于1915年,那时丽塔7岁,卓别林26岁。当时,卓别林"偶然下榻在基蒂的加油客栈,丽塔的妈妈娜娜正好在客栈做招待。" 5年后,在拍摄《小孩》时,卓别林从一群临时演员中,将丽塔单独选出来,量身订做了挑逗天使这一角色,甚至委托了一家电影工作室的艺人仿照"雷诺兹的《纯真年代》为她画像。 1923年,卓别林让她主演《淘金潮》。年内,她怀上身孕。怕被控告强奸,卓别林带着丽塔远走墨西哥,在那里娶了她。卓别林对记者说,"这总比去坐牢好,而且也不长久。"1928年,丽塔上诉法庭要求离婚,理由是卓别林不但一直出轨,而且经常虐待她。她说,卓别林当她面读"禁书";当她反对他的口交要求--她称这是"变态的、违背自然的、堕落的不洁行为"--时,卓别林辩称"大家都这样做"。卓别林承认,他只是"犯了其他愚蠢男人一样犯的错误",并谴责丽塔的母亲把女儿强塞给他。这桩离婚案引发了一次大丑闻,不仅威胁着卓别林的事业,还威胁到5家好莱坞影片公司的业务。丽塔*终获得补偿费62万5千美金。1929年,卓别林因其"全才和天赋"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首次颁发的奥斯卡奖殊荣。丽塔·格蕾的真名是丽丽塔·麦克默里。除了两个女主角的名字明显相似之外,在纳博科夫的叙事中,洛丽塔也与灰色明显有关,如她有一双"大大的灰眼睛"。她甚至死于小说中虚构的阿拉斯加小镇灰星,纳博科夫曾说这是"小说中*重要的小镇"。另外,灰色暗示的空灵特质也被关于星界的隐喻放大--"一颗灰星被雾霾(洛丽塔的姓是黑兹[Haze],即灰霾)笼罩";而安娜贝尔·雷--亨伯特失落的"里维埃拉的爱情"--投下的魔力,则被描述为一团"星云"。1958年8月,《洛丽塔》*终在美国出版。三年前,纳博科夫的这颗"定时炸弹"先后被五家大出版社拒绝,它们都怕出版这部具有争议性题材的作品之后倒霉。绝望之下,纳博科夫请他的法国文学经纪人帮忙联系出版。1955年6月,他与巴黎的奥林匹亚出版社达成了出版协议。莫里斯·吉诺迪亚斯旗下的这家出版社出过许多20世纪著名作家的作品,如萨缪尔·贝克特、亨利·米勒和威廉·巴勒斯,但它*来钱的门道是出色情读物。纳博科夫不知情,就在1955年10月高兴地签了协议,印刷了5000套,分上下两册,"平装本,封面老套,是淡淡的橄榄绿色"。因为该出版社的名声,《洛丽塔》*初根本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直到英国作家格雷汉姆·格林在《星期日时报》撰文,将它列为1955年度*佳作品之一。格林怂恿英国出版商出版,宣布"在英国,我也许会因此进监狱,但不可能有更好的理由!"他对这部小说的盛赞在大西洋两岸激发了一场热烈的论战,贯穿了1956年,进入1957年后还没有消退。在此期间,由于英法两国当局的禁令,《洛丽塔》成了一本臭名昭著的作品,已经引其私下热炒。随着公众的好奇上升到白热化,1957年6月,《铁锚评论》刊登了一篇长长的节选,同时配发了纳博科夫的自辩(《关于一本名叫〈洛丽塔〉的书》)和哥伦比亚大学弗雷德·杜比写的"一篇又臭又长的批评"。这不只是借著名学者来为节选站台,还是一次故意的策略,因为这篇批评 "很乏味,审查官都不忍卒读,更懒得去看原作"。然而,节选刊发后,得到世人的普遍好评;一年多后,《洛丽塔》在美国各大书店上市。……
%芭芭拉.威利(Barbara Wylie),《斯拉夫和东欧评论》杂志副主编。撰有《纳博科夫评传》和《电影中的纳博科夫》等研究性专著。
译者李小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薇拉》《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梅尔维尔的政治哲学》《语言与沉默》《在西方的目光下》《古罗马的马车竞赛》等。
芭芭拉.威利(Barbara Wylie),《斯拉夫和东欧评论》杂志副主编。撰有《纳博科夫评传》和《电影中的纳博科夫》等研究性专著。
译者李小均,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著有《自由与反讽》《信仰之海》,译有《薇拉》《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梅尔维尔的政治哲学》《语言与沉默》《在西方的目光下》《古罗马的马车竞赛》等。
人类星光灿烂时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斯台芬·茨威格成为德语文坛上一颗耀眼明星,佳作不断,声誉日隆。脍炙人口的中短篇小说引人击节赞叹,作家传记和历史人物传...
