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命运的精要缩写本,过去几代知识人的辛酸和担当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现。历史的真相可能永远无法确认,但总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渔以诗人的敏锐及老实本分的实证文字,逐一追踪并还原出一个个离世者曾经的细部,他细心剥离蒙蔽,喊那些知识人重新活过来。有人早想宣布翻篇了,但执拗的朵渔非要把书页翻回来,和我们一起重新细看。
时代更迭,风云变幻,从“大人先生”到 “革命同志”,旧与新纠缠,长与幼错位,阳春白雪与疾风骤雨碰撞。本书讲述了身历大变局时代的知识人的悲喜人生。既有千字短文,挖掘历史真相,撷取精彩的人生片段,摹写民国大师侧脸;又有端肃长文,搜集翔实史料,状写现代大儒的孜矻人生,折射时代挟裹下的人物命运。念兹在兹者,唯国运与人心。
能办事的知识分子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里的一位青年同事汝信说:“知识分子是不能办事的。”金岳霖深以为然,因为他认为自己就不能办事。“到清华,我比冯友兰先生早,可是,管行政事情的是冯先生,我办不了事。解放以前,学校的官我没有做过,唯一例外是我做过一次评议员。”到了哲学所不久,金副所长就被准许在家待着,不必问政了。“显然,他们也发现我不能办事。如果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话,我这个知识分子确实不能办事。”
在这一点上,他甚是佩服清华同事陈岱孙,认为“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梅贻琦校长离校时,经常由陈代理校务。抗战胜利后,清华复校,但清华园已被日本军队破坏得不成样子,教员宿舍也成了养马的房子。梅贻琦知道陈岱孙的办事能力,于是派他先回京做恢复清华园的工作。陈先生当然不负众望,很快恢复原来秩序。“这就说明,真的知识分子是可以做工作的,可以办事的。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金先生话语间不无赞许。
那时的知识分子,确实有很多“能办事”的人才。不仅仅陈岱孙,梅贻琦本人也是一员干将。1942年,梅贻琦53岁,以清华校长的资格主持西南联大校务。当时北大校长是蒋梦麟,南开校长是张伯苓,教育部令他们轮流担任三校校务常委会主席。但张伯苓在重庆另有任事,便把自己的职责委托给了蒋梦麟,蒋梦麟又将担子压给了梅贻琦。于是,整个联大校务就落到了三人中*年轻的梅贻琦身上。而梅贻琦干得也的确出色,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弦歌不辍,培养出一批人才。
1930年—1945年,蒋梦麟执掌北大。甫一上任,蒋梦麟便将刚刚北上的胡适聘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并制定出“校长治校,教授教学,职员治事,学生求学”的方针,大力延聘名教授,重振北大。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时任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公祭大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言此便“潸然涕下”,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何兆武回忆说,他的姐姐在北大化学系读书时,因参与“一二·九运动”被抓捕。过了两天,他父亲收到一封信,是北大校长蒋梦麟写来的,大意是:你的女儿被抓起来了,不过请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把她保释出来。何先生说:“解放前,凡是学生出事,校长大都出来保。”
傅斯年也是一位能办事的知识分子。抗战前,学术界喜欢把有名望、地位高的教授称为“老板”,当时北平学术圈内有三个老板: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从1928年起,傅斯年就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37年春,又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大校长。同为“五四”时期北大学生领袖的罗家伦和傅斯年开玩笑说:蔡元培、胡适是北大的功臣,而他们是功狗。傅斯年说:“胡适比我伟大,但我比胡适能干。”此语绝非自夸。事实上傅斯年很清楚自己的底线。1946年,蒋介石欲任命傅斯年为国府委员,傅回信婉拒,并说自己只是一愚戆书生,“于政府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偶为一介之用”,并表示“此后惟有整理旧业,亦偶凭心之所安,发抒所见于报纸,书生报国,如此而已”。蒋梦麟曾说:“孟真为学办事议论三件事,大之如江河滔滔,小之则不遗涓滴,真天下之奇才也。”
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这与当下的“仕而忧则学”完全两码事),查看一下当年国民政府高官的学历,可见一斑,如:行政院长翁文灏是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外交部长王世杰是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驻美大使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朱家骅是柏林大学博士;交通部长俞大维是哈佛大学博士;司法部长王宠惠是耶鲁大学博士……当年知识分子从政,有其时代特征。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等一帮知识分子就在《努力周报》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认为中国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于是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就曾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没有一个好皇帝倒并不重要,但是,是不是有一个好县长却是件大事。
