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中国哲学登场世界了!该什么样的中国哲学登场?李泽厚提出“情本体”思想,作为走进世界的中国哲学形态,能否引领西方哲学“走出语言”的困境?本书为李泽厚先生与刘绪源2010、2011年对谈录,站在今日时代的高度,围绕李泽厚的读书经历、思想渊源、各种哲学观点,以17个话题为纲领,通过中西哲学、思维的对比分析,勾勒出李泽厚一生的思想脉络和哲学思考的轨迹,实为李泽厚思想导论,更对中国哲学能否登场、如何登场世界作出深层次探讨,认为中国哲学可补救西方哲学之不足。书中新见倍出,令人启发。
李泽厚思想读本。本书以李泽厚的读书经历、思想渊源、思想发展,及其哲学观点的自我解读,勾勒出李泽厚一生的思想脉络和哲学思考的轨迹,实为李泽厚思想导论。看李泽厚如何阐释“中国哲学登场”及“中国哲学如何登场” 本书对中国哲学能否登场、如何登场世界作出深层次探讨,认为中国哲学可补救西方哲学之不足,带领西方哲学“走出语言”。
上篇: 该中国哲学登场了?(2010年)
ⅰ 李序
01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广义的形而上学与狭义的形而上学
从理念, 到生活, 到解构
欣赏两位中国海德格尔专家的话
巫史传统与“为王先驱”
“情本体” 与哲学
02 我的学术思想的三个阶段
靠自学, 要善于判断
喜欢看书, 不喜欢写书
当时我才二十几岁, 哪敢自称一派
写康德, 其实在表达自己的哲学
从文体上看, 《己卯五说》是*好的
命运, 情感, 人性, 偶然
03 谈谈几本书
第6 版《批判》增补了“德国思想史的严重教训”
那时文艺批评的灵魂式人物
“哲学研究” 与“哲学创作”
救亡压倒启蒙: *早出现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陈寅恪治史, 所用材料也是不多的
《美的历程》每章每节都有新东西
搞文艺批评, 主要应靠感觉
做学问, 不论是谁, 都是要下死功夫的
《漫述庄禅》发表后, 钱学森专门来看我
当年的“文化热” 都是反传统的
钱穆梁漱溟更能抓住中国文化的要害
短期饥饿受得了, 长期饥饿吃不消
历史的“积淀”, 是我所有研究环绕的“同心圆” 的圆心
04 关于“情本体”
哲学研究什么
关于“外星人” 的三段论
上世纪60 年代的哲学, 已经都关注个体了
“情本体” 颠覆了几千年的传统哲学
“情本体” 以中国传统为基础, 却是一种世界性视角
05 汉字与历史经验
“结绳记事” 就是*初的历史记录
命名: 走向历史经验
“度” 是经验性的, 与人类生存直接有关
康德研究新动向
06 《红楼梦》与“乐感文化”
可以有两种《红楼梦》
小说阅读中的文化—心理结构
琐屑日常细节与“乐感文化”
07 当“情本体”面对基督教精神
“人类中心说” 是西方传统
中国要哪种现代性
人总要寻找信仰
08 人性能力人性情感与善恶观念
政治军事和文化充满偶然, 经济有某种“必然”
道德二分: 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
道德行为由人性能力人性情感和善恶观念组成
康德高于休谟
康德的理性命令与基督教的上帝之爱
心理本体: 理性内构(认识)
理性凝聚(道德)理性融化(审美)
09 文章上的追求及其他
把意思表达出来, 容易使人了解
没有新意就不要写文章
教育的*终目的是使人全面发展,
这包括片面发展独特的潜能
生物科学不发展, 美感讲不清
对自己讲过的话负责
下篇: 中国哲学如何登场?(2011 年)
ⅱ 序: 为什么有这续集
10 能不能让哲学“走出语言”
“太初有言”与“天行健”
“回到康德”是什么意思
“学而**”
从来不谈方法论
中国学问缺少自然科学基础
很多哲学名著又薄又好看
与王浩谈哲学两难
玄奘怕丢人, 不敢译《老子》
“点穴法”
11 为什么“度是**范畴”
人类的生存延续是出发点和基础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体分离
皮亚杰的动作与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对“度” 的自由运用
现代心理学还在婴儿阶段
12 善包容, 肯学习, 能吸收, 可消化
两种可能性与钱学森
文字控制语言的原因
凡“智慧” 均可学
忽略个体是一种战争思维
还是蔡仪能抓住要害
“必要的余事”
13 “理性的神秘”与宗教经验
宗教与感性的神秘经验
个体创造性源泉
“宇宙—自然” 是我唯一信奉的神
发现都是发明
14 巫史传统的情理结构
研究传统不从观念文本出发
巫术礼仪中的“情本体” 线索
“礼” 的神圣性和神秘性
“天道” 在“人道”中
15 还用不用“本体”“本体论”“哲学”这些词
冯友兰为何赞同“西体中用”
心理形式与“抽象继承法”
“哲学在中国” 与“中国的哲学”
胡绳毕竟是书生
中国接受怎样的哲学
16 “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
“情本体” 外推即政治哲学
“两德论” 是政治哲学的基础
启蒙落实到制度才算完成
中国也许能调解文明冲突
“四大皆空” 还得活
时间与“时间性”
“闲愁*苦” 与“何时忘却营营”
没有人类, 哪来善恶美丑
17 我的一生简单平凡
四个“静悄悄”
我与胡风案
记不住面貌和声音
算是毕生遗憾
美国学生
家里一直订科学杂志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体”
附 录
(1) 八十李泽厚: 寂寞的先知
时代和它的李泽厚/ 《南方人物周刊》编辑部
寂寞思想者/ 卫毅
(2) 刘绪源萧功秦刘再复: 再谈李泽厚
(3) 六十年代残稿
(4) 科学应该是真正的理论思维
(5) 两封信, 一本书, 三条注/ 刘绪源
补 记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四书感悟:大学中庸论语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归纳、精炼的方法把《四书》博大精深的智慧和思辨简明而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阅读者经学著作较为容易。四书感悟:大...
