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命运的精要缩写本,过去几代知识人的辛酸和担当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现。历史的真相可能永远无法确认,但总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渔以诗人的敏锐及老实本分的实证文字,逐一追踪并还原出一个个离世者曾经的细部,他细心剥离蒙蔽,喊那些知识人重新活过来。有人早想宣布翻篇了,但执拗的朵渔非要把书页翻回来,和我们一起重新细看。
时代更迭,风云变幻,从“大人先生”到 “革命同志”,旧与新纠缠,长与幼错位,阳春白雪与疾风骤雨碰撞。本书讲述了身历大变局时代的知识人的悲喜人生。既有千字短文,挖掘历史真相,撷取精彩的人生片段,摹写民国大师侧脸;又有端肃长文,搜集翔实史料,状写现代大儒的孜矻人生,折射时代挟裹下的人物命运。念兹在兹者,唯国运与人心。
能办事的知识分子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里的一位青年同事汝信说:“知识分子是不能办事的。”金岳霖深以为然,因为他认为自己就不能办事。“到清华,我比冯友兰先生早,可是,管行政事情的是冯先生,我办不了事。解放以前,学校的官我没有做过,唯一例外是我做过一次评议员。”到了哲学所不久,金副所长就被准许在家待着,不必问政了。“显然,他们也发现我不能办事。如果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话,我这个知识分子确实不能办事。”
在这一点上,他甚是佩服清华同事陈岱孙,认为“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梅贻琦校长离校时,经常由陈代理校务。抗战胜利后,清华复校,但清华园已被日本军队破坏得不成样子,教员宿舍也成了养马的房子。梅贻琦知道陈岱孙的办事能力,于是派他先回京做恢复清华园的工作。陈先生当然不负众望,很快恢复原来秩序。“这就说明,真的知识分子是可以做工作的,可以办事的。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金先生话语间不无赞许。
那时的知识分子,确实有很多“能办事”的人才。不仅仅陈岱孙,梅贻琦本人也是一员干将。1942年,梅贻琦53岁,以清华校长的资格主持西南联大校务。当时北大校长是蒋梦麟,南开校长是张伯苓,教育部令他们轮流担任三校校务常委会主席。但张伯苓在重庆另有任事,便把自己的职责委托给了蒋梦麟,蒋梦麟又将担子压给了梅贻琦。于是,整个联大校务就落到了三人中*年轻的梅贻琦身上。而梅贻琦干得也的确出色,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弦歌不辍,培养出一批人才。
1930年—1945年,蒋梦麟执掌北大。甫一上任,蒋梦麟便将刚刚北上的胡适聘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并制定出“校长治校,教授教学,职员治事,学生求学”的方针,大力延聘名教授,重振北大。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时任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公祭大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言此便“潸然涕下”,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何兆武回忆说,他的姐姐在北大化学系读书时,因参与“一二·九运动”被抓捕。过了两天,他父亲收到一封信,是北大校长蒋梦麟写来的,大意是:你的女儿被抓起来了,不过请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把她保释出来。何先生说:“解放前,凡是学生出事,校长大都出来保。”
傅斯年也是一位能办事的知识分子。抗战前,学术界喜欢把有名望、地位高的教授称为“老板”,当时北平学术圈内有三个老板: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从1928年起,傅斯年就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37年春,又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大校长。同为“五四”时期北大学生领袖的罗家伦和傅斯年开玩笑说:蔡元培、胡适是北大的功臣,而他们是功狗。傅斯年说:“胡适比我伟大,但我比胡适能干。”此语绝非自夸。事实上傅斯年很清楚自己的底线。1946年,蒋介石欲任命傅斯年为国府委员,傅回信婉拒,并说自己只是一愚戆书生,“于政府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偶为一介之用”,并表示“此后惟有整理旧业,亦偶凭心之所安,发抒所见于报纸,书生报国,如此而已”。蒋梦麟曾说:“孟真为学办事议论三件事,大之如江河滔滔,小之则不遗涓滴,真天下之奇才也。”
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这与当下的“仕而忧则学”完全两码事),查看一下当年国民政府高官的学历,可见一斑,如:行政院长翁文灏是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外交部长王世杰是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驻美大使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朱家骅是柏林大学博士;交通部长俞大维是哈佛大学博士;司法部长王宠惠是耶鲁大学博士……当年知识分子从政,有其时代特征。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等一帮知识分子就在《努力周报》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认为中国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于是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就曾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没有一个好皇帝倒并不重要,但是,是不是有一个好县长却是件大事。
