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显静编写的《生态哲学读本》包含的生态哲学 问题有概括起来有六大类:**类是生态自然观,主 要涉及的是公众关于生态自然的一般性看法;第二类 是生态伦理观,主要涉及生态价值观、生态整体观、 生态正义等:第三类是生态文化观,主要涉及宗教文 化、性别文化以及消费主义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 的关系;第四类是生态科技观,主要涉及科学技术与 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之关联及其发展方向等 ;第五类是生态生活观,主要涉及公众生活态度、生 活方式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第六类是生态生产观 ,主要涉及一种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工业、农业、旅游 、城市建设等的模式应是怎样的。
生态保护已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不过,要保护生态,就要思想先行,就要对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自然以及我们自身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反思。这是我们写作本书的目的。本书是一本简明扼要的"生态哲学"入门书,是写给那些没有哲学基础的大众读者的。既然如此,面向大众,从公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寻找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相应的哲学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和解决此问题,就成为本书的追求。本书包含的生态哲学问题概括起来有六大类:**类是生态自然观,主要涉及的是公众关于生态自然的一般性看法;第二类是生态伦理观,主要涉及生态价值观、生态整体观、生态正义观等;第三类是生态文化观,主要涉及宗教文化、性别文化以及消费主义文化等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四类是生态科技观,主要涉及科学技术与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之间的关系;第五类是生态生活观,主要涉及公众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第六类是生态生产观,主要涉及一种有利于生态保护的工业、农业、旅游、城市建设等的模式应是怎样的。对于上述每大类,本书又分成若干个专题进行撰写。如关于生态自然观问题,涉及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自然是否有规律的问题、食物链问题、自然灾害与生态进化问题、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公众在相关案例的展示、分析中,体会到其中的生态哲学思想以及此思想对于生态保护的意义,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正确的生态哲学观。——生态自然观:生物并不单方面依赖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也受到生物的影响;自然是存在规律性的,但是科学的进一步认识揭示出,自然也存在非规律性现象;自然存在简单性的方面,但也存在复杂性的方面;破坏了的生态环境是可以修复的,但有些是不可逆的;人和自然的生存发展是相互影响和依赖的。——生态伦理观:自然界中的事物不只有相对于人类的价值,如经济价值,也有相对于自身的价值,如生态价值等,这两方面不可偏废;对人有害的对自然不一定有害,以人类的喜好保护生态,并不能很好地保护生态;在某些情况下,是保护生态系统整体还是保护动物,是一个两者不可兼得的问题;为了保护地球整体利益,主权国家可以让渡某些国家利益,尽管这样的让渡应该得到补偿;发达国家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理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生态文化观:对于放生,某些情况下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这其中存在科学与宗教的矛盾,应该加以协调处理;男权主义文化在压迫自然的同时,也压迫妇女,应该反对;女性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能够更好地保护自然;消费主义文化导致消费的异化,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消费等的盛行,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生态科技观: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一系列正面作用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其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有限度的;传统文化中含有丰富的生态保护知识,应该挖掘、发扬;现代工农业生产模式是让环境适应科学,而不是让科学适应环境,由此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所谓的"清洁能源",并不是说它们不造成生态环境影响,应该对此具体分析,加以关注。——生态生活观:某些"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能够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宠物饲养并不等同于动物保护,更不等同于生态保护,应该辩证看待;全球范围仍然存在粮食短缺,中国也面临粮食问题,浪费粮食不仅意味着对人类的犯罪,也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犯罪;在目前的形势下,不能走"先污染后保护"的道路,发展不可以以生态环境污染为代价。——生态生产观:传统的工业和农业生产模式是线性的,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走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道路,是必然选择;城镇建设应该兼顾生态环境,不能美了城镇,害了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应该并重,不可重开发轻保护;生态恢复是一复杂的过程,一定要谨慎,防止恢复过程中对生态的破坏。让我们阅读此书吧!有什么样的生态保护理念,才会有什么样的生态保护行为!世界的未来在于你、我、他生态保护理念的建立!肖显静2013.9
肖显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在我国,有关生态伦理方面的书籍很多,而有关生态哲学方面的,就很少了。至于面向大众的生态哲学书籍,就我所知还没有,《生态哲学读本》可以说是第一部国内面向大众的生态哲学书籍,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从内容上看,本书一改传统的将生态哲学集中在生态伦理之局面,从生态自然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化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生活观、生态生产观多个方面,勾勒出生态哲学的全面内涵,体现生态哲学的完整性。如关于生态自然观问题,其中涉及到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自然是否有规律的问题,食物链问题,自然灾害与生态进化问题,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从形式上看,本书是一本简明扼要的“生态哲学”入门书,是写给那些没有哲学基础的大众读者看的。既然如此,面向大众,从公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寻找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相应的哲学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和解决此问题,就成为本书的追求。如此,本书是从大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角度来谈“生态哲学”,做到了“面向大众,立足生活”,走在学术发展和人类实践的最前列。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途径,展开相关的论述。这点从文章的标题中就可以看出,如生态与生态环境:谁依靠谁?对人有害的就一定对自然有害吗?男权文化既压迫自然又压迫女性吗?让科学适应环境还是让环境适应科学?宠爱动物就是热爱生态吗?生态保护等于植树造林吗?这样一来,就可以引导读者带着相关问题展开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给出相应的回答。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是本书的写作宗旨。考虑到本书的对象是“大众”,而且也考虑到“生态哲学”理论研究开展时间不长,许多理论还不很成熟,故本书的写作以案例展示引出相关的生态难题,然后再根据已有的生态哲学相关理论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结论和供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这样的写作,既与生态哲学理论发展现状相一致,也与大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联,既在理论上“顶天”,也在实践上“立地”。
