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上下册)以20世纪后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作为主,凡与史学变化发展有关之文化、政治、社会等重大事件也酌予收入。该书按年系事,再由事系人,由人及学,力图全面、细致地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概貌。该书取材力求广博,基本涵盖百年史学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展现其整体学术面目,同时也有所倾斜和侧重,凸显史学演进的趋势和主流。
《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分1900~1949和1950~2000两部各上下册,近200万字,搜罗广博,20世纪中国史学之重大事件与重要著述,尽在其中,堪称百年史学之“历史回顾”、“世纪盘点”。
王学典,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员,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现任《文史哲》杂志主编、山东大学新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并兼任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主要致力于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已出版《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等多部专业学术著作,主编有《述往知来——历史学的过去、现状与前瞻》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及《史学理论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道咸宦海见闻录 内容简介 1998年中华书局曾将《历代史料笔记丛刊》整体推出,近几年新出13种,包括《唐宋史料笔记丛刊》39种,《元明史料笔记丛刊》20...
世界通史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成绩显著,名家辈出。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总结。本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著...
《佛系: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内容简介:精选1600多年来,中国佛系文学精粹108篇。有朗朗上口的经典诗歌;有令人醍醐灌顶的偈子;有充
身份.国家与记忆-西南经验 本书特色 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已发现西南地区存在着夜郎、滇等大大小小的地方性政权,同时还分布着众多无君长统属的人群。作者在过去的著作中...
本书除了揭示英、法、德三国处理同性恋问题的不同模式,还告诉大家同性恋问题并非只是性爱史的一个次要部分,它在社会形态和表现
八旗子弟的世界 本书特色 除了宗室王公之外,生活在老北京内城中的,更多的是普通旗人、平民百姓。本书走访了印嘉佑、傅耕野、吴定寰等人,运用口述史料与文献考证相结合...
回忆邓演达-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本书特色 邓演达是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曾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叛军,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本书是一部追忆邓演达的文集,其中有...
板门店谈判纪实-最寒冷的冬天-V 本书特色 2016年,是朝鲜战争爆发66周年。朝鲜战争历时3年多,从1950年6月25日开始;而板门店谈判从1951年7月10...
《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内容简介: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埃斯库罗斯,传说创作过70多出悲剧和一些“笑剧”,其中《被缚的普罗米修
《世界文明史》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荣获1968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内容简介:威廉·夏伊勒不仅是法国在二战中失利崩溃这段历史的研究者,还是亲历者。他目睹法国这一欧洲大陆的
《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中华根(套装共7卷)》是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学者易中天,以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优美
世界通史-家庭书架升级版 本书特色《世界通史(升级版)》中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世界通史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
贞观政要--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 本书特色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一部政论性的史书,它以记言为主,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
万历十五年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史事及人物为中心,以“大历史”观念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的种种问题,并由此探讨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自在中...
《熊十力论学书札(增订本)》内容简介:本书可视为《十力语要》《十力语要初续》的续编,将以上二书之外的熊先生论学的书信、札记
《中国文化的开端》内容简介:本书运用了大量考古学、历史学的知识还原了从北京猿人的旧石器时代到西周王朝结束这段中华文明萌生时
《悖逆的“幽灵”》内容简介:本书以清朝乾隆时期孙嘉淦伪稿案表达政治异见的媒介奏折切八个案研究,作为一个移动的政治媒介,孙嘉
文物保护学 本书特色 文物保护队伍正在逐步壮大,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相对我国众多的珍贵文物急需抢救、保护、研究、利用,仍形成强烈的反差,亟需提...
甘肃人口史 本书特色 人口,是社会和经济*基本的问题。没有人口,就没有社会;离开人口,无论是经世济民,还是国民经济,都既无对象,又失去了基础。因此,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