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战争》是对中国文化*深刻的剖析,对世界文化博弈*清晰的揭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力的文化佐证。《文化战争》,得文化者得天下。
本书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剖析,分析各个历史阶段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的积极影响。用现实的思维、严谨的比较、科学地研判当前中国面临不良外来文化侵袭的现状,通过对客观史实和实际案例的研究,用理性的思维和求真的态度提出中国应对不良外来文化侵袭的策略,同时也提出了复兴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区域文化空前活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对中国文化形成很大的冲击。我们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要厘清如何向世界推广中华民族文化,加强世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提高民族文化的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中国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把中华民族文化对外进行和平输出,让世界各族人民能够接受并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只有实现中国文化的繁荣,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才能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弘扬起来;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文化不断壮大发展,中国文化才能在世界文化强林中屹立不倒,这对于实现“文化强国”是至关重要的内涵。中华文明必须要同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文化战争中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读评《文化战争》
费青北京林业大学
《中外企业文化》,2014年第9期
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没有金戈铁马的较量,但这就是当前正在进行的一场文化战争——它危机四伏、兵不血刃……
翻阅着案头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有关文化战争的论著,不禁感慨万千。作者历时五年,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几易其稿,终于完成了30多万字的《文化战争》,实在可喜可贺。著名书法家李羊民先生欣然提笔为该书题写了书名,笔体浑然,大气磅礴,正与该书的内容与主题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文化战争”一直是一个国际热门话题,各国都在向世界诠释本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发达国家更是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送自己民族的文化理念。《文化战争》系统地对“文化”和“文化战争”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一个民族的精神烙印。大国之战不仅仅是经济和武力的战争,还有文化的战争。文化战争没有刀光剑影,但更持久,起最终决定性作用。文化战争是各国利用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对他国进行文化输出的一场无形的战争。“软实力”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化软实力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可以说,《文化战争》这部著作在选题上高屋建瓴,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洞察着时代的风向标。
《文化战争》这部著作共分三个部分十六章,本书中以宏观的视野,综合运用政治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等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论述文化战争的著述,《文化战争》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战争》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梳理了中华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世界的影响。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5000年的文明积淀、历史传承,显示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这是中华民族历尽劫难而不衰,必将走向复兴的坚实基础。
第二,基于全球的文化视野,作者运用哲学思辨和敏锐的政治鉴别力,揭示出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文化全球化,以及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入侵现状。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文化、日韩文化近年来对我国的强大冲击力,这种影响直接冲击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导致中国的青年一代对中华文化的怀疑,进而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者进一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一个国家破亡而文化存在的民族,一定是可以恢复国家的;但是一个文化破亡了的民族,无一例外地要从历史上消失。通过对中华历史文化和现状的深入剖析,作者警示国人必须重视、尊重、使用、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文化传统。
第三,本书以浓墨重彩的笔触,基于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为我们指出了重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作者指出,从历史发展看,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很多外来文化传入中国本土后,逐渐实现了同中华民族的有机融合,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外来文化强大的整合力,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合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对原有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极大地冲击,加之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对中国发展战略的误读,“中国威胁论”便应运而生。作者冷静地指出,向世界解释中国崛起的真正意义,向世界解释中国的价值观,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国人励精图治复兴中华文化的需要,正如中国国家主席2014年3月27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所说的:“中国应推崇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第四,在本书的第三部分,作者高瞻远瞩地论述了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才是赢得这场文化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站在历史与现实的角度,他深刻论述了文化帝国主义发动文化战争的原因、发展历程、各国对文化战争的战略策略等问题,并以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论点,以中华几千年历史发展为参照,指出了中国打赢文化战争的“秘籍”,即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包括:构建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弘扬中华民族核心文化、建设满足广大百姓文化需求的大众文化,夯实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础——教育,挖掘中华文化复兴的源泉——创新等。
面对国际国内风云变化、错综复杂的文化战争问题,作者戴有山先生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仿佛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他深谋远虑,激扬文字,显示出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写作功底,使国人对文化战争的问题有了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加增强了打赢这场文化战争的坚定信心,也使得这部《文化战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尤其让我感怀的是作者在本书《后记》的最后部分写的一段话:“谨以拙作献给我一直深爱着的祖国,希望并期望着祖国不断强大,让每一位中国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而感到骄傲。”我想,这恐怕正是作者写作《文化战争》的初衷和源动力吧。
戴有山,1973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中西文化比较、新媒体发展趋势、社会舆情、文化产业路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研究。曾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担任10年《管理学》《机关公文写作》教员,编写了大量基层管理理论和机关公文写作方面的教材。2006年转业后任北京市委宣讲家网站执行副总编,2012年任职于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2014年调任至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目前,专职从事国家文化安全、文化认同、文化强国战略、中西文化比较、社会舆情研判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长篇军旅小说《魂归》,多次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研究,在相关核心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学术研究文章。
在陕南发现中国 本书特色 本想寻找一颗星,却发现了一个群星灿烂的星河。——莫言陈非的考察与写作为人们打开 了一个神秘的音乐盒子,也解读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诗情、温...