但这只是一帮知识分子的良好愿望,事实上“好人政府”仅存在三个多月就垮台了。胡适深受打击,遂下决心“二十年不干政治,二十年不谈政治”。好友丁文江说:“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们的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都禁不起腐败政治的摧残。”丁还说,如今“*可怕的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不肯向政治上去努力”。丁文江本人正是一位“起而行”的人物,罗素曾评价他说:丁文江是我见过的中国人中*有才、*有能力的人。丁文江曾与军阀孙传芳合作,当了八个月的“淞沪总办”,因此常为人诟病。丁本想借孙传芳之力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局面。北伐时,孙传芳也曾听从丁文江、蒋百里劝告,袖手了一段时间。北伐军到了武汉阶段,孙大帅可战可和时机已到,丁文江前去见他,劝他不要与二张(作霖、宗昌)合作,孙说:“我不能不与张家妥协,不然,我站不住了。”丁说:“与二张妥协,政治上站不住。”孙说:“那就管不着许多了。”接着便起身到天津去看张大帅了。
……
朵渔先生的大著《说多了就是传奇》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命运的精要缩写本,过去几代读书人的辛酸和担当都得到清晰地展现。对浩繁的史料梳理得当,对人事的评述守住底线,恪守了一位写作人、研究者的难得本份,也充分显现了作者把握历史脉动的能力和志向。
——陈徒手
朵渔这本书的特点,恰恰是很多同类书里缺乏的,它诚挚又翔实。真相可能永远没有,但总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渔用自己的老老实实和逐一还原的实证性,追踪一个个离世者曾经的细部,他细心剥离蒙蔽,喊那些人重新活过来。有人早想宣布翻篇了,但执拗的朵渔要把书页翻回来,我们一起重新细看。
——王小妮
朵渔是中国极有才华的当代诗人,他的民国人物随笔也充满了诗意。任何时候,他都是能够紧紧抓住人的意义的写作者。别人都弄丢了意义,但朵渔还在这里。
——苏小和
朵渔以他诗人的敏锐,记下这些值得思索的人与事。诗意而不谵妄,锐利而不喧嚣。
——冉云飞
朵渔先生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历史或国家社会的不幸与真正的诗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是前者能够成全后者,后者能够赋予前者以意义。在炼狱般的研读中,朵渔对民国以来的世道人心有了同情,有了命名,有了审判。在当代众多的写作者中间,朵渔先生的文字是少有的值得信任的文字。
——余世存
朵渔,独立诗人,文史随笔作家。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为完成自我启蒙而潜心文史研究十余年,在《南方都市报》、《财经》、《南方周末》、《书屋》等报刊发表文史随笔数十篇。著有随笔集《史间道》、《原乡的诗神》、《我的呼愁》、《生活在细节中》,诗集《追蝴蝶》、《最后的黑暗》等。曾获华语传媒诗人大奖等多项诗歌奖。
能办事的知识分子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里的一位青年同事汝信说:“知识分子是不能办事的。”金岳霖深以为然,因为他认为自己就不能办事。“到清华,我比冯友兰先生早,可是,管行政事情的是冯先生,我办不了事。解放以前,学校的官我没有做过,唯一例外是我做过一次评议员。”到了哲学所不久,金副所长就被准许在家待着,不必问政了。“显然,他们也发现我不能办事。如果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话,我这个知识分子确实不能办事。”
在这一点上,他甚是佩服清华同事陈岱孙,认为“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梅贻琦校长离校时,经常由陈代理校务。抗战胜利后,清华复校,但清华园已被日本军队破坏得不成样子,教员宿舍也成了养马的房子。梅贻琦知道陈岱孙的办事能力,于是派他先回京做恢复清华园的工作。陈先生当然不负众望,很快恢复原来秩序。“这就说明,真的知识分子是可以做工作的,可以办事的。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金先生话语间不无赞许。
那时的知识分子,确实有很多“能办事”的人才。不仅仅陈岱孙,梅贻琦本人也是一员干将。1942年,梅贻琦53岁,以清华校长的资格主持西南联大校务。当时北大校长是蒋梦麟,南开校长是张伯苓,教育部令他们轮流担任三校校务常委会主席。但张伯苓在重庆另有任事,便把自己的职责委托给了蒋梦麟,蒋梦麟又将担子压给了梅贻琦。于是,整个联大校务就落到了三人中*年轻的梅贻琦身上。而梅贻琦干得也的确出色,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弦歌不辍,培养出一批人才。
1930年—1945年,蒋梦麟执掌北大。甫一上任,蒋梦麟便将刚刚北上的胡适聘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并制定出“校长治校,教授教学,职员治事,学生求学”的方针,大力延聘名教授,重振北大。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时任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公祭大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言此便“潸然涕下”,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何兆武回忆说,他的姐姐在北大化学系读书时,因参与“一二·九运动”被抓捕。过了两天,他父亲收到一封信,是北大校长蒋梦麟写来的,大意是:你的女儿被抓起来了,不过请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把她保释出来。何先生说:“解放前,凡是学生出事,校长大都出来保。”
