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纹饰》以图片为主要内容,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汉代的几何纹饰形象,是汉代几何纹饰较为完整的形象资料库,适合不同受众需求。对于研究汉代装饰艺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不无意义。
《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纹饰》所收录的汉画数量大,品种全,分类较为科学,便于使用者分类查找,快速而又方便,是专业人士得力的助手,业余爱好者了解古代社会、欣赏古代艺术的直观读物。
总序
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形成以至确立的时期。汉代波澜壮阔的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汉画是汉代留给我们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自信强悍、昂扬进取、气度恢宏,则是汉代给我们的民族留下的重要的精神基因。汉画造型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更是卓尔不凡,正如鲁迅先生评价的那样:“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倘取入木刻,或可另辟一境界也。”
从狭义上讲,汉画指的是汉代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从广义上讲,汉画造型艺术可分为四大类:一是以雕绘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汉画像石、汉代玉器以及肖形印等;二是以模印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汉画像砖、汉瓦当、泥封、铜镜、摇钱树、陶灶等;三是以绘画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汉代的帛画、壁画、漆画等;四是以塑绘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作品,如汉代的陶楼与陶俑等。汉画内涵丰富,其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生产生活、审美纹饰等形象繁多,生动多彩,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称汉画“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堪称为形象的先秦文化和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因此,汉画不仅引起文物考古界、艺术界的关注,而且也为历史、宗教、民俗、天文、建筑、体育、曲艺、酿制、纺织、印染等专业学科工作者所瞩目。
汉画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写实、夸张,粗犷、细腻,简练、繁复,稚拙、成熟,质朴、妩媚,热烈、疏淡,含蓄、直白,俏皮、庄重……总之,汉画艺术给人以极其丰富的审美感受。总结汉画造型艺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艺术风格博大雄浑,艺术表现夸张变形,富有律动的美感,注重神韵的形象追求等。从汉画造型艺术中,我们甚至可以探寻到现代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等的影子。
对于汉画艺术的研究、探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角度:考古学家更关注汉画的“质”——汉画的质地和材料、制作年代、类型特征以及汉画反映出的社会生活的实际内容等;历史学家更注重汉画具有的“桥”的作用——将它们看作是贯通那个时代的人与社会事件的一个重要途径;美术史家更侧重于汉画的“美”——汉画图像的客观象征意义以及在整个美术发展史中的意义等;而科技、农业、手工业、民俗、音乐、舞蹈、曲艺、体育、服饰、建筑等诸方面的专家学者也能够从各自的领域与专业的角度得到相应的启迪。把拓片运用于金石研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方法。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汉瓦当、青铜器、陶瓷艺术等属于具有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形式,而拓片则属于二维空间的艺术形式。客观地说,拓片与原作相比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材料、质地、色泽以及空间的转折变化等,甚至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形式。然而,拓片自有其独有的特点:一是对汉画形象的二度创造,将立体形象浓缩于二维图形之中;二是可能更接近图像的本质。拓片以浓墨凸显主体形象,省略背景,使读者能更直接、更快捷、更概括地辨识与记录图像和文字。傅雷先生在写给他在海外学习音乐的儿子傅聪的信中,随寄有中国传统拓片若干,他告诉儿子拓片是*具中国特色的传统“印刷术”——没有西方版画印刷翻转的不便,具有中国艺术气息,应该多加阅读和学习。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拓片是中国水墨画与传统雕刻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别具一格的一种形式。这也许就是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拓片仍然富有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利用汉画像石、汉画像砖、汉铜镜和摇钱树、汉瓦当、汉肖形印、汉陶楼陶灶等汉画艺术形象的拓本,按照龙、神仙、祥瑞、人物、动物、器物、建筑、纹饰等八个部分进行分类汇集,编辑出一套以图画形象为表现主体的工具书以供广大艺术工作者和美术爱好者使用,便是《中国汉画造型艺术图典》编撰的主要目的。从2004年至今,整整十年时间,建设汉画图库的梦想终于可以实现了。本套丛书的出版,若能得到专家学者的认可和艺术工作者的喜爱,能为读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些许参考,让其在阅读中体验和感悟汉画造型艺术的无穷魅力,也就不负我们这3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劳了。
杨絮飞李国新杨蕴菁
2014年4月于浙江农林大学
李国新,河南社旗人。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农林大学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所所长。参与国家重点课题4项、省级重点课题5项,出版《画像砖艺术鉴赏》《砖石札记——汉画造型语言研究》《汉画像砖造型艺术》《汉画学》《诗话东湖》等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杨蕴菁,河南新蔡人,中国汉画学会会员,汉画研究学者。现就读于浙江农林大学。近年来,公开发表汉画研究论文近10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砖印壁画是一种带有鲜明南朝地域特色与时代特征的墓葬装饰艺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南京及其周边地区先后发现了多座南朝砖印壁
董其昌墨迹选(一)中国历代名家墨宝 本书特色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一一五五五一,卒于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华亭一今上海闵行...