但这只是一帮知识分子的良好愿望,事实上“好人政府”仅存在三个多月就垮台了。胡适深受打击,遂下决心“二十年不干政治,二十年不谈政治”。好友丁文江说:“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们的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都禁不起腐败政治的摧残。”丁还说,如今“*可怕的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不肯向政治上去努力”。丁文江本人正是一位“起而行”的人物,罗素曾评价他说:丁文江是我见过的中国人中*有才、*有能力的人。丁文江曾与军阀孙传芳合作,当了八个月的“淞沪总办”,因此常为人诟病。丁本想借孙传芳之力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局面。北伐时,孙传芳也曾听从丁文江、蒋百里劝告,袖手了一段时间。北伐军到了武汉阶段,孙大帅可战可和时机已到,丁文江前去见他,劝他不要与二张(作霖、宗昌)合作,孙说:“我不能不与张家妥协,不然,我站不住了。”丁说:“与二张妥协,政治上站不住。”孙说:“那就管不着许多了。”接着便起身到天津去看张大帅了。
……
朵渔先生的大著《说多了就是传奇》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命运的精要缩写本,过去几代读书人的辛酸和担当都得到清晰地展现。对浩繁的史料梳理得当,对人事的评述守住底线,恪守了一位写作人、研究者的难得本份,也充分显现了作者把握历史脉动的能力和志向。
——陈徒手
朵渔这本书的特点,恰恰是很多同类书里缺乏的,它诚挚又翔实。真相可能永远没有,但总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渔用自己的老老实实和逐一还原的实证性,追踪一个个离世者曾经的细部,他细心剥离蒙蔽,喊那些人重新活过来。有人早想宣布翻篇了,但执拗的朵渔要把书页翻回来,我们一起重新细看。
——王小妮
朵渔是中国极有才华的当代诗人,他的民国人物随笔也充满了诗意。任何时候,他都是能够紧紧抓住人的意义的写作者。别人都弄丢了意义,但朵渔还在这里。
——苏小和
朵渔以他诗人的敏锐,记下这些值得思索的人与事。诗意而不谵妄,锐利而不喧嚣。
——冉云飞
朵渔先生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历史或国家社会的不幸与真正的诗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是前者能够成全后者,后者能够赋予前者以意义。在炼狱般的研读中,朵渔对民国以来的世道人心有了同情,有了命名,有了审判。在当代众多的写作者中间,朵渔先生的文字是少有的值得信任的文字。
——余世存
朵渔,独立诗人,文史随笔作家。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为完成自我启蒙而潜心文史研究十余年,在《南方都市报》、《财经》、《南方周末》、《书屋》等报刊发表文史随笔数十篇。著有随笔集《史间道》、《原乡的诗神》、《我的呼愁》、《生活在细节中》,诗集《追蝴蝶》、《最后的黑暗》等。曾获华语传媒诗人大奖等多项诗歌奖。
能办事的知识分子
1955年,金岳霖离开北大,调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里的一位青年同事汝信说:“知识分子是不能办事的。”金岳霖深以为然,因为他认为自己就不能办事。“到清华,我比冯友兰先生早,可是,管行政事情的是冯先生,我办不了事。解放以前,学校的官我没有做过,唯一例外是我做过一次评议员。”到了哲学所不久,金副所长就被准许在家待着,不必问政了。“显然,他们也发现我不能办事。如果我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话,我这个知识分子确实不能办事。”
在这一点上,他甚是佩服清华同事陈岱孙,认为“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梅贻琦校长离校时,经常由陈代理校务。抗战胜利后,清华复校,但清华园已被日本军队破坏得不成样子,教员宿舍也成了养马的房子。梅贻琦知道陈岱孙的办事能力,于是派他先回京做恢复清华园的工作。陈先生当然不负众望,很快恢复原来秩序。“这就说明,真的知识分子是可以做工作的,可以办事的。陈岱孙是能够办事的知识分子。”金先生话语间不无赞许。
那时的知识分子,确实有很多“能办事”的人才。不仅仅陈岱孙,梅贻琦本人也是一员干将。1942年,梅贻琦53岁,以清华校长的资格主持西南联大校务。当时北大校长是蒋梦麟,南开校长是张伯苓,教育部令他们轮流担任三校校务常委会主席。但张伯苓在重庆另有任事,便把自己的职责委托给了蒋梦麟,蒋梦麟又将担子压给了梅贻琦。于是,整个联大校务就落到了三人中*年轻的梅贻琦身上。而梅贻琦干得也的确出色,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弦歌不辍,培养出一批人才。
1930年—1945年,蒋梦麟执掌北大。甫一上任,蒋梦麟便将刚刚北上的胡适聘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并制定出“校长治校,教授教学,职员治事,学生求学”的方针,大力延聘名教授,重振北大。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时任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北大公祭大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言此便“潸然涕下”,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何兆武回忆说,他的姐姐在北大化学系读书时,因参与“一二·九运动”被抓捕。过了两天,他父亲收到一封信,是北大校长蒋梦麟写来的,大意是:你的女儿被抓起来了,不过请你放心,我一定尽快把她保释出来。何先生说:“解放前,凡是学生出事,校长大都出来保。”
