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峰、李利安编著的《终南高僧/终南山文化丛书》主要收集并选取了从东晋十六国一直到隋唐时代的、曾经在终南山长期驻留或者是英骨留在终南山的著名高僧。分为草堂译经、避难兴法、盛世宗师、幽谷英魂和异国学僧等五个类型,主要写他们的历史贡献和影响,并且通过有关的故事情节来突出个性。
你想了解终南高僧的思想、历史影响吗?想知道他们不同寻常的故事吗?请阅读崔峰、李利安编著的《终南高僧/终南山文化丛书》,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终南高僧/终南山文化丛书》将这些高僧划分为草堂译经、避难兴法、盛世宗师、幽谷英魂和异国学僧等五个类型。从收集的高僧事迹来看,主要考虑到他们的一些历史贡献和影响,通过有关的一些故事情节来达到突出其不同个性的目的。虽然加入了一些文学手法,但并不违背历史事实。
为了更好地弘扬佛法,他带着众弟子来到邺城。那时后赵政权已经覆灭,但战火仍然不断。他望着城市里的残垣断壁,感叹地说:“国家有难,民心不定,即使想弘法也难上加难。还不如回到山中,自种自吃,潜心修行。”于是带着弟子西去王屋、女休山。他们栖息山中,吃山果,饮山泉,潜心修习。谁知好景不长,前燕慕容俊率领大军进攻河北,战争再次降临。这时习凿齿从襄阳致书道安,请他南下弘法,道安便下定决心逃离北方,南下投奔襄阳。带着这支数百人的队伍,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大家吃住都有着极大的困难。道安和同学、弟子们来到新野后,不得不另寻对策。他无奈地对众人说:“如今世道混乱,不依靠国主,则法事难以立足。佛法教化,也应广布。如今我们不得不暂时分开。法汰,你去扬州,那里多有君子,好尚风流,正适合你的性情。法和,你去益州,那里山川秀美,完全可以让你修身养性。剩余的慧远等弟子随我暂时去襄阳。此后天涯海角,你们各自珍重吧。”于是法汰和法和分头带领弟子远去,他自己率领弟子慧远等四百余人继续南下襄阳。襄阳在那时还属于东晋,社会环境比较安定,道安在那里住了15年,得到了充分发展事业的机会。往襄阳之前,道安的声名早已传遍东晋。人襄阳后,东晋境内的四方学士竞往师之。道安来后,习凿齿前来拜望。当时道安正与徒众进食,众人见习凿齿进来,赶忙放下食钵,恭立迎接。只有释道安持钵继续进食,并不理睬。习凿齿从容落座,说道:“四海习凿齿。”“弥天释道安。”道安机锋相对。两人哈哈大笑,相互致礼。’见面礼毕,两人便开始谈学论道,从此他们时常往还,成为至交。当时征西将军桓朗子正镇守江陵,邀道安前去暂住,朱序出镇襄阳,又将他请回去,与自己谈玄论法。朱序每每感叹:“安法师真是学道的渡口,明理的桥梁,陶冶人的作坊!”习凿齿向东晋宰相谢安推荐道安时说:“释道安确实远胜于其他僧人。师徒数百人,持斋讲经,孜孜不倦,有条不紊,此种情形从来没见过。他传法从来不以变换道术来诱惑人心,态度十分认真。而且他平时博览群书,阴阳数术、内外经典,无不贯通,特向你推荐一见。”晋孝武帝闻其风范,十分钦佩,派使者慰问,并下诏书:“安法师器识宽宏通达,为人风神俊朗,身居佛门,驯化俗众,业绩显著,不只规范当今,也将陶冶来世,奉给一同王公,资财由所在地方出。这样一来,道安生活更加稳定,不必再为衣食住行虚耗心力了。当时的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是连接南北佛教的重镇。在这里,道安看到了许多以前未曾见过的佛经,有《船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等。他把这些佛经找来仔细阅读研究。慢慢他发现,各种译经版本混乱不堪,译经内容也各有出入,不能准确翻译到位。同时一些疑伪经混杂其中,使人难以辨别。于是他便开始整理佛经,辨识真伪,撰成《经录》一部,首开中国内地之先河,使后人对众经的来龙去脉做到有迹可循。时间一长,随着投奔佛门的人逐步增多,道安的弟子达到千人以上,这给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当时汉地并没有完善的戒律规范,道安便制定出新的僧尼规范,包括讲经说法的仪式与方法,昼夜六时的修行吃住规则,每半月一次的说戒忏悔仪式,夏安居期满之日的检讨忏悔集会仪式。戒律一出,天下寺院便纷纷采纳,直到鸠摩罗什来华译出完备的律藏,才渐渐被取代。同时他还针对僧人出家后的混乱姓氏,进行了统一,均以“释”作为僧人的姓氏,对以后中国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安到达襄阳后不久,氐族的首领苻坚便逐渐统一了北方。为了利用佛教来治理天下,他开始四处收罗佛教高僧。道安的名气早已被苻坚所知。他常说:“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释道安,都是神器,应让他们来辅佐我。”公元378年,苻坚派长乐公苻丕围攻襄阳。道安见刀兵将近,便想率徒众远走,却遭到朱序的拒绝。道安便将众人分开,派慧远去庐山传法,自己仍留在襄阳城里。在前秦士兵围城一年之后,襄阳*后沦陷。苻坚闻知消息,对仆射极翼哈哈大笑:“朕以十万之师攻打襄阳,只是为了得到一个半人。“是谁呢?臣猜测一个定是朱序。”“不不,与朱序无关。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耳!”苻坚在长安城外迎接道安的到来。到达长安城的南郊时,道安望着巍峨高耸、郁郁苍苍的终南山,充满神往的眼神,感叹道:“大自然赋予长安城这块风水宝地,真不愧高僧静修的好地方。”苻坚把他们一行安顿在城内的五重寺,道安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苻坚经常来五重寺与道安谈论佛法甚至有关国家治理的事情。提到译经一事,道安极力推荐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希望有朝一日能在长安与他见面。这时的苻坚便产生了轻取鸠摩罗什的想法。终于在383年,苻坚派吕光征讨龟兹诸国,并将鸠摩罗什请回内地。可惜这时间一拖就是20多年。当鸠摩罗什来到凉州的时候,道安已经进入另一个世界,而罗什来长安,则是16年以后的事了。二人如长庚与启明,永不得相见。由于得到苻坚政权的支持,道安在长安的名气日益扩大,四方慕名追随者接踵而至,徒众数量达数千人之多。另外还有伽提婆、昙摩难提、僧伽跋澄等很多外国僧人。于是道安决定开始佛经的翻译工作。他常常亲自审定音韵文字,详细考核修辞意旨,因此新译的佛经在很多方面纠正了过去的错误。由于旧译经典深义隐没,文理欠通,他先后为《般若》、《道行》、《密迹》、《安般》等经典注疏,从此经义更具系统。他注经时,曾发愿:“若我所说不违佛旨,愿见瑞相指点。”当夜,果然梦见一白首长眉尊者来说:“君所注之经,都合乎佛旨。因佛指示我不得涅巢,住在西域,当助你弘扬佛道,可时时为我设斋食。”道安醒来,便为其设斋食,从不间断。