傅斯年也是一位能办事的知识分子。抗战前,学术界喜欢把有名望、地位高的教授称为“老板”,当时北平学术圈内有三个老板: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从1928年起,傅斯年就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37年春,又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大校长。同为“五四”时期北大学生领袖的罗家伦和傅斯年开玩笑说:蔡元培、胡适是北大的功臣,而他们是功狗。傅斯年说:“胡适比我伟大,但我比胡适能干。”此语绝非自夸。事实上傅斯年很清楚自己的底线。1946年,蒋介石欲任命傅斯年为国府委员,傅回信婉拒,并说自己只是一愚戆书生,“于政府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偶为一介之用”,并表示“此后惟有整理旧业,亦偶凭心之所安,发抒所见于报纸,书生报国,如此而已”。蒋梦麟曾说:“孟真为学办事议论三件事,大之如江河滔滔,小之则不遗涓滴,真天下之奇才也。”
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这与当下的“仕而忧则学”完全两码事),查看一下当年国民政府高官的学历,可见一斑,如:行政院长翁文灏是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外交部长王世杰是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驻美大使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朱家骅是柏林大学博士;交通部长俞大维是哈佛大学博士;司法部长王宠惠是耶鲁大学博士……当年知识分子从政,有其时代特征。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等一帮知识分子就在《努力周报》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认为中国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于是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就曾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没有一个好皇帝倒并不重要,但是,是不是有一个好县长却是件大事。
但这只是一帮知识分子的良好愿望,事实上“好人政府”仅存在三个多月就垮台了。胡适深受打击,遂下决心“二十年不干政治,二十年不谈政治”。好友丁文江说:“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们的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都禁不起腐败政治的摧残。”丁还说,如今“*可怕的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不肯向政治上去努力”。丁文江本人正是一位“起而行”的人物,罗素曾评价他说:丁文江是我见过的中国人中*有才、*有能力的人。丁文江曾与军阀孙传芳合作,当了八个月的“淞沪总办”,因此常为人诟病。丁本想借孙传芳之力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局面。北伐时,孙传芳也曾听从丁文江、蒋百里劝告,袖手了一段时间。北伐军到了武汉阶段,孙大帅可战可和时机已到,丁文江前去见他,劝他不要与二张(作霖、宗昌)合作,孙说:“我不能不与张家妥协,不然,我站不住了。”丁说:“与二张妥协,政治上站不住。”孙说:“那就管不着许多了。”接着便起身到天津去看张大帅了。
……
朵渔先生的大著《说多了就是传奇》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命运的精要缩写本,过去几代读书人的辛酸和担当都得到清晰地展现。对浩繁的史料梳理得当,对人事的评述守住底线,恪守了一位写作人、研究者的难得本份,也充分显现了作者把握历史脉动的能力和志向。
——陈徒手
朵渔这本书的特点,恰恰是很多同类书里缺乏的,它诚挚又翔实。真相可能永远没有,但总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渔用自己的老老实实和逐一还原的实证性,追踪一个个离世者曾经的细部,他细心剥离蒙蔽,喊那些人重新活过来。有人早想宣布翻篇了,但执拗的朵渔要把书页翻回来,我们一起重新细看。
——王小妮
朵渔是中国极有才华的当代诗人,他的民国人物随笔也充满了诗意。任何时候,他都是能够紧紧抓住人的意义的写作者。别人都弄丢了意义,但朵渔还在这里。
——苏小和
朵渔以他诗人的敏锐,记下这些值得思索的人与事。诗意而不谵妄,锐利而不喧嚣。
——冉云飞
朵渔先生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历史或国家社会的不幸与真正的诗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是前者能够成全后者,后者能够赋予前者以意义。在炼狱般的研读中,朵渔对民国以来的世道人心有了同情,有了命名,有了审判。在当代众多的写作者中间,朵渔先生的文字是少有的值得信任的文字。
——余世存
朵渔,独立诗人,文史随笔作家。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为完成自我启蒙而潜心文史研究十余年,在《南方都市报》、《财经》、《南方周末》、《书屋》等报刊发表文史随笔数十篇。著有随笔集《史间道》、《原乡的诗神》、《我的呼愁》、《生活在细节中》,诗集《追蝴蝶》、《最后的黑暗》等。曾获华语传媒诗人大奖等多项诗歌奖。
巴蜀趣联解读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巴蜀趣联解读。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
眾所期待的絕版經典第二彈!京極堂系列第二本!日本最受歡迎的妖怪作家京極夏彥系列作品隆重登台。* 第四十九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原著小說電影目前正在拍攝中,堤真...
