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生命整体意识和“天、地、人”观念》、《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世界华文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和价值》等文, 书后附作者学术年表。
“文库”拟分为四个系列:自选集系列、编选集系列、优秀专著系列,博士论文系列。分辑出版,每辑推出8至10种。其中包括:自选集——当代著名学者选集,入选学者的代表作;编选集——已故学人的精选集,由编委会整理集纳其主要研究成果辑录成册;优秀专著——世界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新学术专著,由编委会评选推出;博士论文——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博士论文,由编委会遴选胜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文库(第2辑)·越界与整合:黄万华选集》:如果将龙应台讲话中“安身立命”四字换成“安心立命”,也许更能表达出“灵魂的语言”和“工具的语言”的区别,但她对这两种语言的区分的确切中全球化环境中母语写作之肯綮。海外华人所处环境已使母语的“工具”功能丧失殆尽,即便是在汉语被列为四种官方语言的新加坡,谋生的工具也主要是英语。在这种境遇中,华文写作更成为华人把自己的根深扎进“灵魂的语言”土壤中的选择,它表达着民族*深刻的记忆。然而,当“灵魂的语言”和“工具的语言”被分离,“灵魂的语言”生存空间在缩小,而“工具的语言”依恃其强势语境,是否会强大到足以侵犯、伤害“灵魂的语言”,也的确是“灵魂的语言”面临的严峻现实。正如海德格尔那句*著名的论断“语言是存在之家”所揭示的,当把人的*高本质归结为语言的存在,“任何存在者的存在居住于词语之中。”②伽达默尔更强调了人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拥有、把握世界:“语言根本不是一种器械或一种工具。因为工具的本性就在于我们能掌握对它的使用,这就是说,当我们要用它时可以把它拿出来,一旦完成它的使命又可以把它放在一边。”语言不是这样,“我们永远不可能发现自己是与世界相对的意识,并在一种仿佛是没有语言的状况中拿起理解的工具,毋宁说,在所有关于自我的知识和关于外界的知识中我们总是早已被我们自己的语言包围”,所以,“我们只能在语言中进行思维,我们的思维只能寓于语言之中”。③语言使存在者“源于其存在而达于其存在”,从而使人作为语言的存在者而存在,人的本质植根于语言的力量之中,也就是说,语言的力量在于它使人成为一种存在,能去把握存在者的存在。因此,并不存在着纯然的“工具的语言”,甚至很难截然区分“工具的语言”和“灵魂的语言”,“工具的语言”和“灵魂的语言”的分离*终必然造成互相的伤害。新生代、新移民作家正是在这种语言困境中表现出了生命呵护和责任承担的统一。“语言与文化有一种‘互塑互动’的作用”①,语言的“迁徙”、“变异”,会反映出一种文化及相应思维方式的变迁,尤其是语言形象的呈现,更能反映出文化和相关思维方式的变迁。例如,如果说,黄河、长江构成了语言的中国,那么,对于新生代而言,其笔下的语言形象既走出中国的文化乡愁,又不失民族血脉的源头。陈大为的诗集《治洪前书》、《再鸿门》就可以视作书写新的语言形象的再出发。鲧、庄周、屈氏、曹操、项羽……这些几乎成为中国历史同名词的形象,在陈大为独异的叙事策略中一一被重新“定位”:或颠覆,或翻案,或重构,或折射,从而转化为新的语言的形象。当这些存在久远的民族历史形象在陈大为笔下有可能获得新的文化内涵时,也表明新生代的语言已在南洋环境中发生了“迁徙”、“变异”。而跟“五四”后语言转换往往只是群体言说方式的变革不同,新生代、新移民更多地将语言看作个体生存的内容(这跟祖国大陆、台湾地区的新生代创作很相近),所以他们的语言追求几乎成为他们个体生存方式的一种写照。例如,黄锦树曾在他的小说《胶林深处》中借一位“为人民,为文学史而写”的作家林材*终陷入无法驾驭那“每一个都是活的,有生命的”文字的痛苦表述过其扩展言说自由的心愿,而黄锦树的小说几乎一直在一种“引而未发”的语言饱满状态中扩展言说自由,他的小说《大卷宗》、《鱼骸》、《郑增寿》、《猴屁股,火及危险事物》等都涉及马共武装斗争的题材,其语言的戏谑性、寓言性,乃至“后设”性都使得他能在质疑中融入反省,大大扩展了言说自由。……
黄万华,浙江上虞人。现为山东大学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1982年以来多次评为省、市、校优秀教师、劳动模范,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高校优秀教学成果省一、二等奖,主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教学之余,主持承担三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七项省部级课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120佘篇发表于《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哲》《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53种中文核心期刊、31种CSSCI刊物,30余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出版有《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新马百年华文小说史》《文化转换中的世界华文文学》《中国和海外:20泄纪汉语文学史论》《史述与史论:战时中国文学研究》《传统在海外:海外华人文学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五四-1960年代)》等专著8种,主编《美国华文文学论》等5种,参与主编《中国文艺社团流派辞典》等4种,参与撰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华文学通史》等11种,著述560余万字。所著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五项。曾赴美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短期讲学。兼任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山东省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R.K纳拉扬的小说与印度社会 内容简介 《R.K.纳拉扬的小说与印度社会》主要介绍:力求在印度英语文学史和印度现代文学史的背景下,深入分析纳拉扬小说创作的特征和...