傅斯年也是一位能办事的知识分子。抗战前,学术界喜欢把有名望、地位高的教授称为“老板”,当时北平学术圈内有三个老板:胡适、傅斯年、顾颉刚。从1928年起,傅斯年就长期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1937年春,又兼代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抗战胜利后,一度代理北大校长。同为“五四”时期北大学生领袖的罗家伦和傅斯年开玩笑说:蔡元培、胡适是北大的功臣,而他们是功狗。傅斯年说:“胡适比我伟大,但我比胡适能干。”此语绝非自夸。事实上傅斯年很清楚自己的底线。1946年,蒋介石欲任命傅斯年为国府委员,傅回信婉拒,并说自己只是一愚戆书生,“于政府一无裨益,若在社会,或可偶为一介之用”,并表示“此后惟有整理旧业,亦偶凭心之所安,发抒所见于报纸,书生报国,如此而已”。蒋梦麟曾说:“孟真为学办事议论三件事,大之如江河滔滔,小之则不遗涓滴,真天下之奇才也。”
中国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这与当下的“仕而忧则学”完全两码事),查看一下当年国民政府高官的学历,可见一斑,如:行政院长翁文灏是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外交部长王世杰是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士、巴黎大学法学博士;驻美大使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教育部长朱家骅是柏林大学博士;交通部长俞大维是哈佛大学博士;司法部长王宠惠是耶鲁大学博士……当年知识分子从政,有其时代特征。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等一帮知识分子就在《努力周报》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认为中国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于是提出由知识分子中的“好人”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变政府腐败的现实。这种“好政府主义”初步显示出独立的自由精神,体现了现代中国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干涉政治的模式。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就曾说,对于中国人来说,有没有一个好皇帝倒并不重要,但是,是不是有一个好县长却是件大事。
但这只是一帮知识分子的良好愿望,事实上“好人政府”仅存在三个多月就垮台了。胡适深受打击,遂下决心“二十年不干政治,二十年不谈政治”。好友丁文江说:“你的主张是一种妄想:你们的文学革命、思想改革、文化建设,都禁不起腐败政治的摧残。”丁还说,如今“*可怕的是有知识有道德的人不肯向政治上去努力”。丁文江本人正是一位“起而行”的人物,罗素曾评价他说:丁文江是我见过的中国人中*有才、*有能力的人。丁文江曾与军阀孙传芳合作,当了八个月的“淞沪总办”,因此常为人诟病。丁本想借孙传芳之力统一中国,结束割据局面。北伐时,孙传芳也曾听从丁文江、蒋百里劝告,袖手了一段时间。北伐军到了武汉阶段,孙大帅可战可和时机已到,丁文江前去见他,劝他不要与二张(作霖、宗昌)合作,孙说:“我不能不与张家妥协,不然,我站不住了。”丁说:“与二张妥协,政治上站不住。”孙说:“那就管不着许多了。”接着便起身到天津去看张大帅了。
……
朵渔先生的大著《说多了就是传奇》是百年中国知识分子坎坷命运的精要缩写本,过去几代读书人的辛酸和担当都得到清晰地展现。对浩繁的史料梳理得当,对人事的评述守住底线,恪守了一位写作人、研究者的难得本份,也充分显现了作者把握历史脉动的能力和志向。
——陈徒手
朵渔这本书的特点,恰恰是很多同类书里缺乏的,它诚挚又翔实。真相可能永远没有,但总有人在努力接近它。朵渔用自己的老老实实和逐一还原的实证性,追踪一个个离世者曾经的细部,他细心剥离蒙蔽,喊那些人重新活过来。有人早想宣布翻篇了,但执拗的朵渔要把书页翻回来,我们一起重新细看。
——王小妮
朵渔是中国极有才华的当代诗人,他的民国人物随笔也充满了诗意。任何时候,他都是能够紧紧抓住人的意义的写作者。别人都弄丢了意义,但朵渔还在这里。
——苏小和
朵渔以他诗人的敏锐,记下这些值得思索的人与事。诗意而不谵妄,锐利而不喧嚣。
——冉云飞
朵渔先生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历史或国家社会的不幸与真正的诗人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是前者能够成全后者,后者能够赋予前者以意义。在炼狱般的研读中,朵渔对民国以来的世道人心有了同情,有了命名,有了审判。在当代众多的写作者中间,朵渔先生的文字是少有的值得信任的文字。
——余世存
朵渔,独立诗人,文史随笔作家。1973年出生于山东,1994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为完成自我启蒙而潜心文史研究十余年,在《南方都市报》、《财经》、《南方周末》、《书屋》等报刊发表文史随笔数十篇。著有随笔集《史间道》、《原乡的诗神》、《我的呼愁》、《生活在细节中》,诗集《追蝴蝶》、《最后的黑暗》等。曾获华语传媒诗人大奖等多项诗歌奖。
闽台缘与闽南风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研究“闽台关系”、“闽台社会”和“闽南文化”的专题论文结集,共收文16篇,内容涉及闽台社会文化领域的多个方面。作者善于从档案...
