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6年,
李泽厚以人类视角、中国眼光,横谈美学、哲学。
李泽厚以拳拳之心、挚爱之情,纵论家国、天下。
《李泽厚对话集•廿一世纪(一)》主要收录了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2000—2006年关于哲学、美学、思想史相关问题的的答问文章,展现了他对诸多问题的思考,实为对话体李泽厚思想读本。书中新见倍出,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具有启发意义。
1.著名思想家李泽厚2000—2006年对话录的*新全集。
2.不仅谈哲学、美学和思想史,还有力图解决精神危机的社会关注、人文关怀。
3.立足时代,勇敢正视与深切理解这个时代的问题,把脉、体会自己本民族深切的精神危机和意义渴求,做出自己创造性的回应。很多思想对仍在困扰当前的问题和矛盾具有启发意义。
中国的教是礼教,由巫史变来,是政治、宗教、伦理三合一。我们为什么要遵守伦理,为什么对老人要尊重?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些人间的规定,为什么要严格遵守?因为它有神圣性、宗教性。中国为什么不讲Being,而讲becoming?就是因为中国巫术里面的神明是在活动中出现的。譬如现在的巫师作法术,跳着跳着,神就出来了。因此,神不是对象化的存在,而是在人的活动之间显灵的。它非常不确定,“惚兮恍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也看不到,听也听不见,但神就在那里面,这就是巫术和礼仪。巫术在每个民族中都有,但中国的巫术由于其理性化很早,很早就过渡到一种礼制。所以我说,周公、孔子和秦始皇对中国的历史贡献*大。周公的家族包括儿子是巫,中国上古的君王如尧舜禹汤以及更早的都是大巫师。考古学证明,在红山等文化中,巫就是王,巫和王是合一的,政统与神权是合一的。后来才演变成礼制,我叫“理性化”。汪晖说,理性化应该是韦伯讲的从中世纪脱魅转人世俗生活的结果。但我所讲的理性化,是一种宽泛的用法,是指从完全与情感混合在一起的巫术迷狂活动中脱魅出来变成一个可以认知、可以理解、可以客观处理的东西,即变成了理性的礼仪制度和伦理一心理。这就是我强调的“由巫到礼”。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关键,与中国人的心理本体有关。
我觉得在二十世纪这么多思想文化人士里面,有自己思想的人并不太多,而李泽厚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他一系列的著作一一相继问世,几乎是独领风骚,风靡了神州大陆。任何人大概都无法否认他的著作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重大价值、影响和意义。
——何兆武(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李泽厚先生为我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不一定能解决,但他提出的问题对我们有理论也有现实的意义。如果他的问题成为我们的问题,而我们的问题又成为大家的问题,那么真正具有时代性的“公论”就为期不远了。
——杜维明(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回过头看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史,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80年代,影响思想文化界全局的有李泽厚,……我们回顾这几十年,我们现在能举出来的就是李泽厚,这样一个全局性影响的就这一个,……我们需要李泽厚式的思想家,李泽厚式的哲学家。我们不是超越李泽厚,我们要达到他的水平,我觉得这可能是当下中国知识界、思想界很迫切的问题。
—— 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从80年代至今,30年来,有一个人的书出一本我买一本,目录也不看,只有一个人,就是李泽厚。
——黄子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泽厚老师的书,尽量想从当时历史是怎么发生、怎么变化的,当时人怎么想的这个角度看,所以读起来,一直都印象很深。
——赵汀阳(中国社科院院哲学所研究院)
李泽厚作为思想家、学者给人深刻印象有两点:一是他独立的个体思想方式,二是对时代深层精神大问题的把捉意识。后者极其重要,不需要刻意持守一门一户,中国问题自然会诞生中国思想与中国哲学。李泽厚风格之魅力并非流行的所谓审美生动云云解释,而是在其高度专业学术化语言深处自然质朴传达出的人文激情,这使他同时与那些肤浅的情绪宣泄和无问题意识、无人生深情的纸面讨生活学者(孔门所说“为人之学”和阳明所说“口耳相传”之学者)区别开来。
——尤西林(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李先生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十余年中,他的哲学美学思想影响了包括笔者在内的整整一代人,颇像英国的著名思想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法国的著名思想家让•保罗•萨特。……他的美学思想自成体系,可以代表中国文艺学的 成就。李先生的原创性足以使他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世界最伟大的文艺理论家之列。
—— 顾明栋(美国德州大学教授)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权威和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唯一的非西方哲学家。
因明正理门论译解 本书特色 《因明正理门论》(印度陈那著,唐玄奘译),是陈那新因明的代表作,也是因明学的根本论著之一。本书是著名因明学家沈剑英先生对《正理门论》...