说到底,生态问题是由公众在他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也应该在他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解决;“生态哲学”绝不是“生态学哲学”,而是与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紧密关联的哲学。如此,本书的写作定位于“生态”,即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谈“生态哲学”,而非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谈“生态学哲学”。如此,就使得本书的理论资源非常丰富,体现了生态哲学现有阶段的最新进展,而且还把这样的“生态哲学”进展通过具体生态保护案例的“生态哲学”分析展现出来。如在生态自然观上,关注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等;在生态伦理观,关注自然的多种价值、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生态正义和全球伦理等;在生态文化观上,关注生态女权主义、传统宗教中的生态意涵、消费主义文化与生态保护等;在生态科技观上,关注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以及科学技术论关于科学技术的相关论述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在生态生活观上,关注日常生活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联、公众的环境权利维护等待在生态生产观上,关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的内涵以及与环境保护的关联。
也正因为本书具有以上特点,使得它从整体上是“从科学走向人文,从自然走向社会”。所谓“从科学到人文”指的是,“生态哲学”与“生态学哲学”是紧密关联的,对生态破坏的分析以及对生态保护的追求,离不开生态学以及生态学哲学,可又不能完全局限于此,生态哲学的展开应该从科学和人文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人类的伦理观、文化观、价值观、经济观等对生态保护的影响;所谓“从自然走向社会”指的是,生态问题的呈现及其解决是以改变了的自然面貌展现的,如此就要关注自然,不过,更要注意的是,生态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根本上起因于社会,是社会各方面的设置及其氛围规制以及驱使了人们作出相应的思考和行动,由此产生了如此的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实践,鉴此,生态哲学的展开还应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进行。这,应该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肖显静,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系主任。兼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科技与社会专业委员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文化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生态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环境研究。
中国哲学史三十讲 本书特色 张丽珠教授所著《中国哲学史三十讲》的*大特点,在于从文献出发,充分掌握原典而赋予哲学解释。书中对各家哲学从时代背景、问题意识到学术理...
《道经》解读-仰望老子-第一卷 本书特色 它既复兴了古老中华文明的精华,又创造了现代新的哲学理论。它既突破了传统功利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又恢复了自然智慧的形式逻...
中国古典美学二十一讲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没有美学这个学科,但是西方美学涉及到的问题,诸如美,美感,中国人也讨论过,也有许多重要的很有价值的思想,只是不一定用这样...
道德经章句新编新解 本书特色 汪增阳、汪永红所著的《道德经章句新编新解》将《道德经》重新编排,分“自然与道”“人与道”“德与道”“圣人之道”“处世之道”“养生之...
《自由的迷思》是根据丘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TrungpaRinpoche),于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三年间,在美国各地所作的演讲结集成书的
团契生活 本书特色 便携式《圣经》,西方基督徒人手一册,适宜围炉夜话的基督教经典著作二十世纪*具开拓性的基督教神学家。没有朋霍费尔的日子,我们可以有《团契生活》...
康有为:大同书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影响国人的大师著作·康有为:大同书》: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公羊三世说和《礼记·礼运》的“大同思想”作为理论依据,构建一个所谓...
佛家自然健康法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文涉佛家独具神效的静分禅定、调息养气、瑜迦健体等修炼绝技;秘不示人的健康和长寿、安神祛病、驻春养颜的自然保健妙方,以及众多卓有...
刘君祖完全破解-第三辑 本书特色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内容简介:作为华夏文化的思想源头,《易经》以其“制器尚象”、“开物成务”的实学特质,统摄政...
中华经典藏书-淮南子 内容简介 《淮南子》一书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客集体编撰,该书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既保存了先秦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又开启了两汉以后的文化。...
形而上学导论 内容简介 海德格尔一生都是在讲形而上学。因而他讲形而上学常有深刻的分析,描述,甚至批评。也常有人主要因其批评竟认为需要蔑视形而上学。本书是海德格尔...
道教与明清文学 本书特色 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人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项目,四川大学“211工程...
时代之思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挪威著名哲学家G·希尔贝克的论文自选集,分别讨论了与合理性之争有关的现代性概念,人文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危机,科学时代关于生态危机的伦理...
中国宗教 本书特色 中国基本情况丛书·当代卷。中国共有五大宗教,信徒一亿多人,他们自由地过着正常的宗教生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宗教离他们似乎很远,而国外人士...
道行天下-道与社会关怀 本书特色 《道行天下:道与社会关怀》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与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从社会关怀方面对中华道文化予以介绍与阐述,并在达到共...
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 本书分:史料问题;生平及政治活动;哲学思想。作者在广泛地搜集、吸收国外的有关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见解或倾向性的意...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完的问题 本书特色 《 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每个哲学家都很累》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人生理念...
《易学入门》被称为“生活易经”。曾有学生在华尔街股市运用张氏易经卦法取得3000倍盈利的战绩。本书是根据1989年5月30日在北京中
宗镜录略讲-(卷一) 本书特色 南怀瑾著作权合法拥有者台湾老古公司授权,南师生前多次亲加审定,风行大陆三十载。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道,出入百家言。宗...
《禅苑清规》研究 内容简介 《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禅苑清规》研究”的*终成果,讨论了禅宗清规的起源与流变,辨析了清规产生的社会背景及修学、法事、人事、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