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乐黛云夫妇是北大未名湖畔的学界双璧,汤一介先生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乐黛云先生则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1952年秋,汤一介父亲、时任燕京大学副校长的汤用彤被分配住至燕南园58号。后来,汤一介与乐黛云一家又在这里历经了悲苦与喜乐。
耄耋之年的汤一介与妻子乐黛云,及其长大成人的女儿汤丹、儿子汤双用心回忆自1952年搬入燕南园58号以来,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杂陈,结成回忆家国往事的散文集《燕南园往事》。
87岁高龄的汤一介先生回忆了青年时期随父亲汤用彤读书、治学,回忆了母亲张敬平相夫教子、在战争年代守护家庭,回忆了与冯友兰、季羡林等北大学者相交的事迹。83岁高龄的乐黛云先生回忆了公公汤用彤的治学谨严、宽容温厚和“文革”时期的处变不惊,回忆了与王瑶、马寅初、朱家玉、裴家麟等北大师友同窗的交往岁月,回忆了政治风浪中儿女求学之路的噩梦。汤丹和汤双也回忆了幼年时期在燕南园的幸福时光和遭遇特殊时期所经历的大起大落。
2014年9月9日晚,国学泰斗汤一介仙逝,学术界又痛失一位大师。2014年10月出版的《燕南园往事》,成了汤一介生前的*后一部作品,也是汤一介、乐黛云夫妇与一双儿女合著的唯一一本家庭回忆录。文字平实厚重、真挚深情,配以66张珍贵历史照片,深厚的亲情和时代烙印下的忧伤溢于言表,令人动容。即便是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言语间,其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也尽现其中。
汤一介、乐黛云夫妇是北大未名湖畔的学界双璧,汤一介先生传承中国学脉,执掌《儒藏》编修,乐黛云先生则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1952年秋,汤一介父亲、时任燕京大学副校长的汤用彤被分配住至燕南园58号。后来,汤一介与乐黛云一家又在这里历经了悲苦与喜乐。耄耋之年的汤一介与妻子乐黛云,及其长大成人的女儿汤丹、儿子汤双用心回忆自1952年搬入燕南园58号以来,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咸的五味杂陈,结成回忆家国往事的散文集《燕南园往事》。87岁高龄的汤一介先生回忆了青年时期随父亲汤用彤读书、治学,回忆了母亲张敬平相夫教子、在战争年代守护家庭,回忆了与冯友兰、季羡林等北大学者相交的事迹。83岁高龄的乐黛云先生回忆了公公汤用彤的治学谨严、宽容温厚和“文革”时期的处变不惊,回忆了与王瑶、马寅初、朱家玉、裴家麟等北大师友同窗的交往岁月,回忆了政治风浪中儿女求学之路的噩梦。汤丹和汤双也回忆了幼年时期在燕南园的幸福时光和遭遇特殊时期所经历的大起大落。2014年9月9日晚,国学泰斗汤一介仙逝,学术界又痛失一位大师。2014年10月出版的《燕南园往事》,成了汤一介生前的*后一部作品,也是汤一介、乐黛云夫妇与一双儿女合著的唯一一本家庭回忆录。文字平实厚重、真挚深情,配以66张珍贵历史照片,深厚的亲情和时代烙印下的忧伤溢于言表,令人动容。即便是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言语间,其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也尽现其中。
汤一介:
一九二七年生于天津,一九五一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一九五六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从事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的教学与研究。一九九〇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并在海外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生前曾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著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瞩望新轴时代》等。
于2014年9月9日晚去世,享年87岁。汤先生一生恪守家训:“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适而安。”堪称思想文化的“守夜人”。
乐黛云:
一九三一年出生于贵阳,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法合办《跨文化对话》集刊主编。一九九〇年获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二〇〇六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著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跨文化之桥》、《中国知识分子的形与神》、《跟踪比较文学学科的复兴》,主编有《世界诗学大辞典》(主编之一)、《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十四卷、《中学西渐丛书》八卷。
汤丹:
汤一介、乐黛云之女。十六岁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年之中下过田、做过饭、管过账。返京之后考取北京大学分校图书馆学系,一九八二年毕业。其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现为高级软件工程师,任职于跨国公司埃森哲(Accenture)。
汤双:
汤一介、乐黛云之子。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后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现称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得物理性博士学位。曾任马里兰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博士后。现为美国VesonNautical公司软件工程师。
沈从文精读-(上下册) 本书特色 《沈从文精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作...