《暴雪的艺术》是暴雪公司在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的暴雪艺术特辑,综合介绍暴雪20年间的发展历程和鲜为人知的游戏原画设定资料,这本书将成为史上第一本直接以暴雪公司命...
《建筑构造原理与设计(第4版)》内容简介:建筑学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学科。它既是一门技术学科,同时又涉及文化、艺术、社会、历史和
3年级上册(部编人教版)(配听写默写本)/写字课 本书特色 1.内容升级 1)每单元一开始增加一堂“规范正楷书法课堂”讲练内容,并配教学...
本书为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作,旨在借用庆典契机梳理本土电影的历史脉络。本书以百年为时间框架,力求于发展的过程中寻找民族影像
沈尹默临唐姜遐碑 内容简介 沈尹默先生(一八八三—一九七一)是二十世纪*杰出的书法大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与同时代的诸多书家相较,沈尹默是紧紧把握书法史上的主...
阅读与关注-品评中外电影佳作 内容简介 《生活秀》、《和你在一起》、《小城之春》、《美丽心灵》、《*终幻想》、《台湾往事》、《指环王3》、《蒙娜丽莎的微笑》、《...
魔法指印画 本书特色 双手创意无限,指印画再升级!创作需要成就感,尤其要好玩!魔法指印画 内容简介 指印画因其具有简单和成功率高的特点,始终在涂绘世界中保持着热...
伯里曼画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把人的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以手掌为中心,由上相连手腕、手臂,下相接和手指的三个部分组成。伯里曼画手 目录 手...
文徵明 小楷三金则般若波罗蜜经 四山五十咏 前后出师表-历代名家碑帖经典-超清原帖 内容简介 文徵明(一四七〇-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徵明,後更字徵仲,号停云,...
《20世纪中国艺术史》从晚清鸦片战争爆发导致的后果开始切入艺术问题的研究,考察了西方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尤其描述了辛亥革命后艺术领域里发生的变化:留学运动、西学教...
恩斯特·贡布里希爵士(Sir. Ernst Gombrich)(1909——2001)生于维也纳,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美术史。1936年移居英国,进入伦敦大学瓦尔...
张焯,河北怀安人,文博研究馆员。1963年生于山西大同,1985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1988年天津师大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同年获北京师范学院历史学硕士学位。已...
《法律是什么(增订版)》内容简介:法律到底是什么?本书在介绍20世纪英美法理学的各种理论的同时,带领读者进行批判阅读,从理由
散氏盘 本书特色 《碑帖导临:散氏盘》为碑帖导临丛书之一,精选了散氏盘,并对其进行新的技术加工,以墨迹的形式出现,并进行放大,让学习者能较好地领略原帖的笔法及整...
宾组二类-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5-第三卷 内容简介 《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编5(第三卷):宾组二类》主体内容由正文和附录两个部分组成。《殷墟甲骨文书体分类萃...
《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
中国书法(英文)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 陈廷祐著,他曾先后任《人民日报》、《北京周报》编辑记者、商务印书馆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等★...
本书针对建筑设计的过程,系统地讨论了核心的设计课程,清楚地提出了大学水平所要求的设计技能。本书为学生们提供了基础的设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