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说”系列,由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任主编,汇集了国内诸多著名大师如汤一介、王守常、楼宇烈、王尧、王小甫、陈鼓应、李中华、徐小跃、苏叔阳等大家之讲课、演讲之教义,现分三辑,涉及儒、释、道、史等各方面,包括对儒家、道家经典著作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中国历史的讲解与阐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等。书中作者均为某一专业研究领域的专家,阐释到位,虽精简却深刻,蕴含丰富,意义重大。
采文化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该系列图书由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任主编,并集合国内各领域之大家,多角度精确阐论儒释道史等中国传统文化。大师说系列共三辑**辑以儒为主,第二辑以佛为主,第三辑以道为主。 相关阅读: 大师说(第二辑) 大师说(第三辑)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守常,满族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著名学者,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与宗教学知名专家,作为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三大团体之一“中国文化书院”的早期参与者与现任“掌门人”,是中国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新编传播学 本书特色 《新编传播学》从回顾传播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概述了人类传播的概念、特征、类型等基本原理和历史发展,分析了人类传播的要素和过程的结构与模...
《大国大城》内容简介: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 基于本土实证,以经济视角谏言社会问题,著名经济
外交学院2007年科学周论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外交学院2007年科学周论文全集,包括外交、国际关系;政治、历史;经济、法律;语言、文化;教学、教法五个部分。供...
作品目录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自由主义的概念 第三章 自由主义的历史 第一节 现代自由主义的古代渊源 第二节 近代早期的自由主
《沈寂人物琐忆》内容简介:《沈寂人物琐忆》是海上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文艺活动家沈寂关于民国直至1949年后,主要活动于上海的小
社会学家茶座:总第五十辑 2014年第3辑 本书特色 张立升主编的《社会学家茶座》以“关注社会发展、贴近百姓生活”为主要内容特点,以自由开放、轻松娴雅、深入浅出...
《大量废弃社会》内容简介:日常生活中,廉价打折买回的衣服,一次都没穿过就被丢弃时;在商家的促销活动中大量购入的食品,吃不完
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的途径 本书特色 詹姆斯·罗尔编著的《媒介、传播、文化:一个全球性的途径》是一部媒介与文化学研究的入门读物。展示了现代大众媒介是如何与意...
凡.高与高更:电流般的争执与乌托邦梦想 本书特色 凡·高,荷兰画家,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向日葵》、《农民》、《邮递员罗兰》、《供应市场之农圃》、...
文献论理与考实 内容简介 《文献论理与考实》是有关历史文献学理论与实证的论文集,内容有三个部分:其一名之日“论理篇”,所收文章对若干文献学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E.W.彼得斯(E. W. Peters),英国人,20世纪30年代在旧中国上海公共租界任洋巡捕。他见证了当时上海滩的繁华、喧嚣、混乱和暴力,20世纪50年代开...
《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内容简介: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
达格(Dag istein Endsj)1968年11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安阿伯市,目前是挪威卑尔根大学专门做宗教研究的教授,也是一位人权倡导人士。他的著作《性...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著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
《全球地图中的澳门(第二卷)》内容简介:全书十六篇文章,透过澳门,研究明清时期西人绘制的中国地图。通过这些地图,可以看到西
腰站村调查-满族 内容简介 满族自称“满洲”(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吉祥”),是中华民族56个成员之一,1911年辛亥革命后官方将“满洲族”简称为“满族”。满族是中...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集刊(第一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分成两个部分。**部分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季刊》创刊号未能出版的论文。这部分论文主要包含:...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 本书特色 王文章编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代澳门外报史稿 内容简介 本书为填补中国近代报业史中“澳门外报”研究的空白之作。作者在大量翻阅澳门外报一一尤其是葡文报刊和广泛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
《谛听杂音》内容简介: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1930年代“南来文人”的角色和贡献;第二辑:1940、1950年代之交“青年文化教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