以一人敌一国-李鸿章大传 本书特色 李鸿章堪称中国近代史上*具争议的人物。1901年他去世后,梁启超曾写道:“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李鸿章...
富兰克林自传 本书特色 《富兰克林自传(插图本)》是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新导读插图本小学初中部分。他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科学家、实...
民国大江湖-话说袁世凯 本书特色 袁世凯,晚清重臣,叱咤风云于民国初创。虽有治国之才,却终以称帝败亡。然以“窃国大盗”概括其一生,既不公允也失历史真实。袁世凯理...
照亮宇宙的智慧之光:牛顿 内容简介 牛顿,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
《一千零一夜》内容简介:本书又名《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相传一国王痛恨王后与人有私,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
《未竟的往昔》内容简介:“二战”之后,法国知识分子在欧洲文化及政治生活中扮演着独一无二的重要角 色,托尼·朱特在这部经典著作
钱学森说——一位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自白 本书特色 钱学森是我们著名的科学家,航天事业奠基人。他的一生致于于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建设,留下来许多精句与名言,后人可以通过...
中国高端访问拾壹-15位健康卫士的红十字传奇 内容简介 医卫高官把脉看病难直面医改困局医学泰斗细说疑难症漫话成名传奇 在这里,你可以感悟到当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
我的父亲茅盾我的父亲茅盾前言 2002年,辽宁人民出版社计划出版一套文化人子女回忆父辈的丛书,定名为“父辈丛书”,当年8月出版社便约我们撰写其中的一册,即《我的...
XM守望者·传记卡特制造 本书特色 ★安吉拉卡特首部经过授权的完整传记,中文版重磅推出★经典作家的经典传记,感受□□水平的文学传记带来的深刻愉悦★原著好评如潮,...
《预见》内容简介:信息经济高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信息社会50人论坛组织多位顶级专家学者从变轨:
郑振铎自述 本书特色 郑振铎编著的《郑振铎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为《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之一。《郑振铎自述/二十世纪名人自述系列》分自述与回忆、序与跋、...
万里 本书特色 万里同志是老一代革命家,是邓小平改革开放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如果说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话,那么,他就是高级工程师之一。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
老外的中国缘 本书特色 翻开它,去寻找妙不可言的“缘”,珍惜它,用心去感受相遇的“缘分”。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与你相遇是如此奇妙的一件事...
1981年,职称仅为讲师的刘道玉被中央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刘道玉曾说:“我本不想做官,
千秋词主-李煜传 本书特色 全书架构大气、情节细腻,人物、故事、诗词相得益彰,好看。千秋词主-李煜传 内容简介 李煜,中国五代十国时南唐末代国君,史称李后主,也...
袁崇焕集 本书特色 《袁崇焕集》从《明实录》、《明史》、《名臣奏疏》以及东莞历代方志等史料中整理出袁崇焕本人撰写的诗词、文章、奏疏等内容,并加以校勘、辨伪,基本...
我与吴祖光 本书特色 ◎她是我的妻子,我曾鼓励过她识字、读书,但是在短短的十几年取得这样丰硕的成果,实在是我始料不及的,深深感到这是个“异数”,新凤霞大可列入行...
《进退博弈》内容简介:该书冲破《潜规则》挑战《血酬定律》,全面解析“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之道。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