字解日本-十二岁时 内容简介 了解日本,从“字”开始梦枕貘大师*信赖的中又代言人述说日本岁时节庆背后的文字物语日本迷和日剧狂不可错过的文化密码簿字解日本-十二岁...
家庭装修:民俗风格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从不同角度选择民俗文化代表性作品,创作了家装方案。从中你会看到那些丰富、浓郁、地道的民间艺术,无论是现代的、乡村的、古朴的...
影戏年鉴-影印珍藏版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剪报集锦式”风格,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华语电影爱好者的珍贵资料★本书隶属“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
中华民间崇奉与节日风俗 本书特色 《中华民间崇奉与节日风俗》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民间崇奉与节日风俗 目录 **辑 龙凤崇拜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003凤文化...
大书院-格言联璧 本书特色 中华古典文学珍品中的格言宝库,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立身处世之良范。全书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次第为经,以对所收格言的诠释为...
《微服务体系建设和实践》内容简介:《微服务体系建设和实践》采用体系化的思维来诠释和构建微服务体系,从整体上讲述微服务体系的
广州音字典-(普通话对照)(修订版) 内容简介 本字典收录各字、均注明普通话的读音、意义和用法,以及广州方言的读音、特殊的意义和用法,有关普通话的注音、释义,以...
草木虫鱼 本书特色 《邓云乡集》十七种之一。民俗学家邓云乡先生所写关于草木虫鱼的知识。看似专注于草木虫鱼,实际上重点并不在此,而是借草木虫鱼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富...
淺野敦子あさのあつこ出生於日本岡山縣。1997年以《野球少年》獲得第35屆野間兒童文藝賞,並榮獲『日本厚生省中央兒童福祉審議會』推薦為優良讀物。2005年再以《...
湖南乡土文学与湘楚文化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
社会语言学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从多方面讲述了社会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其主体(即概述部分)分为七章。**章论述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言语人种学和...
《舆论陷阱:媒体危机应对指南》内容简介:这是个人人都是新闻记者的时代,舆论压力空前强大。作者根据多年新闻记者生涯的职业背景
成熟佳肴的文明-1368-1840中国饮食生活 本书特色 《成熟佳肴的文明(1368-1840中国饮食生活)》以明清两代长达543年的历史为“空间”,从生活史的...
文化价值论-关于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一 本书特色 司马云杰编著的《文化价值论--关于文化建构价值意识的学说》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之一,本书...
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这里有个分期问题,也就是说,这部《汇编》选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是一个不太容易处理得好的问题。我们的选材从唐五代开始,...
苗阜讲故事:苗语连珠 本书特色 书以苗阜的成长经历为主线,以青曲社的创办发展为辅线,以故事发生地为节点,收入苗阜讲述的50多个故事。故事具有口语化、...
南怀瑾讲演录 本书特色 2004年以来,南怀瑾先生在上海、海南等地对知识界、工商界、传媒界作过五次重要讲演,内容包括东、西方文化发展的走向,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碧山03:去国还乡(续) 本书特色 成为一位改良主义者的同时,也并不妨碍你成为一位个人主义者。救活乡村,其实就是救活自己。去国还乡,在我看来,正是走在寻找我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