《政治学》疏证-亚里士多德注疏集 本书特色 本书是阿奎那针对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卷一到卷三前六章的著名疏,解,也是阿奎那留存于世的少数几种政治学著作之一...
本书所谓“新儒家”,乃相对于先秦原创性儒家而言,是指生发流变于中唐韩愈以迄晚清曾国藩间大约一千年之久的儒学新思潮。作者审
女作家写的蠢故事-51-[英汉双语]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社科哲学爱好者以*精华的篇幅,读懂*伟大的思想。乔治·艾略特代表性书评和论文,幽默机智笔锋反思女性文...
李宗吾作品集 本书特色 1,林语堂、柏杨、李敖、南怀瑾、张默生、许悼云等文化名人公推的不可替代和僭越的旷世奇学!2,中国文化史上振聋发聩的旷世奇学——华夏三大奇...
驯服欲望(施特劳斯笔下的色诺芬撰述) 本书特色 本书包括:黑格尔、马克思和基督教;哲学与政治;普遍均质国家的可倡导性等内容。本书是一本文集。集中了一些为理解施特...
儒学与经学探微 目录 论汉代谶纬神学廖平与经学的终结独尊儒术与西汉学术大势汉代经学博士考辨《左传》与《诗经》《左传》、《国语》与《易经》析《太玄》构架形式中国古...
基督文化与中国现代戏剧的悲剧意识 内容简介 本书的思路,是试图从笔者对上述所谓对基督教文化的理解出发:首先,对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如何相靠拢,基督教文化对中...
李叔同画传 本书特色 他无所不能,样样称绝/从没有人如他一般才华横溢、学贯中西,从没有人像他一样如高山巨人般给世人以无限的思索与追仰/其绝代的才华、绝世的身姿、...
《利玛窦中国札记》主要撰写者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欧洲人,他以灵敏的感受和一个旁观者的态度,详尽记录了在中国的传教经历
季羡林,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生命.生命-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海洋萨满女神系列丛书”之一。是一部记录中国北方民族及满族族群文明史的萨满学术文学作品。作者将萨满文化...
佛教小百科(艺术)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光辉灿烂的当属隋唐。随着隋代全国统一和唐代经济、田径的发展强大,中国佛教发展到鼎盛时期,创立了许多新的佛教宗派,...
十四堂哲学课 本书特色 《思想启蒙读物·哲学与生活系列:十四堂哲学课》讨论风格在芝加哥、旧金山、牛津的曼切斯特学院、剑桥的新学院、牛津的新学院、多伦多以及斯特拉...
道心人情:中国小说中的神仙道士 内容简介 本书是《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中的一册,丛书的的特点是“丛”,一本一本独自成书,而又集成一丛,或者许多小丛又汇合成大丛...
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唐代道教管理制度的形成背景与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梳理。作者不仅对唐代道教内部的管理制度...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著名爱国宗教领袖、书法家赵朴初题名★ 明代彩绘《释迦如来应化事迹》全图,展示佛传及禅宗法脉★ ...
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 本书特色 王蒙四年时间全心打造全新力作品。多变焦的传奇人生,高情商的大智良言。告诉你怎样选择庄严人生博取成功;告诉你怎样走过风雨沧桑创造...
中国禅宗 内容简介 佛门中的人常说,禅是以心传心,不可言说的,“说出来便是错”。但假若杜口不言,世人又怎能知道禅的要义呢?本书的作者怀着这样的想法,开口说禅,提...
发生认识论原理 本书特色 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生物学、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都有精湛的研究。他自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