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CSCC)成立于2012年3月。中心以复旦大学人文学科为平台,旨在依托本校深厚的人文学术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我们知道,自明末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华以后,欧洲和北美,即所谓“西方”的学者对中华文明展开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历来称为“汉学”(Sinology)。近年来,中国学者为了与清代“汉学”相区分,又称其为“海外汉学”。在欧美,学者为了区别传统的“Sinology”,又主张把现代研究称为“China Studies”(中国学)。ICSCC旨在促进中国学者与海外汉学家在中华文明研究领域内的国际交流,推动双方之间的对话与融通。
历史上,欧美汉学家有自己的旨趣和领域,他们的方法和结论,常常别开生面,新论迭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以外的国际学者早已跨越障碍,深入到中国文化内部;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学者也已经接续百年传统,回到国际学术界,与海外同行们频繁交流。但即便如此,海外汉学家和中国本土学者在很多方面,诸如文献整理、田野调查、新领域开拓以及方法论、世界观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异。海外学者所长,即为本土学者之短,反之亦然。有一种观点认为,本民族的文化,很难为另一种文化内的学者所理解。甚或是说: 外国人必不能以正确的方式看待“他者”的文明。这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在于用某种原教旨主义的方式堵塞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下现实中,人们都不只是生活在单一的文化中。东海西海,圆颅方趾,文化的特殊性是相对的,人性的共通性才是绝对的。为了达成对中华文明的正确理解,显然还需要中外学者坐下来,用对话、讨论的方式作沟通与融合。无论如何,海外汉学家早已成为与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华人学者同样重要的研究群体,他们对于中华文明也有着独到的理解。“海外汉学”的研究成果,值得我们本土学者加以重视,全单照收和简单排斥都是要不得的极端态度。
四百年前,明末“西学”翻译运动先驱徐光启说:“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我们把明末的这句格言引申出来,作为中外学术交流中的“金科玉律”。中西方学者之间相互借鉴,即了解对方工作的真实意义和真正主张。立场不同,可阐发双方优长之学;视角各异,可兼收领域互补之效;观点针芒,实可在讨论之后达成更加充分的会通和融合。四百年来,明、清、民国的经学家、国学家,一直和欧美的传教士、外交官和“中国通”切磋学问,现代中国的儒学、佛学和道学,无一不是在与利玛窦、艾儒略、林乐知、李提摩太、李佳白、费正清、李约瑟等欧美学者的对话交流中,经过复杂的交互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西学”(Western Learning)和“汉学”(Sinology)的大背景,从徐光启、阮元的“新学”,到康有为、章太炎的“国学”,都不可理解。我们相信,学术领域此疆彼界的畛域之分,既不合理,也无可能。海外汉学(中国学)与中国本土学术并不冲突,所谓的主客之争,那种有你没我的势不两立,完全没有必要。
有鉴于此,ICSCC设立专项资金,面向海外,每年邀请国外优秀中青年学者访问复旦大学,与本校、上海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同行学者们充分交流。通过学术报告、小型工作坊、论文集和学术专著的编译出版等,构建访问学者与国内学者的全方位、多层次交流体系,促进海外汉学家与中国本土学者之间的互动。中心邀请来访的海外学者与中国学者合作,将他们主持的工作坊论文,经过作者本人的修改、增订,或由编者整理、翻译,结集出版,即为“复旦中华文明研究专刊”系列。我们希望藉此工作,展现中外学者精诚合作的成果,以飨学界。
T. J. 克拉克(T.J.Clark,1943— ),英国艺术史家、作家。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后在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史博士学位,现为加...
近代中医未刊本精选 第六册(方剂) 本书特色杨杏林、梁尚华主编的《近代中医未刊本精选(第6册方剂)》包括:《重刊梅氏验方新编》。 《重刊梅氏验方新编》前有《再版...
"ItISaboofyfrock,isntit,Nansome?"Pattycranedherheadoverhershoulder,asshewaitedfo...
Writtenbyanexperiencedstand-upcomic,thisisapractical,hands-onguideforactorsandpe...
仅仅是遇见你,便我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猫。从最初的相遇,到最后的旅程,与你度过的每一分钟,见过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从孩童时代开始,悟就习惯...
★独家授权 / 权威版本 / 精装珍藏 / 全新改版★讲真话,装狠人;愤世嫉俗,人间清醒;理解王朔不能错过的散文集。★在《我看王朔》一文中不留情面,狠狠下刀,剖...
人类的美学思想,不仅应当研究美,研究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而且也应当研究丑,研究审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本书正是开辟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路子,填补了中国关于“丑怪”...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 本书特色《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由中国铁路总公司在2007年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基础上重新组织编写而成,适用于200...
这本书致力于帮助-1到1岁的创业者寻找创业机会,思考商业模式。如果您是初次创业或准备创业,即将进入从0到1的阶段,那么恭喜,这本书就是为您写的。我们从3个角度思...
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西方哲学史的故事讲得如此生动有趣。安东尼·戈特利布做到了。他认为在西方哲学迄今2500年历史中,有两个极其活跃的爆发期,每个时期有150年左右。...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国文学的“三巨头”。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世界文坛上最复杂、最深刻...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从杨振声、闻一多、朱自清诸先生学习,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曾任中学国文教员、历史博...
西蒙·斯塔伦海格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八零后科幻插画师和概念设计师,同时也写短篇小说,并由小说再反向构思创作插画,主要作品题材是后人类文明和恐龙时代的地球这两方面...
傅剛,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魏晉風度》、《昭明文選研究》、《文選版本研究》、《蕭統評傳》(合著)、《歷代文學名篇....
天下溪,真名游舟扬,女,80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从事教育业。十年间于晋江文学城连载多部网络长篇小说,题材涉及玄幻、悬疑、科幻等。同时在《最推理》、《看小说...
巫昂诗人,小说作者,先后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和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曾供职《三联生活周刊》,现居北京与云南两地,2003年起职业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星期一是礼...
According to The Nice and Accurate Prophecies of Agnes Nutter, Witch (the worlds...
乔纳森·林恩,英国编剧、导演,与安东尼·杰伊合作了著名的政治喜剧《是,大臣》《是,首相》 。
哈坎·君代 ,一九七六年生于爱琴海上的罗德岛,在布鲁塞尔接受小学教育。高中毕业后进入哈斯特帕大学文学系,主修法语翻译,随后转学到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并在安卡拉大学...
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第三版 本书特色 迈尔斯编著的《解剖列车(徒手与动作治疗的肌筋膜经线第3版)》作为一本全球畅销书,新版的《解剖列车》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