荀子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康香阁、梁涛主编的《荀子思想研究》是一本在荀子故里古都邯郸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作者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
宋代理学三书随箚 本书特色 本书为钱穆对宋代理学三书——元代刘因所编《朱子四书集义精要》、周濂溪《通书》及朱熹、吕东莱编《近思录》——所作的读书劄记,以发挥理学...
艺境 本书特色 《文艺美学丛书》承继北京大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传统,将文艺美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传统美学的另外两个维度——美的哲学和审美心理学亦给予足够...
解读易经密码 本书特色 《易经》是我国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
论语-国学经典启蒙读本 本书特色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包括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弟子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
墨子精解 本书特色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录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部分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另外,还包含了许多...
道德哲学的问题 内容简介 译者前言**讲第二讲第三讲第四讲第五讲第六讲第七讲第八讲第九讲第十讲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三讲第十四讲第十五讲第十六讲第十七讲编者注释出...
道教与长江文化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儒教文化产生在黄河流域,佛教文化产生在恒河流域,道教文化产生在长江流域。可以说长江流域是道教的摇篮,长...
俱舍论颂疏集注(全2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佛教研究者、爱好者《俱舍论》是世亲菩萨的代表作,初由真谛法师翻译,后由玄奘法师再译并进行广泛讲授,玄奘法师再传弟...
《禅是一枝花》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第一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解明。八百多年来,中国的
学问中国 内容简介 我们特别邀请了8位有代表性的著名青年学者分别从各自思想领域表达了他们在建设新一代中国的思想学术时所思考的部分重要问题和各自富有创造性的观点。...
回归真实的存在:王船山哲学的阐释 本书特色 王船山是明清之际*具理论深度的思想家,他的哲学代表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成就。围绕关于真实存在的探索,本书对船山哲学进...
《正觉的道路:智者的足迹和开导》内容简介:为了达至“契理契机”的两大原则,对教理的阐释,《正觉的道路:智者的足迹和开导》尽
逻辑与语言(分析哲学经典文选) 本书特色 始终要把心理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主观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明确确区别开来;绝不要在一个孤立的词中,而只有在语句的语境中去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上下) 内容简介 上卷在时间上以19世纪为主,侧重叙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现及其在逻辑上的完成,突出它的精神源头及其理论活力;下卷...
新世界文库.哲理经典:沉思录【中英对照.双色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沉思录》(中英对照)(双色插图珍藏版)为西方历史上*为感人的伟大名著之一。它以庄严不屈的精...
旋转与升腾-新经典主义文学的哲学视野对话-(全二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邓晓芒是著名哲学家,康德“三大批判”中译版的主要译者;残雪...
柏拉图密码 内容简介 变化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发生:闲来阅读《理想国》,感悟“*高知识”,进而学习“*高知识”,发觉这就是个人一直在寻找的珍宝。因这一发现,此人几十...
儒道两家关系论 本书特色 郑培凯主编的《近代海外汉学经典丛刊》所选100册书目在1949年后均未出版,该套丛书力求对晚清民国散佚的学术著作进行梳理、钩沉、辑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