女儿红 本书特色 读简媜的作品,可以体会一种简单的美。这种直指人心的美不需要太多浓墨重彩的渲染铺陈,写一种颜色,也可以像印象派绘画般百转千回;在深深浅浅的红里,...
岁除的哀伤 内容简介 读、写、研究三部曲一、初读《三国》我在苏州读小学初中的那几年,父亲在北平、上海交通银行当小职员,家里连一口书橱也没有,更谈不到四壁放满线装...
我的禅 本书特色 卫慧,七十年代以后创作潮流的代表作家,坦率、大胆、无所顾忌地表达着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的生活哲学由此而得以体现,那就是简简单单的物质消费,无...
谈美书简 本书特色 朱光潜“美好人生”书系美学经典丛书之一。枯荷、飞鸟、落叶、玻璃杯、信封......哪怕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能从...
《老生》是茅盾文学奖作家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 作品以老生常谈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里,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是现代中...
坐久落花多 本书特色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随笔汇编,大体围绕写作、读书以及日常生活等题目展开。聊写作:不谈怎么写才好,单聊聊怎么写不好,从高头讲章到微博微信,有的放...
老人与海 本书特色 ★ 超值赠送英文原版,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 附带权威注释,精确理解原版英文名著。★彰显海明威“硬汉形象”的代表作之一。★同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婉约卷-中国最美古典诗词 本书特色 婉约诗词写爱情、写离别、写相思,句句精美字字细腻,表达内心百转千回的情思。婉约派诗词感春叹秋,自然的纤毫变化都能引起作者身世...
他还爱着:纪念曾卓文集 本书特色 《他还爱着:纪念曾卓文集》收录了回忆曾卓先生的散文、纪念曾卓先生的诗歌、分析研究曾卓先生作品的评论等多种文体共百余多篇。这些诗...
上海十八相 本书特色 十八篇故事,刻画了十八个在同一条弄堂中生活的典型人物,具有上海老城厢特色的故事;叙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反映几十年来生活和时代的变迁。画家施...
《伟大的虚构(纯文字精华版)》内容简介:【该电子版本无图片,为纯文字版。】 让你更懂马尔克斯、村上春树等96位大师的幻想世界!
《石头和星宿:译文集》内容简介:吴兴华的作品集曾于2005年初版,但遗漏错讹较多,本次通过家人及学界支持,全面增补修订,重新整
《严仁英传》内容简介:《大家丛书•四海仁心:严仁英传》主要内容包括: 童年的教育诗篇、从南开到清华、协和岁月、走进北医、与祖国
《让理论成为真理的喉舌:卫兴华传》内容简介:在我国,新中国建设以来及改革开放取得的一系列辉煌成就,离不开经济理论的支撑。卫
作品目录小说罗生门鼻子浪迹天涯的犹太人大石内藏助的一天黄粱梦戏作三昧掉头的故事英雄之器地狱图蜘蛛之丝基督徒之死圣?克利斯
徒然草-插图珍藏本 本书特色 一部影响日本文学600多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日本文学史上*美的两大随笔”之一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钟爱的经典作品徒然草-插图珍藏本 ...
《帝国的惆怅》内容简介:《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对帝国制度的反思。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
张岱,山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雪晴集-沈从文别集 本书特色 《雪晴集》为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和小说集。字里行间缭绕着湖湘醇厚坚毅的乡风民情,神秘绮丽,纯真质朴又清雅动人。前一组文字,美如雪晴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