礼情交响儒家与戏曲 内容简介 戏曲产生于儒学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戏曲剧本的创作者均是受了儒家教育的文人,所以,戏曲无论从思想内容的编排、人物性格的塑造还是价值...
本书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续集,按照原书下篇目录,从彭子益作品的其他版本:《系统的古中医学》、《惟物论的系统医学》、《
论语 内容简介 本书总共二十篇,不到五百章,共有一万二千七百多字,它从各个角度讲述仁义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还有历史上重大事件和人物的评论。论语 目录 ...
成之不已:孔子的成德之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对《论语》的一种试探性的理解,它的论述方式以及阅读方式,是让我们切身的生存经验与孔子的生命、思想发生本源的互动,在这种...
我写作本书有两个目的:一是用它来填补当代哲学文献中长期存在的空白。马克斯·舍勒(1874—1928)德语版的著作全集最近刚刚编辑完
胡塞尔文集(第一卷)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 本书特色 《笛卡尔沉思与巴黎讲演》编辑推荐:《笛卡尔式的沉思》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奠基人胡塞尔生前发表的三部现...
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 本书特色 普列汉诺夫专著的《论一元论历史观的发展问题》一般公认是世界哲学名著,事实上也是历史学名著,确切些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名...
华夏文库 儒学书系 焚书坑儒的真相 秦朝儒学 内容简介 以恢复周礼为使命的孔子所缔造的儒家,在对周代制度实施摧枯拉朽式革命的秦始皇那里,必然不可能光大门庭。从儒...
禅修心钥-禅修课之二 本书特色 一本书是蜚声国际的大师班迪达尊者依循佛陀的教义、缅甸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尊者的传统,将纯正的毗婆舍那(内观)实修操作技巧,正确且精...
共产党宣言 内容简介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是对世界现代文明进程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理...
本教程的首选教学环境是8到16个学生的课堂教学小班。小班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训练和纠正每个学生的发音,并回答他们的问题。但为了
哲学评论:第5辑 本书特色 本书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主编的学术论文集第5辑,包括了李铁映、王路等著名学者的论文及江天骥先生的纪念专辑,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哲学评...
董学探微-京师哲学文库 内容简介 《董学探微》对董仲舒的思想及其学说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如董仲舒的仁义学说、辞指学说、逻辑思想等,作者...
禅是一枝花 本书特色 更能代表胡兰成学术思想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好读本。本书是胡兰成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台湾居留期间对禅宗**奇书《碧岩录》中一百则公案的逐一...
中国禅学丛书 禅宗公案妙语录 内容简介 禅,非天边云霞,禅是生活,是智慧,是身心修养的艺术。禅,不烧香拜佛,不念经。习禅修道,日常生活,饥即吃,困即睡。行住坐卧...
白话圆觉经 本书特色 《白话圆觉经》采用对译加注释、解说并配图的形式全新地诠释了《圆觉经》,是一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经典著作。白话圆觉经 内容简介 《圆觉经...
基石:先秦秦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本书特色 《基石——先秦秦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着重探讨中华民族精神的渊源和根柢,展示了华夏诸...
西方生态伦理思想 本书特色 王国聘、曹顺仙、郭辉主编的《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系列教材)》《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是一本专门介绍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的...
陶渊明与道家文化 内容简介 走进庐山,遍揽云飘雾绕、秀峰绝壁的山川画卷,探寻庐山,透视高僧大德,鸿儒巨匠中的文化命脉;品味庐山,尽享包蕴天地、领悟真髓的精神甘霖...
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与文化丛书(全十册) 内容简介 《从萨满教到喇嘛教》: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一直活动生息于我国北方草原.经过 长期的...