自足语义学 为语义最简论和言语行为多元论辩护 内容简介 简介:《自足语义学》是当代知名哲学家赫尔曼·开普兰和厄尼·利珀尔的一部哲学力作。本书对哲学中形形色色的语...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 本书特色 韩霞编著的《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把天文知识的几个专题,如关于五大行星、二十八宿、分野等都安排在了这十时期;我国古天丈学史中有独步世界*...
北京历史文化 内容简介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在本书中,多位专家学者细数了北京悠远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
长安学术-第二辑 目录 [汉唐文学研究专题]程世和:代天子立言:司马相如文本的精神解读张新科:“史记学”论纲(节选) 孙尚勇:论汉《安世房中歌》的性质和功用李 ...
索绪尔第三次普通语言学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个案调查与研究 本书特色 田青编著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个案调查与研究》收录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楹联知识手册 本书特色 季世昌、朱净之主编的《楹联知识手册》是一部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楹联知识手册,介绍楹联的本质、发展、分类和修辞,帮助读者进行楹联鉴赏与创作...
文化的附加值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诗人之思”:诗歌与时代、现实与历史、环境与未来。著名诗人李少君不仅将所思纳入他的诗学生态之中,更让他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大地上。从...
翻译研究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是翻译研究学科的入门读本。全书例证丰富,中西兼顾,探讨了翻译领域的几大主要问题,包括翻译的本质、不同翻译模式(如口译、笔译以及影视翻...
引领近代文明(百年中国看天津) 内容简介 天津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开近代文明风气之先的城市,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天津“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
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 内容简介 对34个湘方言点的材料进行了详细的比较,连点成线,然后利用历史层次分析法把这些湘方言点的语音特征连线成面,把属于不同历史层次的特...
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纲要 内容简介 简介《中古汉语词汇研究纲要》内容包括: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自古而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由来已久。然而自西方工业革命兴起以来,由...
国际汉学:第十九辑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在世界范围展开中国文化研究之我见、孔学古微、《周易》德文、英文校戡绪言、汉学与印学 殊途同归——读《薄伽梵歌》译者序...
早期中国的龙凤文化 本书特色 《早期中国的龙凤文化》主要从先秦史和考古材料角度切入,围绕从新石器时代到东周时代中国各地关于龙、凤的文献和考古材料,结合先秦史的历...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 本书特色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
中华传统吉祥图 本书特色 本书详细介绍了祈福、富贵、求子、寿庆、喜庆、辟邪、品格等七类中华传统吉祥图的源起、寓意、典故、民俗应用等,知识全面、丰富,并且配有大量...
咬文嚼字:合订本:2006 本书特色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郝铭鉴主编的《咬文嚼字(2006合订本)》是200...
中国古代赋税 本书特色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赋税的历史,本书力求做刭如下几点:**,把中国国家赋税的历史,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给大家。赋税是政府行政的经济...
汉宋易学解读 内容简介 在易学发展史上,汉代以卦气说的代表的象数派的易学是一个重要的中间环切。这派易学上承先秦的传统,推天道以明人事,发展了周易所固有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