后来,霍斯予禁不住想:如果那天,少了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是不是接下来的一切都不会发生?至少,他与周子璋之间,不会有一个那
“三棵树”是西班牙产的一种酒TresCepas,初就觉得清纯,继之赞赏,不久又嫌那点点甘味是多余而不良的。曼哈顿上城区,麦德逊大街
●48人豪華絵師陣によるこだわりのカップリング&描き下ろし美麗ラスト俳優×声優、ヤクザ×インキュバス、ホスト×花屋etc…千差
世说新语.八周刊 本书特色 戏说历史,八卦古人,jq满天飞,猪乐桃编著的《世说新语八周刊》激情上市,带你领略魏晋基风潮雨!随书附赠精美卷轴画卷《穿越之世说上河图...
如果可以,我好想把你带走,把你藏起来,让谁也见不到你,找不到你!那时你是不是就是我的彖了……只是我的!他曾允诺永不再踏进
日本影视文学欣赏 内容简介 目前大学日语专业中有很多文学题材的教材,但影视欣赏方面的教材还仅限于视听训练,通过影视欣赏来理解文学作品的教材还为数不多。现在...
最后一颗子弹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悲剧——符拉基米尔·马雅可夫斯基(序言)、“巴格达言吉仙境”、库塔伊西·中学·父亲之死、莫斯科、“耳光”、黄上衣、“未来...
二十四史名篇选评(上下) 本书特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史籍浩如烟海、世无匹敌的文献之邦。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促进了文献...
诺贝尔文学奖传奇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专业的文学评论集,收录了近二十多年来21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的点评,从90年代的获奖者德瑞克·瓦尔科特,到2008年获...
唐代文学与文献论集 目录 我和唐代文學史料考據(代序)楊炯卒年求是《景龍文館記》考宋之問卒于桂州考《宋之問集》考辨沈佺期《峽山詩》《峽山賦》均為偽作孟浩然交游中...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 本书特色 古代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论从数量,还是从文学性来说,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都占主流地位。本书搜集整理了20世纪百年间有关诗歌...
糖尿病眼病-防治与康复 本书特色 如果你是糖尿病眼病患各,或是他的家人和朋友,此书带给你们的是来自权威专家的科学指导和真诚的爱,你将从中获得战胜疾病的知识、勇气...
胡应麟诗学研究 内容简介 《胡应麟诗学研究》通过对胡应麟诗学的全面梳理,勾勒出较完整的胡应麟诗学理论体系,探究胡应麟对明代诗学的贡献,从而为确定胡氏在文学批评发...
画说红楼梦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著名画家马小娟的绘画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到的表现力引起广泛关注,多次获奖★ 马小娟绘制2016年《红...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目录 绪论 **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民族特色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章 先秦两汉文学理论 **节 总论 第二节 《周易》 第...
中国文学史-上下册 本书特色 钱基博编著的《中国文学史》分上、下两册,通过简明的体例、凝炼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等要素的有机结合,将中国文学史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
1948(天地玄黄)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和三个“八字尾”的年头联系在一起的:它写的是发生在1948年的事情,写作、初版于1998年,现在,又再版于2008年。其...
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本书以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的比较为切入点,探讨了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各自的特点和区别,对南北朝文学的兴衰进行了评价,追溯了两汉魏晋之...
他們兩人原先是水火不容、見面必開打的仇家關係,只是,一場意外加一瓶春藥,卻讓他們之間起了化學變化──第一次上床是強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