《民商法研究(第九辑)(修订版)(2017—2019年)》内容简介:本辑收录了作者自2017年至2019年撰写的部分论文,在此期间,作者针
王德威、錢永祥、邢義田、Steven C. Davidson、陳弱水、朱曉海、王汎森:、李孝悌、楊貞德、羅久蓉、王遠義、楊芳燕、Catherine Lynch:...
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本书特色 2010年,一部名为《主流》的著作在巴黎出版。甫一上架,《主流》就在非虚构类图书排行榜上占据前列。两年内6次再版、12次加...
生命之根:邹海鹏寓言集 本书特色 《邹海鹏寓言集:生命之根》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出版。寓言是什么?寓言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诗,真理的剑,人生的歌”。生命中理性的...
★★★最驚人的極速學習法★★★不辭職,光用下班零碎時間進修、精通技藝,學會英文、法學、稅法、大學課程,每年考取一張證照!★ 韓國最大網路書店YES24讀者評分9...
遍地神灵-民众的俗信 本书特色 神灵崇拜是民间信仰的核心内容,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它是民间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撑点,作为生活的百科全书,贯穿于社会实践,成为...
中国最空间-周时奋文存 本书特色 一个文化人,看祖国的历史名城与山山水水,写出了文化人视角的文字。这样的文字不同于走马观花后的游记,更多有一份文化思考。城市山水...
《山海经》考古-夏朝起源与先越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内容涉及《山海经》从图到文的翻译整理者为屈原,众多学者苦苦探寻无果的“昆仑”山为先越语言,《山海经》中出现*多...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精选(上下) 内容简介 《哈萨克族民间故事精选》,借助丰富的想象把故事情节编织得突兀离奇,变幻多端。《孤儿的八十句谎言和四十首谎言歌》中,一国之...
余光中,当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一九二八年生于福建永春,因孺慕母乡常州,神游古典,亦自命江南人。又曾谓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一生从事诗...
老字号 本书特色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年古都,辽、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定都之后,北京就成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贸易中心,汇聚了中华民族优秀...
一個死於非命的私家偵探,一個只有半邊臉的神秘男人,一個默默燃燒了三十年的秘密……當第一道警報聲無預警響起,竟是一連串殺戮的開始!浪人神探Jack Reacher...
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 本书特色 《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可用作翻译和翻译理论教材,特别适用于英语/翻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供翻译与语言文化研究...
笔墨清朝:大清才子图鉴 本书特色 清代是中国*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在清代文人作家创作出的数...
国学论坛(第2辑) 本书特色 《国学论坛(第2辑)》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学论坛(第2辑) 内容简介 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
夜莺与玫瑰 本书特色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之一,不仅是—篇脍炙人口、充满想象的童话故事,更像是一篇内涵深沉的散文。华丽的辞藻,优雅的...
鲁海梦游-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作者包括孙玉石、钱理群、王富仁、杨义等10位鲁迅研究的著名学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
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满族共同体与族群原生文化、满族民俗建构的生态性本原、满族的认知与象征系统、满族的认知与象征系统、满族的民间信仰与精神...
《化书成课:培训师快速打造爆款课的秘诀》内容简介:本书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了培训师开展培训的关键阶段的核心技术,对各技术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